【摘要】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學活動中,如何確定教學目標,培養大學生的學科素養,這是現階段高校英語教師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當下,英語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個人特點,主動分析、利用讀寫結合的形式,優化教學內容,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這是教學工作得以順利推進的關鍵所在。本文首先介紹了現階段高校英語讀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接著重點從教學理念、方法、環境和內容四個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培養策略,以期為高校英語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英語;讀寫能力;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邊曉輝(1982.03-),女,漢族,山東淄博人,齊魯醫藥學院公共教學部,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法、英語語言學、英美文學等。
高校英語教學內容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聽、說、讀、寫,要想保證學生真正感受英語這門課程的核心知識點,教師不僅應該在教學環境上有所創新,還應該創新教學方法,構建多元化的讀寫模式。因此,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始終立足于學生的真實情況,設計合理的讀寫活動,實現知識的有效整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一、現階段高校英語讀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理念問題——學生的思辨能力薄弱。新時期背景下,高校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更為關注學生語言技能的掌握情況,忽視了對教學理念的創新。在以核心素養為重點的基礎上,將人才培養作為重點,但是缺乏立德樹人理念的支撐,學生的思辨能力薄弱,雖然關注學生語言技能的形成,卻忽視了科學素養的發展。
2.方法問題——讀寫模式單一。部分英語教師受到新課改的影響,在教學模式上有了一定的創新,開始對各個部分的內容進行實踐和驗證,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形式化現象過于嚴重,無法獲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一般是按照本堂課的中心,隨意選擇寫作主題,要求學生快速完成,沒有對此進行必要的指導,導致整個讀寫模式充滿了局限性。
3.環境問題——語言環境缺失。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英語聽力、口語能力不強。英語課堂上,教學是重點,但是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導致整個教學氛圍不佳,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當大學生接觸英語的范圍在縮小時,即便是在課上也無法進行單純的聽講。學生日常都是埋頭苦學,并未有太多精力創造英語環境,導致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弱。
4.內容問題——讀寫的整合力度不夠。教學內容一般是要完成相關的任務,高校英語讀寫教學內容則是在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分析重難點知識,保證教學內容和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但是從實際的教學情況而言,教材中的知識大多比較書面化,與日常表達方式有著極為明顯的距離,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提高興趣。而且部分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仍是將內容停留在單純的解讀和分析上,對讀寫教學的整合力度不夠,難以幫助學生打造完善的學習框架。
二、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學中培育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策略
針對目前高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英語教師要形成清楚認識,然后通過有效手段創新教學,對學生的讀寫能力實現有效培養。
1.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要培養大學生的思辨意識,應該以創新為基礎,從根本上認識到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工作并非簡單地教、學,而是應該將讀寫作為一種方式,積極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英語III“Forget the peeking order at work”的教學中,這一單元的教學任務是圍繞“人際關系”的相關話題展開討論,增強學生的交際能力。同時,英語教師還可以直接設置相關的任務活動,如辯論、合作學習等,既能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又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本身就是行為交流的一種工具,更是思維傳遞的有效方式,閱讀是對信息的整合,而寫作則是對信息的輸出,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下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整個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讓英語教學成為一種意識形態。對此,教師立足于“立德樹人”理念下,引導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語法知識,采用自學的形式對課文進行綜合分析,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及時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而且教師在教授英語知識的時候,不能簡單停留在有效互動中,該形成良好的反饋機制,讓知識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將“德育”滲透到日常的讀寫活動中,讓學生感受英語背后所存在的人文價值。此外,為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師要善于挖掘英語教材中的“立德”元素,嘗試挖掘各個版本中的優秀素材。如“The world around? us”的閱讀教學中,以生命、關愛為重點,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相關的知識點,完成相關的閱讀任務后,讓學生進行簡短的寫作訓練,在情感上獲得更深層次的發展。
2.創新教學方法——構建多元化的讀寫模式。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信息技術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英語教師要抓住這次機遇,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其有效融入讀寫結合中,從而獲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讀寫結合大多是將文章作為基礎,按照文章的內容去設計寫作主題,使得大學生的讀、寫、思維得到高度的統一,將以讀促寫的作用充分展現出來。
信息技術涉及的內容眾多,通過互聯網將英語知識以多種形式表達出來,實現知識的有效整合,將文字云圖的應用以更為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教師在讀寫結合的基礎上,利用文字和云圖的形式改變英語詞匯,積極參與到讀寫活動中。如文字云圖是根據單詞大小進行合理分析,學生閱讀的時候,整個內容更為直觀和具體,并通過高頻詞匯概括出文章的大致含義,從而讓學生更為高效地進入閱讀活動中。例如在“On your hike”的閱讀教學中,基于信息網絡文本,發現文章中比較常見的詞匯,學生在初步閱讀的時候,就能了解文章所講解的大致內容,通過這種直觀的表現形式,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在寫作方面,則是利用批改網,是對課上讀寫教學的一種延伸和拓展,方便學生自我糾正和完善,促進大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3.改進教學環境——創建良好的語言環境。高校英語教學工作,不能只是看重書面表達,切忌讓學生只是機械式記憶,還應該喚醒學生的潛藏意識,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此,教師要建立良好的語言環境,這是優化教學手段的形式之一,無論何種環境下,語言思維是素質教育的重點,要保證英語思維的有效轉換,需要通過情境創設的形式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打造豐富且歡樂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如短語“stand on one's own feet”的教學中,讓學生背誦是比較困難的。從字面含義分析,則是“站在一個人的腳上”,接著讓學生演示站立的姿勢,并在黑板上書寫這個短語,要求學生演示相關的動作,學生表示這個動作比較困難。接著教師提出問題:試著聯想一下,腳在頭部的上空是怎樣的姿態?有的學生回答是倒立。由此可見,通過情境創設的形式可引導學生記住短語。
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時,教師要創設情境,不要讓學生停下來,而是根據實際的語境學會猜測詞性,保證教學工作的完成性,切忌因為一個不認識的單詞而停下猜測的意愿。學生應該依靠具體的情境學會猜測和分析,保證思維的完整性,從中獲得更多有用的信息。教學過程中,不能孤立、片面地學習,堅持讀寫結合的原則,閱讀工作完成后開展相應的寫作訓練,這也是提高讀寫能力的有效方式。
4.優化教學內容——保證讀寫內容的時代性。高校英語讀寫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包含了英語知識、技能和策略等方面的內容,要優化教學內容,應該在特定的情境下進行有效交流,促進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提升。
一方面,明確認識到教學內容的具體標準,從提高和發展兩個方面分析,保證教學內容具有極強的針對性,方便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因材施教工作的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保證讀寫內容的時代性。新時期背景下,教師通過情境創設+合作學習的形式,創新教學內容。例如在“environment production”相關內容的教學中,為保證上下文的連貫性,符合一體化的讀寫思維,課上進行教學活動匯總,教師提出問題:What i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our country? Why discuss the topic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結合這些問題,將班級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讓每名學生通過解決文章的一個問題來深化對知識點的印象。最后,讓學生根據最終討論的結果進行寫作訓練,隨機選擇幾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比,根據寫作思路、邏輯觀點等進行合理點評,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從中有所收獲。
三、結語
現代社會在不斷發展,英語成為國際通用語言。基于讀寫結合的英語教學工作,幫助學生積累素材的時候,也能深化學生對文本知識的有效認知。因此,教師組織讀寫活動的時候,應該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引導學生主動感悟和猜測,在腦海中形成新的思維框架,從閱讀到寫作,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為大學生日后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安維彧.大學生英語多元讀寫能力的培養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視角[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5):76-79.
[2]閆啟盈,劉宇.淺談高校英語公共課程設計創新模式實證研究[J].現代英語,2020(5):80-82.
[3]辛靜.學生課堂展示的多模態化與外語多元讀寫能力培養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114-121.
[4]鄒建芬.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優化英語課堂教學[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7(8):28.
[5]馬小莉.新時代高校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能力培養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215.
[6]池恒莉.優化英語讀寫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7(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