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立強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學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不僅學到知識,還能夠獲得各項能力的提升。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小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時候更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能夠不斷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而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獨立思考;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3-00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24
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豐富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注重因材施教和啟發式教育,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大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小學生的思維大部分時間都是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久而久之,小學生就會形成思維定式,習慣于按照教師的意圖回答問題,套用某些解題公式和解題方法,在思維方式上存在嚴重的依賴性。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及時轉變教學思路,將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滲透到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為其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學好小學數學不僅能夠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促進數學素養的發展。但是,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還未成熟,生活經驗有限,數學思維還未成熟,對許多數學知識理解和掌握還有些困難,因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過程困難重重。此外,很多小學生在面對解決起來比較困難的數學問題時,經常不去主動思考,而是放到一邊等待教師的講解,對教師的依賴程度比較高,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
(二)教師教學方法枯燥陳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較深,仍然沿襲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課堂互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壓抑了小學生的思維發散。小學生的思維長期受制于教師的課堂灌輸,教師也習慣了小學生在課堂上跟著自己的思路去學習,按照自己設計的教學計劃組織教學活動,對小學生的提出的疑惑或創新性的想法不加以重視,小學生得不到鼓勵和認可,使小學生喪失了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機會。還有一些數學教師完全按照教材進行授課,不加入任何的時代元素,脫離小學生的實際,數學課堂毫無生機。
(三)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受教育環境的制約
小學數學受應試教育體制影響根深蒂固,學校把數學學科的成績排名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主要標準,導致教師在教學中過分注重數學知識的講解,數學課堂被教師的反復講解和習題占據,小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從而制約了小學生的發展。很多學生家長也過分看重小學生的數學成績,把成績作為衡量小學生數學水平的唯一標準,一旦學生的數學成績下降,就會受到家長的訓斥。同時,家長會為小學生購買各種教輔資料讓小學生學習,加重了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習壓力過大,把大量精力都放在了循規蹈矩的學習和做題上,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具體措施
(一)創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增強自信
小學數學的學習就是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始終。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離不開對問題的正確運用。在具體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內容,為小學生創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求知的欲望,讓小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教師還要指導小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消除疑難,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引導小學生生疑,可以利用故事情境進行課程導入,結合故事內容引入教學主題,給小學生留下懸念,讓小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和思考。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讓小學生大膽猜想今天的課程主題,讓小學生在腦袋里有一堆的問題,迫使小學生在上課時認真聽講,主動思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最終解決這些問題。小學數學教師還要合理利用課堂上的提問環節,在課堂上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小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并且要合理設計提問問題的難易度,讓每位小學生都有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機會。無論小學生回答的是對還是錯,教師都要對小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對于未發言的小學生,教師要加以引導和幫助,多為他們創造發言的機會。在這種良性互動下,小學生既能感受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成就感,也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認可,使小學生學起來更有動力,獨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二)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創新思維
小學生具有愛玩的天性,對待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開展具有趣味性和知識性的數學教學活動,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活動中,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最終實現對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在日常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把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相結合,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避免小學生對數學性質、數學法則和數學公式等的機械記憶,做到活學活用。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選擇生活中的例子作為課程背景,在課程中加入圖片展示或事物演示,用直觀的教學方式來增強小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發散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小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各種數學競賽活動,提升小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小學生為了比賽成績,會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在游戲中培養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開展自擬問題的教學活動,要鼓勵小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儲備,自擬數學題目,然后由全體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小學生自擬題目的過程就是獨立思考的過程,這種教學活動更加貼近小學生的心理,更容易調動小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教師通過開展數學活動,可以加深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系,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