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延文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各學科的主要改革方向逐漸變為核心素養。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課程就是語文,為符合立德樹人的教學要求,應將語文教學的重心從考試成績中慢慢轉移出來,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創新讓語文教學更適應現代社會,給予學生更有效的發展機會。本文基于新形勢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措施展開討論,希望能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參考價值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素養;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3-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3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教學方式上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學重點慢慢從成績中轉移出來,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上,素質教育理念與新課程改革標準均對其提出了新要求,即在向學生講授課堂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知識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特點實施個性化教學,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
一、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意義
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是為了緊跟新課改的潮流,還為了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更加得心應手,只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才能使他們形成一套自己獨有的思維方式,在接受新知識時能夠自主思考,經過自身的探究,對新知識的掌握更加扎實。除此之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極大程度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情感,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師的教學力量與教學能力。只有教師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采取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感情變得更加豐富,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圍繞語言的構建及應用展開教學活動
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要與學生多溝通交流,通過將課程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的個性化教學方式,深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理解。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多與教師或同學交流溝通自己的想法,大聲說出自己的見解;而教師需要深入研究課堂知識,對文字背后的含義進行更深層次的解讀,再結合合理的教學大綱及計劃,使用多元化的授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與思考,使課堂教學活動真正圍繞語言的構建展開,增強學生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
三、優化教師課堂教學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一改傳統的“成績為重”的觀念,同時尊重課堂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組織學生建立學習小組,展開對課堂知識的討論學習。每個學生都是自己組內的小老師,小組學習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幫助他人學習的優秀品質。
應用小組教學方式對于加深學生對文章及課堂知識的理解有較為顯著的效果,有效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除此之外,在學生與組內成員溝通的過程中還能夠促進學生形成團隊合作意識,打開自己的學習思維。在多媒體時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借助現代化科技手段與網絡技術,幫助學生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
四、發揮學生自主能力,加強實踐培養
實踐經驗是培養學生理性認識的重要來源,知識的發展必定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只有掌握了這條規律,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時候才會有方向。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教育時,需要將社會、生活與其自身合理結合,加強探索與實踐。為引導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教師需在新課程改革的基礎上調整課程內容、落實課程實施,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索知識。
五、通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體會精神與文章的融合,關注人文情感
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核心素養培養中,教師應該在提升語文學科內涵的同時增強自身的使命感,逐步將語文對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關鍵作用凸顯出來,最終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與愛國觀念,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遠大理想,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比如在小學語文教材《青山處處埋忠骨》的學習中,教師可將文章主線設為“真”與“活”,其中通過說、讀、寫讓學生理解毛澤東的平凡與偉大;通過具體的文章,讓學生感受毛澤東這一無產階級革命家無私的情懷與豁達的胸懷,充分對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進行體驗與感悟。通過對文章的學習,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與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補充毛澤東的其他資料,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的同時,更好地理解“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意義。
(二)貫徹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
從學科角度來講,小學語文是為素養而教人。如果將教學僅僅局限于學科本身,反而不利于學生學習視野的拓展及社會意識的形成。不僅是語文教學,所有學科的教學都不應該只局限于傳授知識與技能,而是應該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與素質,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切記不能局限于文本教學,而是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貫徹核心素養。
比如在小學語文教材《大瀑布的葬禮》的學習中,文章主要是反映愛護環境,保護生態與地球這一世界性問題,通過講述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現在卻要面臨消失,人們為其舉行葬禮的故事,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現今人類所處的生態環境的憂慮。在學習文章時,教師可通過帶領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體會作者在文字中表達出的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使學生樹立保護地球環境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