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
摘 要: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根,是中華民族的魂。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文化傳承的需要。文章從農村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背景出發,分析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意義及當前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從學科教育、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協同共育的角度探究相應的實踐對策,以期對優化農村小學文化教育,提升農村小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有所助益。
關鍵詞:傳統文化;農村教育;小學生;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4-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38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種文化理念、價值觀念借助便捷的信息渠道滲透到我國的社會文化中來,并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血脈,失去了文化的支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會失去精神上的獨立性。因此,通過教育手段推動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從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是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必然選擇。
在新的發展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于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各個學科的課程標準中也對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要求進行了概述。但是,目前在農村小學教學實踐中,由于教育理念的陳舊,教學資源的匱乏以及教學環境的限制,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工作面臨著諸多問題?;诖?,結合時代發展背景以及課程改革需要,對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傳統文化素養進行探究與分析十分必要。
一、農村小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培養的現狀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形成于特定的地理環境、經濟形式、政治結構、意識形態之中,是被廣泛認同,且至今對東亞地區依然有深刻影響的文化體系。傳統文化素養則是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知識和技能,了解傳統文化內涵,接受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形成的認知、能力以及品格。在農村教育實踐中,提升小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是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弘揚的必然選擇,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推進課程改革的基本內容,是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培養學生優秀品格的重要途徑。目前,農村小學教育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也不斷提升,許多學校、教師立足鄉土文化,組織學生參與文化實踐活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提升學生傳統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在傳統文化中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環境。但是,從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這其中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傳統文化在各個學科中的滲透缺乏明確規范
學科教學是提高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關于基礎教育階段相應的教材編制尚不完善,教材內容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缺乏一定的標準;同時課程體系的構建缺乏對傳統文化的合理設計,教師在傳統文化教學中更多的是選擇形式化的講解等,因而學生在學科教學中難以獲得良好的傳統文化熏陶。
(二)課外活動難以形成實際的教育培養效果
農村小學由于教學條件有限,課外教學資源不足,學生參與課外傳統文化實踐活動的機會較少,同時活動策劃方案不夠合理,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的更多是熱鬧的氛圍,而不是傳統文化對精神的啟迪。例如在誦讀經典活動中,教師側重誦讀過程,忽視學生對經典的欣賞與品讀;在參觀活動中學生多是走馬觀花,難以體會其中傳遞的精神價值。
(三)校園文化中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不足
校園文化建設是農村小學教育實踐發展的薄弱環節,這也對傳統文化的滲透、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造成了一定影響。傳統文化元素稀少,學生在校內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不多,文化宣傳不到位,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充分,缺乏規范的制度管理,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隨意,缺乏明確的評價標準等問題的存在讓學生很難在校園內接受良好的傳統文化熏陶。
(四)傳統文化教育尚未形成合力
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使得一些學生對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認知出現了偏差,家庭教育中忽視傳統文化的現象十分普遍,學校在協調各方教育主體方面力不從心,難以為學生發展創造良好的傳統文化環境。
二、提高農村小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實踐路徑
(一)完善課程體系,將傳統文化滲透于各個學科
通過學科教學傳遞傳統文化,對學生形成系統的文化熏陶是提升農村小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主要途徑。農村學校在學科教學實踐中,應圍繞課程體系建設實現教材的整合與合理利用,并通過教師的專業教學指導,落實傳統文化教育目標。
首先,合理選擇教材,重視教材中傳統文化元素的呈現;重視教材內容與鄉土文化之間的契合度,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挖掘鄉村中的傳統文化資源,搭建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的橋梁;結合教材確定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發展目標,根據低、中、高不同學段學生發展的客觀實際,確定客觀而全面的目標體系,凸顯教材的教育指導價值。其次,重視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優化。農村小學應該針對各學科的特點,明確傳統文化課程學習的時間,強制教師展開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注重不同學科中傳統文化元素的開發與利用。例如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詩詞誦讀滲透傳統文化;美術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指導書法練習、欣賞中國畫等途徑弘揚傳統文化;思想品德課上,教師可以通過解讀中華傳統美德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這樣才能凸顯課程教學的優勢,推動傳統文化教育的全面開展。最后,重視對教師的培訓教育,利用課題研究、職業培訓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培養其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能力,進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