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興軍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內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信息化技術手段逐漸融入中職數學課堂,不僅為中職教師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思路,還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中職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中職數學核心素養。信息化教學環境雖然給中職教師提供了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內容,但也帶來了全新的教學挑戰,部分中職教學對于信息化應用尚未熟練,在教學活動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關鍵詞:中職教學;信息化環境;教學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2-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05
數學作為中職教學體系中重要的學科,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之一,而信息化教學則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促進中職數學教學多元化、多層次發展。數學是中職教育體制中的一門主要學科,其具有科學價值與文化價值、應用價值與創新價值、實現價值與思維價值,對提升中職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十分有益。教師借助信息化手段,將教材上的抽象數學問題,形象立體地展示到學生眼前,使學生在面對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發現數學問題內在的思維邏輯,理解其中的數學定理與數學概念。
一、中職數學信息化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重視程度不夠
部分中職數學教師對于信息化教學模式并不是十分重視,這部分教師還沒有完全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活動中善于使用板書進行課堂引導,重視數學理論課程,學生在教學數學課堂學習中,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而中職數學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使其在就業后能夠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帶來的壓力,解決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實踐鍛煉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社會提供全方面發展的英才。但是教師若忽視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很難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最終致使學生理論知識大于實踐能力,降低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1]。
(二)教師沒有明確目標
少數中職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慣于使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即便進行信息化教學模式,也只是將課本教材搬到多媒體熒幕上,失去了信息化數學課堂的根本意義。在實際的中職學校中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人生規劃,對各個學科學習態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大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的原因一直是被動的,因為數學學科占高考分值比較高,不拿到理想的分數很難完成人生規劃,但是這種狀態下的學生完全沒有自主學習意識,教師若不能改變中職學生的這種固化思維,很難發掘學生自身的潛能,對學生基礎數學水平和認知能力都會產生一定的障礙。為此,數學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帶動學生的轉換思維模式,促使學生能夠正視數學對其今后發展的重要性[2]。
二、中職信息化教學原則
(一)合作原則與可探究原則
合作原則是指教師在設計信息化教學模式時,要充分考慮到教學過程中的細節部分,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合作探究、合作商討、小組合作等形式,掌握數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成為信息化課堂的推動者,體會發現知識的喜悅之情。可接受原則是指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難度要適中,并具有一定的價值性和可探討性,促使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和努力解決出現的問題。問題的范圍要在學生的學習心理之內,如此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夠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做到思維啟發與能力培養并重[3]。
(二)符合實際生活原則
部分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和教學活動時,沒有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考慮進去,造成教學活動與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意義,極大地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為此,中職數學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后,要設計與學生實際生活一致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數學的實踐應用性,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想象[4]。
(三)時間限定性原則
這里指的時間限定性不是指固定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時間,而是規范學生組織語言回答問題的時間。在實際的中職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盡量避免學生剛有所發現就被教師打斷,導致信息化教學方法流于形式,在學生完成問題探究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快速組織語言回答問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5]。
三、基于信息化環境優化中職數學教學策略
(一)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在中職信息化數學教學模式中,學生參與意識的強弱,與教師設置的教學情境息息相關,傳統的理論性教學方法難以讓基礎薄弱的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為了能夠讓更多的學生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情景時,要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個人喜好,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氛圍。眾所周知,學習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學習動力之一,很多的學生在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會自主地進行探究,去發現、了解事情的真相,但不可否認的是,中職學生的學習素質較低,對待數學的態度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教師想要找到中職學生的興趣點,的確是難上加難。為此,中職數學教師在課下休息時間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教師自身的親和力,了解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尋找優化信息化教學的辦法[6]。
例如,在中職數學教材數學基礎模塊《集合的概念》教學活動中,本章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了解集合的概念,懂得集合三元素的特征,學會常用數集及其記法。由于本章是開學第一章內容,數學教師特意抽時間在課下與學生交流他們在假期都做了什么,有的學生說“老師,我這個假期去內蒙古旅游了,看到了很多野生動物,有羚羊、牦牛……”還有學生說“老師我這個假期宅在家里,在完成作業后,天天玩王者榮耀,連升好幾個段位”。教師將學生說的這些事物逐一記錄下來,而后通過信息技術,在網絡上尋找相應的教材圖片和視頻,在教學活動開始后,教師首先將各個學生說過的野生動物和游戲人物圖片有規律地進行展示,在展示設置教學情景時引導學生了解集合的對象是什么?集合元素的概念是什么?”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教師還可以通過這些圖片,提出更深層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看,這張圖里有10只藏羚羊,我們將他們看作是一個集合,里面任何對象都是這個集合的元素是嗎?”在情景基礎上提升問題的難度更容易被學生接受[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