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偉
摘要:縣域經濟在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中發揮著橋梁紐帶作用,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撐。當前,中國縣域經濟已經進入從速度型粗放增長向質量效率型集約發展階段,據《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8)》顯示,黑龍江、山西等4個省份無緣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也不在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之列,面對我省當前體制機制矛盾突出、創新驅動不足等發展挑戰,大慶市如何破解縣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性矛盾、多重性瓶頸和路徑依賴難題,是當前從上至下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縣域經濟;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
縣域經濟在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中發揮著橋梁紐帶作用,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大慶市肇州、肇源、杜蒙、林甸四縣,立足自身區位、資源和產業發展基礎優勢,順應經濟社會發展新態勢,以高質量發展為總要求,不斷深化機關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努力構建符合大慶地域特色、均衡可持續發展的縣域經濟。
一、大慶市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1. 肇州縣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
立足縣情實際,把握階段特征,堅持以營造“親清”新型營商環境為支撐保障,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做強二產、倒逼一產、優化三產”,促進三次產業深度融合。強化工業興縣理念,突出優勢資源和強勢產業發展,以綠色食品和生物科技為主攻方向,圍繞漢麻精深加工、肉牛產業戰略升級等14條產業鏈,實施全領域、全產業、全要素“三全”招商,加速培育縣域特色支柱產業。2019年以來,簽約21個重點項目,引資額30余億元,其中工業大麻產業鏈綜合體項目,集漢麻種植、皮桿分離纖維加工、麻屑全效利用制炭、漢麻紗加工于一體;“老街基”成為黑龍江著名商標,農副產品加工推出8大系列200多個品種,打造6個循環經濟全產業鏈。
2. 肇源縣發揮自身優勢,構建“1+3+N”主導產業體系
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資源稟賦理念,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突出差異化特色發展方向,逐步形成以食品產業為主導,以清潔皮革、文體旅游、現代物流為支柱,以電子商務、金融保險、健康養老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1+3+N”現代產業發展體系。發揮肇源經開區承載能力優勢,積極對接謀劃項目建設,采取“專班+園區”專業化招商方式,優化審批代辦程序、強化駐場跟蹤服務,2018年實現肇源經開區轄糧食物流加工園、綠特色食品產業園、清潔皮革工業園入駐企業98家,實現產值52.6億元。依托沈鐵新肇內陸港便利交通優勢,積極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已初步形成“南聯北開、東接西進、外向輻射”大流通格局。
3. 杜蒙縣抓實項目經濟,縣域經濟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緊緊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發展思路,抓項目建園區,食品工業快速發展,2019年杜蒙縣利用內資項目入庫數量、資金總量分別位列全省縣級第3名和第8名。擴容升級工業園區,與大慶經開區合作掛牌共建,工業園區晉升為省級開發區,規上工業實現產值56億元,其中規上食品工業企業20家,產值占比66%。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抓“三農”夯基礎,著力補齊“三農”短板,種植業基礎更加鞏固,多元牧業健康發展,農村人居環境考核排名位居全市前列。厚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特色旅游成效顯著,阿木塔、嘎日迪島等景區礎設施日益完善,連環湖溫泉景區被評為“黑龍江省健康旅居養老示范基地”,南崗村入圍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杜蒙縣獲評“中國最佳康養旅居度假名縣”。
二、大慶縣域經濟發展瓶頸及制約因素
1. 整體經濟實力還不夠強
從前面的分析看,近年來大慶四縣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切實加強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經濟和產業經濟規模和總量還不夠大;產業、項目發展仍然以農業為主,真正把種植、養殖業做大,把農畜產品加工和市場做強的還不多,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且低端低效,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一產獨秀、二產薄弱、三產虛高”的實際現狀,與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還有一定差距。
2. 區域縣域沒形成良性互動
2010年以來,以資源、投資拉動的四縣經濟處于較快發展階段,但當下高質量發展要求下,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還需要一個過程。大慶市區GDP占全市比重高達87.8%(四縣僅為12.8%),但受經濟轉型、石油減產等不利因素影響,區域經濟對周邊縣域的輻射帶動作用并不明顯。在規上工業行業分布、項目投資以及研究開發上,區域與縣域產業相互借力發展意識不強,轉換流動機制還不健全,直接影響大慶區域與縣域經濟的協調高質發展。
3. 金融支持縣域力度不夠
當前,農業在大慶市縣域經濟發展中還處于基礎性地位,產業化程度不夠高,產業化組織數量偏少,應對風險和償債能力有限,進而導致涉農貸款投放較難;工業企業主要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大型、龍頭企業屈指可數,相對傳統、保守的產業發展模式對銀行服務需求和承載能力有限;縣城傳統型服務業依然占主流,而現代服務業發展長期低迷,一定程度制約金融對服務業的支持力度。
三、大慶市縣域經濟產城融合發展對策建議
1. 強化統籌發展意識,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1)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大慶市縣域經濟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基礎在縣域,關鍵也在縣域。新形勢下,務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城市群經濟一體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立足四縣實際,有為創新驅動,合理規劃路徑,建立科學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切實激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活力,辟出一條區域、縣域經濟深入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康莊路。
(2)堅持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從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經驗看,那些高居中國百強縣榜首的,往往都緊鄰上海昆山、河南鄭州等周邊地帶,實踐中圍繞中心,積極推進,融入發展。一方面在產業上承接中心城區“外溢”,另一方面在資源上彌補中心城區需求,甚至在價值鏈上與中心城區實現對接。實踐中,大慶市要充分發揮好四縣的自然資源和剩余勞動力等的比較優勢,同時在管理創新、項目建設等方面給予縣域有力支撐,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集聚,切實打造推動大慶經濟發展的“雙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