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春
摘 要:小學是學生積累知識、掌握技能的重要階段。數學知識理論性、邏輯性比較強,需要學生不斷積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是知識梳理、知識緩存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知識再造的過程。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小學階段數學的復習教學,要開展科學、有效的數學復習,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知識緩存;知識再造;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2-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49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講解理論知識,還要幫學生構建完整的發展學習系統,進而讓學生掌握更多數學學習技巧與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科綜合素養,最終實現數學學習能力的統一與協調。反觀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卻依然存在著影響學生學習發展的問題,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單一灌輸式、理論講解教育模式,做到注重知識消化與復習的教學過程,實現數學知識緩存與知識再造,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真正做到有所收獲與學習,為他們之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做到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充分引發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深度思考,促使學生在吸收知識之后能夠正確運用、處理數學知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學知識緩存與再造。筆者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知識緩存到知識再造的策略展開研究,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如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較為落后,依然習慣于自己占據著數學課堂的主導權,使得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接受數學知識的狀態。眾所周知,小學數學知識本身就是比較枯燥和復雜的,教師的這種灌輸式講解模式很容易讓一大部分學生產生一定的抵觸與厭學心理。其次,教師忽視了數學知識緩存與知識再造的重要性,只是過度重視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與成績,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使得部分學生只能夠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數學知識,無法掌握相應的數學學習技巧與方法。最后,很多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空間,只是單方面告知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使得學生缺乏探索數學知識形成、知識緩存、知識再造的過程,這樣的學習過程肯定是無效的。針對以上問題,教師需要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并做到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行為來設定方案,讓學生去深入體驗數學知識緩存與數學知識再造的過程,從中真正有所學習與感悟,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質量。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知識緩存到知識再造的策略
(一)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問題
伴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落實,對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到基于小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以及小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開展系統性的數學教學,幫助學生實現數學知識的構建。在具體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習現狀來設定教學方案,改變以往數學課堂中脫離實際生活的問題,從中多多梳理教學問題,為之后的數學教學提供正確的方向和途徑,讓每一位學生能夠更加專注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進而取得理想的數學學習效果。其次,學生并不是掌握一種數學方法就可以解決所有的數學問題,而是需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尋找多樣化的數學學習方法。這就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數學教學中“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選用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方式開展數學活動,進一步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師生的有效互動,促使教師發現更多的問題,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最后,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進度、需求,要經常和學生溝通與交流,要做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數學教學進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跟上教學進程。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展開評價,并從中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而進行教學調整,最終為學生展現出最為理想、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數學知識的緩存與再造。
(二)基于知識緩存優化數學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要想實現數學知識的緩存,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利用數學課堂時間,而且還要善于掌握數學課堂的節奏,為學生構建一個優質、高效的數學教學情境,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首先,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數學教學理念,把學生作為數學課堂的主體對象,并且給予他們自由發揮、自主思考、表現自我的時間與機會,讓每一位學生擁有強烈的獨立思考意識,能夠做到對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探究,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此作為數學教學的落腳點與出發點。另外,教師要對數學教學過程展開創新,要和學生開展高效的交流與溝通,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數學學習情境,增強數學課堂的民主性,激發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學習參與意識。這樣才能夠優化數學教學過程,讓學生基于數學知識緩存前提下進行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做到深入理解所學數學知識,為之后的數學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其次,教師要注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數學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趣味性與實用性,從而使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小學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較大的聯系,在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學知識,同樣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便是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多多了解學生,選擇小學生比較熟悉、感興趣的生活中一些數學素材,以此來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教師也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和數學游戲,進一步增強數學課堂的情境化,讓學生在數學知識探究過程中構建數學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實現數學知識的緩存與再造。最后,教師要科學規劃數學教學,轉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與觀念。在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中,任何一個章節都具備相應的規律,章節標題與內容有著非常大的聯系,所以,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真實的數學學習進度與個性化學習需求,有目的地規劃數學知識內容,進而構建清晰、完整的數學知識框架。同時,教師要做到充分展現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為簡單,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最簡單的方式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充分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他們學會正確梳理數學知識,增加數學知識的整體緩存容量,讓他們擁有較強的數學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