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青
摘 要:基于核心素養的英語閱讀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水平。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在提高自身英語素質和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教學目標,根據小學生的學情摸索和總結出行之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英語閱讀的技巧,實現讓學生在濃厚的閱讀興趣中通過積累詞匯來提高英語表達和運用能力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英語;核心素養;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1-00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20
提到英語閱讀教學,大部分教師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學生詞匯量少,若想搞好閱讀教學,就得加強學生對詞匯的積累和記憶,于是就會在詞匯講解、指導上下大功夫。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只憑詞匯積累進行閱讀教學,難免會有失偏頗。因為對初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在此基礎上,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理解英語閱讀的目標,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師要敢于創新教學模式,在新穎有趣的教學模式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自我分析和判斷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真正實現閱讀與理解,分析與拓展并行。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這幾方面的內容相輔相成,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將這幾方面內容巧妙地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其一,當今時代,能熟練掌握和運用英語,對提高我國綜合實力有促進作用,也是我國將英語學科列為國家三大主科的重要原因。因此學習英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是基礎,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其二,思維品質主要表現為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敏捷性和獨立性等特點。小學生在思維活動過程中出現的不同特點或差異,是真實存在的。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尊重這種差異,縮小這種差異,并要通過這些差異發現學生不同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再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其三,文化品格就是學生在對不同文化的接觸、學習和理解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知識素質和人文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文化差異,培養學生優秀的文化品格。其四是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每個人應該擁有的一種能力。學習能力能夠幫助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涉獵更多的素材,發現知識得以運用之后本身的魅力。擁有一種學習能力,好比得到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可以挖掘出自身更大的內在潛力,更好地拓寬視野,領略到學無止境的真正含義。這四個方面對學生來說是方向、目標和使命,教師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是為學生進入高一級學府打下堅實的基礎,能夠真正提高學生內在修養和素質。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策略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1.閱讀前——激發學生興趣,制定閱讀目標。閱讀前,想方設法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確定閱讀目標。閱讀目標類似于運動前的“熱身”,使學生充滿憧憬和希望,在擁有心理預設的前提下,達到有的放矢的閱讀效果。有經驗的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之前,通常都會借助閱讀內容或一些簡單的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在激發學生興趣方面,教師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可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或是選用學生感興趣的閱讀內容,或是選用和生活實際聯系比較密切的內容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實現讓他們在閱讀中獲取知識的目的,然后讓學生帶著閱讀目標來進行閱讀。我們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有了閱讀目標,就會知道為什么閱讀,在閱讀中能發現什么,閱讀后會獲得什么。除了幫助學生確定閱讀目標之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任務,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更快地掌握知識,進而提高課堂效率。但預習任務要具體一些,要建立在講課重點的基礎上設置,預習的內容不宜難度過大,否則達不到預習的效果,還會致使一些基礎差的學生產生放棄的念頭。
例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通常情況下閱讀教學的內容篇幅短小,內容也比較好理解,教師在幫助學生確定閱讀目標時,可以通過一些實物或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讓學生通過閱讀能夠簡單地運用或復述;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稍有層次的預習內容吊足他們的胃口,讓他們自主地去閱讀中尋找答案,誰找到答案誰就是“小小偵探”……使學生興趣十足地投入到閱讀之中,在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的同時實現教學目標。
2.閱讀中——采用不同閱讀方法,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小學生年齡小,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尤其是面對枯燥的閱讀教學,他們的思想常常會游離于課堂之外。這種情況下,既沒有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又浪費了課堂時間,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十分不利。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閱讀內容,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不但能營建良好的閱讀氛圍,還能讓學生感到新奇的同時有所收獲。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視頻文件,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跟讀,直至能熟練地和同桌運用所學的內容對話。一提到和同桌對話,學生們就非常興奮,全然一副不甘落后的樣子;教師還可以運用問題的形式進行閱讀教學,問題應由易到難,讓學生擁有一種成功感,學生的精力才會更為專注;教師還可以采用讓個別學生朗讀,或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在營建良好的閱讀氛圍的同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實踐證明,只要學生投入到閱讀中,他們就會有所認識,有所思考,有所理解,就會慢慢領悟到閱讀的技巧,其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并且在閱讀過程中還能不自覺地強化自己的記憶力,扎實英語基礎,提高自身的英語素養。但值得注意的是,整個閱讀過程中,無論采用哪種閱讀方式,教師都要放得開,收得攏,都要在閱讀過程中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和指導,讓學生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有知識上和技巧上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