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榮
摘 要:思想政治作為初中階段的主要學科,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意識的引導,是幫助學生樹立良好人格,提升個人道德品質的有效措施。現階段初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教師忽視學生的思想態度、情感發展等,因此需要結合核心素養教育的基本目標,開展有針對性的課程教學策略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思政;教學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1-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37
按照中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基本要求,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脫離傳統課程教學模式的束縛,幫助學生拓展思想,深化自己的思維能力,不斷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另外,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課內容之后,將個人意見積極地融入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對個人的思想品質、行為態度的調整都有積極影響。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基礎的初中思政課程教學指導,能夠使學生的體驗感不斷提升,在積極的互動交流探索過程中成為一個高素質人才。
一、現階段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亟待轉變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思想行為意識有重要的影響。在良好的課程教學觀念下,當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管理與引導時,各階段的課程教學活動都能有序進行,穩定的教學秩序是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觀念、情感觀念的必要條件。現階段圍繞核心素養培養開展的課程教學活動已有多年,但部分地區在學生教育指導階段仍然受制于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使用灌輸性引導的課程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相關內容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明顯降低,對學生的長遠發展進步影響有限。
(二)未能滿足社會需要
現代社會對義務教育工作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在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引導階段,部分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學生在課程探索分析過程中的能力發展,對社會發展進步以及意識形態轉變的關注度不夠,很難適應初中生的發展進步需要。為避免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及工作過程中受到不良影響,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封閉式、模式化的課程教學模式。避免學生在社會實踐階段對生活形態、事物規律等判斷錯誤,不能體會到思政課程與社會生活實踐之間的緊密聯系,使原有的思想價值觀念發生改變。
(三)社會不良思想影響
當代初中生身處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學生接觸各類思想、文化的條件也逐漸增多。一些社會不良思想侵入到青少年的認知體系中,會出現對個人思想的影響[1]。而且,因為文化宣傳與推廣度不足,學生對我國的政治結構以及傳統文化、社會文明的關注度明顯降低。這對教師來講也是極大的挑戰,需要結合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幫助學生獲得個人能力發展的機會。
(四)初中生缺乏學習興趣與動力
初中生在思想政治課程學習階段如果建立了良好的學習興趣,就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在內在學習動力的影響下,不斷增強個人的自主學習意識。現階段不少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拓展意識不足,會出現未能按照教學目標進行開發利用各類教學資源的情況,很難有效地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且,教師沿用傳統課程教學方法不利于適應現代學習需求,長此以往,會令學生會產生對課程知識內容的錯誤認知與理解。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學階段加強核心素養培養的相關舉措
(一)核心素養培養關注學生主體發展
教師在思想政治課程知識講解期間,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與改良課程教學方式方法,找到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指導模式。教師不能局限于傳統的課程教學形式,采用保守且單一的教學方式開展各類課堂教學活動,不能忽視學生對學習的體驗。初中生本身處于叛逆期,傳統教學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可見學生的興趣培養受制于各類影響因素,課程教學效果也很難達到目標要求。所以教師在課程實踐教學引導階段,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入手,尋找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通過視頻或圖片的形式表達出來,將靜態的文字知識轉變為動態的趣味化內容,使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排斥心理逐步降低,幫助他們激發求知欲與探索欲望。
(二)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
思想政治課程對學生的心理、思想的發展有關鍵的影響,在學習及實踐階段,學生品格的培養需要教師結合該階段的學生心理及思想特征有序進行。將課程教學階段的趣味性、有針對性的內容體現在課堂教學階段,有效滲透核心素養培養。首先需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政課程的基礎知識內容,注重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深化理解,在課程知識滲透性的分析與探索階段,學生能夠完成理論基礎知識的轉化,將理論與實踐緊密銜接起來,突出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應用價值。教師需要將課程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讓學生從日常生活、社會熱點、法治案例等方面入手,幫助學生體會思政課程學習的關鍵切入點[2]。學生在情感代入以及實踐探索過程中,足以展現課程內容的優勢及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階段,可以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將自己的看法精準地表達出來,不同學生在問題剖析階段的思考角度不同,也可以避免教師陷入機械化的理論引導階段,此時的課程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視野,幫助學生有效地培養自己的政治素養,有效應用課程知識。
(三)注重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應用
為保障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優化和改進課程教學的方式方法,建立更為靈活的課堂教學氛圍,注重課程教學活動的多元化。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階段的方法如今極為普遍,要想真正關注學生的閱讀學習探索,需要結合不同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師需要確立起信息化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目標,優化應用信息,實現多樣化的課程資源整合利用。這樣交替使用網絡平臺以及教學課件等,學生在了解社會熱點新聞以及數字化資源發展實際的情形下,能夠有效地明確各個階段的課程學習知識點,不斷提升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活動的適應性。教師要建立起教學網絡平臺并加以優化,讓學生在課內外的學習與實踐探索階段,打破課堂的局限性,將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逐步養成個人的良好品質及道德思想意識,經過新奇的課程教學方法的啟迪,有效利用多樣化的信息技術條件,逐漸提升課內外學習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