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珍
摘 要:識字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是學生閱讀、寫作的基礎。學生具備一定的識字量,才能無障礙地進行課外閱讀和寫作。然而當前很多小學生的識字量匱乏,識字興趣不足,導致識字教學有效性受到了影響,這對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是非常不利的。為此,探究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非常有必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識字興趣;閱讀量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1-00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29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和重中之重,也是當前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識字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夯實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基礎,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審美能力。但是小學生對于識字普遍缺乏興趣,很多學生的識字量無法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面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作用入手,談一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識字教學。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能夠對學生的語文素養與智力水平、審美能力起到提升作用。
(一)幫助學生增強語言運用水平
從主體語言系統的組成情況來看,綜合語言表達能力是由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一起構成的。對于小學生而言,書面語言的掌握水平將對其交流能力產生直觀的重要影響。為了確保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書面語言,并且在實踐當中加以靈活運用,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的識字教學,以此來幫助學生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步入小學階段之前往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口語基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從實現口頭語言表達逐步過渡到習慣于書面語言表達,并強化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在學生的書面語言運用能力逐漸變得嫻熟之后,其綜合語言表達能力將得到大幅度增強。
(二)借助識字教學活動確保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基礎得到夯實
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體系當中占有關鍵的地位,唯有當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識字能力之后,才可以實現有效的文本閱讀和作文創作,并在這一過程當中逐漸提升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小學識字教學,通過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并且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增強學生的智力水平
在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不但能夠積累起足夠的詞匯量,自身的語文思維水平還將得到提高,并促進自身的腦部功能發展。因此可以說,系統的識字教學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審美旨趣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文明歷史,通過系統的識字教學活動,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漢字的魅力。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漢字的過程當中,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漢字的偏旁部首和讀音,還能夠幫助學生從中洞悉到漢字的內在之美。可以使學生對優秀的中華漢字文化產生自豪感和認同感,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旨趣的教學目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識字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運用科學的識字方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采取識用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識字水平,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通過擴大閱讀量提升識字水平。
(一)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興趣對學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要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必須要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但是當前很多小學生對于識字缺乏興趣,他們認為識字是一項枯燥的任務。尤其是很多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采用機械的教學模式,更不利于學生識字興趣的培養。為此,教師應該多途徑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
第一,利用講故事的模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在課堂上,如果教師能夠穿插一些關于漢字的小故事,就能夠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關于漢字的起源,教師可以為學生講一講“倉頡造字”這一古老的神話傳說,這有利于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促使其點燃學習漢字的興趣。
第二,利用做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識字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引入游戲,勢必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為此,教師可以嘗試著運用一些游戲活動來突破識字的困境。比如“識字口袋”游戲:將字卡放在口袋中,讓學生隨意抽取一張字卡,準確地讀出漢字的讀音,并且為其組詞、造句。這樣的游戲能夠大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寓教于樂,不僅能讓學生認識了漢字,還訓練了他們組詞和造句的能力。
第三,利用多媒體工具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借助多媒體聲像圖文并茂的特點,為學生播放識字的動畫、視頻等,使學生通過視頻、動畫了解字詞的構成,加深印象,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
(二)運用科學的識字方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1.借助形近字比較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在中華民族的漢字文化中,盡管一些文字從結構上看似差異不大,但是其內涵卻有著較大的區別。考慮到漢字當中形近字較多,學生在學習形近字的過程中極易出現混淆的情況。為了避免學生對形近字產生認知偏差,小學語文教師在講授形近字的過程中,應當采取集中講解的模式。學生可以通過對形近字的比較而了解到不同形近字的意義和內涵。
比如,“情”“清”“晴”“請”“蜻”這幾個字,讀音是相似的,字形也是相近的,但是意思卻差之千里。學生在認識這幾個字的時候總是容易混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幾個字進行區別、辨析、釋義、組詞。在辨析的過程中,學生發現不同的偏旁有著不同的含義,對于這幾個字的區別也就更加明確,不容易再次混淆。按照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快速地記住形近字并且加以區分,避免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發生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