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君娜
摘 要: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行,我國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為了推進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的發展,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及國家軟實力,本文對英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和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進行對比分析,借鑒英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中值得學習的地方,最終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建設提出一定的反思和建議。
關鍵詞: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英語國際教育碩士 課程設置 MTESOL MTCSOL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經濟快速發展,漢語國際推廣工作不斷深入。尤其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為了滿足全球對國際漢語教學師資日益增長的需要,我國教育部開設了注重培養實踐教學能力、面向海外漢語教學的專業碩士學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即面向非母語學習者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英文縮寫為MTCSOL)。漢語國際教育是以漢語語言知識、二語習得、跨文化交際、中華文化與傳播、漢語作為第二外語教學法及外語心理學等為理論基礎的專業。作為一門新興且有待研究的學科,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發展可借鑒并吸收發展較早且已有自身特色的英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Master of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英文縮寫為MTESOL )。MTESOL和MTCSOL專業一樣均為面向非母語學習者的第二語言教學。
1.英語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情況
1.1招生對象與培養目標
在專業層次設置上,MTESOL專業面向全世界招生,招收對象大部分為外國留學生,英語母語者所占比例很小。我國開設的MTESOL專業招收的幾乎全部是中國學生。
MTCSOL專業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高校課程設置以實用性強的課程為主,如“漢語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理論性較強的語言類課程和研究方法類課程的數量相對較少。MTCSOL專業還注重學生中華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這和MTCSOL專業的培養目標有一定的關系。因為MTCSOL專業的學生主要到國外課堂進行實習和教學,學生不僅要傳播中華文化,還要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適應海外的生活并與當地人交往,所以文化類課程在MTCSOL課程設置中的比例也不小。
MTESOL專業旨在培養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的教學專家,教師不僅是語言知識和文化的傳播者,還是具備較強分析能力且能解決實際教育問題的研究者。MTESOL的課程設置中較為重視研究方法的課程,這些研究方法課程主要是研究語言學、教育和教學的方法。MTESOL很注重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開設了“語言學課程”“第二語言教學及習得理論課程”和“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
1.2學習年限和課程設置
MTESOL專業的學制分為全日制學習(12個月)和非全日制學習(24個月)。學生需在1到2年內修滿學分,并完成學位論文的寫作和答辯。MTCSOL專業的學制基本是全日制學習(2年—3年)。研究生第一年主要學習專業課程,第二年主要進行專業實習,第三年再完成學位論文的寫作和答辯。也有部分院校要求學生在研究生第二年完成專業實習及學位論文寫作和答辯。
MTESOL專業和MTCSOL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MTESOL的課程分為“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昂诵恼n程”由“主干課程”和“非主干課程”構成。“主干課程”包括“語言類課程”(包括語音、形態、詞匯、語法和句法等語言知識方面的課程)、“第二語言教學及習得理論課程”和“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語言教學方法與技巧,旨在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從“核心課程”中的“主干課程”的設置中可看出,MTESOL專業不僅重視增加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還注重學生的語言教學理論基礎和語言教學實踐能力。
目前開設MTESOL專業的高校設置了以下“主干課程”:
(1)語言學課程(普通語言學、英語語言學、語言、話語及社會、語言與語言學導論、英語語法及話語、TESOL語言意識等);
(2)第二語言教學及習得理論課程(第二語言習得、語言教學法及課程論、語言與學習者、TESOL教學法、語言學習原則、語言教學與TESOL教學的核心問題等);
(3)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課程設計及作業、課程及教材設計的原則、教育領域的職業咨詢、課堂觀察實用課堂技巧)。
不同于MTESOL專業的“核心課程”中“主干課程”多而“非主干課程”少的現象,選修課程中的“主干課程”和“非主干類課程”一樣多?!胺侵鞲烧n程”是以研究方法、教育和文化為主的課程,目前英語國家高校開設的課程有:教育研究方法、TESOL研究方法、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研究方法等。具有以下特點:1.重視教育學類課程,英語國家的高校希望學生能運用教育學中的理論和研究方法,發現當今英語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和問題;2.開設國際視野類課程。作為第二語言教學,MTESOL注重培養學生國際化和多元文化的視野,以此讓學生理解多元語境下的英語教學,使英語教學與本地化相結合;3.注重英語教師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4.除了培養英語教師外,還注重培養教育管理人才;5.雖然設置文化類與跨文化交際類課程,但數量較少。
MTCSOL專業由三類課程構成:“核心課程”“拓展課程”和“訓練課程”?!昂诵恼n程”主要有5門,其中3門為“主干課”,2門為“非主干課”。“主干課”有第二語言習得(屬于“第二語言教學及習得理論課程”)、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和國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屬于“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另外,2門“非主干課”分別為中華文化與傳播和跨文化交際,以跨文化、文化類課程為主。從MTCSOL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內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比較注重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課程和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以及跨文化、文化類課程。對于語言類課程并不是十分重視。
我們再看看“拓展課程”,主要包括:漢語語言要素教學、偏誤分析、漢外語言對比,這三門課程是“語言類課程”;外語教育心理學,屬于“第二語言教學及習得理論課程”;課程設計、現代語言教育技術、漢語教材與教學資源、教學設計與管理、國外中小學教育專題和國際漢語推廣專題屬于“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中國思想史、國別與地域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專題、禮儀與國際關系屬于跨文化、文化類課程。在拓展課程中出現了“語言類課程”,但MTCSOL專業的課程設置依然以“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和跨文化、文化類課程為主。
訓練課程有四門,分別是課堂觀察與實踐、教學測試與評估、教學調查(這三門課程屬于“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與分析和中華文化才藝與展示(文化類課程)。由此可見,“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最多,文化類課程次要之。雖然訓練中的“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針對的主要是教學活動本身的方法,并不是以研究方法為核心的課程,但因為訓練課程教學中,包含了學習使用研究方法進行調查的內容,也具備研究方法課程的特點。但不像MTESOL專業那樣重視“研究方法類課程”。
從MTCSOL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首先“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最多,其次是跨文化和文化類課程,最后是“第二語言教學及習得理論課程”。沒有單獨開設“研究方法類”課程,但研究方法相關的內容會在訓練課程中有所體現。
1.3就業前景
英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主要來自非英語國家,學生獲得MTESOL學位后,大部分選擇回國從事英語教育工作,就業前景良好。中國學生獲得MTCSOL學位后,只有少數畢業生能以漢語教師志愿者的身份被派到國外工作。即便外派,任期也不是無限的,學生回國后依然要面臨二次就業,并且在海外任教的這段工作經歷并不一定能為學生回國后的求職增加“砝碼”。由于不容易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絕大部分學生選擇在國內就業,主要去向是中小學或企事業單位。即使就業與專業對口,學生能去的單位主要是面向外國人的漢語培訓機構。在國內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招聘中,中小學更加青睞師范院校中文系的畢業生。只有少數MTCSOL專業的畢業生能去小學或初中任教,進一步增加了MTCSOL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難度。造成這樣就業困境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專業面狹窄,就業面受限。MTCSOL專業的設置主要是為了滿足海外漢語教學的需求,傳播中國文化,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較為單一的職業培養目標,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單一,學得多卻學不精,學科基礎薄弱,什么都懂一點,但專業基礎不夠扎實。第二,國外漢語教學需求并不一直都是長久穩定的,當地的華人華僑、在華留學回國人員、孔子學院的專職教師及當地漢語培訓機構的老師,已經滿足了海外漢語教學的部分需求,導致就業機會減少,就業市場飽和。目前國外主要需要的是漢語教學志愿者,漢語教學志愿者只是在海外進行短期任教。海外漢語教師并不是一份長久穩定的工作,這也是不少MTCSOL專業畢業生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
2.啟示與思考
2.1調整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設置
為了滿足“一帶一路”建設需求,我們應調整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專業設置。首先借鑒國外MTESOL的培養方案,有計劃地適量增加碩士和博士的培養點,培養具備扎實的漢語知識基礎、優秀的二語教學能力和出眾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層次漢語教師。其次,適當調整招生對象,除了中國生源外,還需考慮招收外國留學生,加大外國留學生的比例。外國留學生可通過這些方式來華留學:本國政府資助、中國政府提供獎學金或個人自費。再次,與外派漢語教師相比,全球各地的華人華僑都是潛在的漢語國際教育者,國內大學可進一步通過合作辦學的形式在海外開設更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課程,培養海外優秀的漢語教師。
2.2調整漢語國際教育的課程結構
重視漢語語言知識方面的課程設置,增加語言學課程的比重和數量。語言學課程是MTESOL專業中的核心課程和主干課程。在MTCSOL專業的核心課程中,并沒有把語言學理論課設置為必修的課程,只設置了與語言學理論相關的“現代漢語”“偏誤分析”和“漢外語言對比”等選修課,即拓展課程。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語言學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學科體系的理論基礎。語言學的理論既可以解決漢語教學中相關理論和實踐問題,又可以支撐和推動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漢語國際教師如果不夠清楚漢語中的語音、漢字、詞匯和語法的形成規律、結構規律與發展規律,那么僅僅依賴母語的語言直覺,很難科學有效地進行漢語要素教學和漢語技能訓練。語言學知識是MTCSOL專業的基礎,是語言要素教學和技能訓練的前提。而且目前大部分MTCSOL學生的本科專業并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基礎較差。薄弱的語言學和二語習得理論基礎使他們在專業領域的研究中感到寸步難行。因此,我們應該把普通語言學和漢語語言學類課程設置為核心課程,并加大此類課程的數量和比重。
MTCSOL專業可適量增加研究方法的課程,給學生提供觀察問題的不同視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研究能力,使學生不僅是未來的漢語知識文化的傳播者還是漢語國際教育方面的研究者。
再次,應在訓練課程中增設“教育領域的職業咨詢”相關課程。關注未來國際漢語教師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MTESOL專業秉持了英美國家高等教育理念,即注重學習者的個體需求和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讓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知識的同時,提早進行職業規劃。明確自己的優劣勢,知道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盡早找到自己擅長的專業領域和感興趣的發展方向。MTCSOL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求職方向主要有:孔子學院的專職教師、漢辦的志愿者教師、國際學校的教師、面向外國人的漢語培訓機構、出版社的編輯等,但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并未從事國際漢語教學相關工作,而是選擇進入國內的中小學或企事業單位??稍趪鴥戎行W語文老師的競聘中,師范院校中文系的畢業生比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更具競爭力。即便是漢語國際教育的碩士畢業生,也面臨就業困境。為了培養更有職場競爭力的教育人才,我們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結合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培養目標和方案。高校不應僅僅關注學生相對短期的海外漢語教學需求,還應注重學生長遠的個人發展和職業規劃,結合學生在專業背景、知識結構、未來的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差異,在課程設置中體現出對“人的發展”的重視。
3.結語
MTCSOL的培養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借鑒和吸收MTESOL專業的培養經驗,可以豐富和完善我國MTCSOL的培養體系。我們應根據學科特點和發展需要,不斷及時更新專業理論和思想,更有針對性地培養漢語國際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
[1]過國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漢語國際教育發展新趨勢及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9(07).
[2]文秋芳.從英語國際教育到漢語國際教育:反思與建議[J].世界漢語教學,2019(03).
[3]趙世舉.漢語國際教育類專業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教學大學,2017(06).
[4]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6(04).
[5]文秋芳.基于英國MTESOL課程體系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程設置的思考[J].世界漢語教學,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