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坡
摘 ?要:現代職業化競爭在于人才與技術競爭,中職院校肩負著對技術型人才培養的使命,要為國家輸送一批又一批實干型工作者。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倡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學生能在未來職業規劃中處于有利位置,從受教育時期,教師就要開始不斷滲透工匠精神到學生學習中,這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要想將工匠精神傾注到英語教學中,可以建設教師工匠精神理念、強化基礎知識講解、多元化創新課堂內容、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從多方位、多角度讓學生感受到工匠精神力量。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育教學;滲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種體現道理、能力、品質的職業精神,融合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內涵。中職英語旨在教育學生可以在以后語言溝通或與英語相關其他所需技能方面,都可以游刃有余掌握。在進行學習英語方面,中職院校學生普遍能力比較薄弱。通過滲透工匠精神到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適應社會能力、職業素養,為國家培養技術實干型人才。本文就中職英語教育教學中滲透工匠精神實施策略進行分析。
一、滲透工匠精神的意義
中職院校普遍都是因為學生中考失利或自身學習能力不強而就讀,自身考試分數不高、學習習慣不良、基礎英語底子薄弱、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生之前一直接受著傳統英語教育模式進行學習,單方面聽教師講課,背誦語法、單詞、音標等學習英語方式。中職院校學生正處于學好英語關鍵期,對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能力上來說,如果教師仍然延續傳統教學模式,不會有所改善。這樣不僅使學生對英語學習逐漸失去興趣,還會阻礙教育教學質量提高[1]。以學生就業規劃為方向,有計劃性地把工匠精神滲透到教學工作當中,這不僅讓學生對自己職業規劃逐漸清晰認知,更加明確定位,還能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課外時間里也能保持認真刻苦的態度面對每一件事情,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在滲透工匠精神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也能進行創新,這對中職院校整體教學水平提升大有助益。
二、滲透工匠精神的對策
(一)建立教師工匠精神理念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領路人,對學生領悟工匠精神起到至關重要作用。要讓教師首當了解工匠精神內涵,塑造工匠精神品質。組織教師觀摩真實木匠作業時的工作狀態。如果木匠在操作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損壞木頭,不能完成既定作業。木頭損壞是不可逆的,所以在雕刻打磨每一塊木頭時,木匠都需要非常專注。再讓教師實踐學習,用以廢棄木料當作試驗,要求教師能雕刻打磨出簡單模型小樣。在觀摩和實踐中,教師更能體會到何為全神貫注狀態。為增強教師對教育工作責任感,提升培養學生學習木匠精神自覺性。中職院校要通過對學生每次學習成果以及整體綜合素質的體現,來考核教師教學成果,完成對工匠精神教學評比工作。完善教師教學評價制度,轉變英語教師教學固守理念,不能以為英語教學只與英語內容有關,不涉及工匠精神培養。要積極貫徹課堂思政理論,把教學內容與思想教育融合起來,不能再單一化教學。中職院校還要通過制度創新,吸引廣大英語教師來學校就業,優化中職英語教師師資隊伍,讓更多種工匠知識普及到課堂教學中。鼓勵中職英語教師深入企事業單位做兼職鍛煉,切身感受各行各業對英語實際要求,提升自身工匠精神綜合素養,成為工匠精神的典范。為傳授工匠精神,自身要愛崗敬業。這樣才能完成好教書育人工作,從而讓學生逐漸體會到工匠精神。
(二)強化基礎知識內容
工匠精神包含腳踏實地、精益求精思想品質,中職院校要想培養學生這樣思想品質形成,就要從鞏固英語知識點出發[2]。基礎英語知識扎牢后,再讓學生一步一步進行錘煉,不斷深化提升英語學習內容,使學生在英語學習能力上得到有效提高。在英語知識點理解以及應用方面,要加強學生對其學習。例如語法、句型構造、聽說技巧等內容訓練。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方式進行教學。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將課堂中知識內容進行分類,學生學習能夠在整體記憶方面得到幫助。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運用思維導圖學習方法,完成對知識點思維構建,使學生能夠脫離教師,就可理解到英語知識內容。
(三)多元化創新教學方式
工匠精神不僅要求具備專業技術技能,還要有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在當前網絡應用盛行情況下,結合信息化方式教育是培養工匠精神的有效之路。運用PPT播放、微課、線上結合線下教學等模式,調動學生眼睛、耳朵、雙手、大腦都集中于學習英語知識,提高學生聽課效率。中職英語教師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時間內,要把教學延伸到社團、中外交流文化、演講比賽、圖書館等活動中。在把英語基礎學習打好前提下,充分運用其他類型活動進行教學。學生在圖書館可閱覽到不同種類英語書籍,挑選感興趣類型書籍,學生能有效對英語有更好了解。為英語在學生腦海里立體化,多讓學生與外國友人進行交流,增強英語實踐能力。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能體現工匠精神內容,通過巧妙課堂講述方式,讓學生不再對課本內容感到枯燥。結合未來企業崗位需求,實用性講解所學內容,而不是讓學生為應對考試而進行刻板學習。教師依據課本內容,貼合學生實際生活,引用情景化教學模式,啟迪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讓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對話溝通。例如,讓兩名學生對話,通過提問回答方式,講講放學后各自活動內容。
結論:語言是人與人溝通交流基礎,英語更是世界上比較通用的一種語言。中職院校作為為社會輸送人才重要基地,融合工匠精神,提高英語教學水平更是刻不容緩。在具體英語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3]。從多元化教學方式中滲透工匠精神,讓學生切身領悟職業道德,為今后在社會上能夠更好發展奠定基礎。培養新時代較高英語技能工匠精神型人才是教學中一項艱巨工作,應勇挑責任重擔,完成教育教學使命。
參考文獻:
[1]張愛玲. 如何在中職英語課堂貫穿工匠精神教育[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8, 12(014):198-199.
[2]劉力. 淺析如何在中專英語教學中進行工匠精神的滲透與培養[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23):0265 -0265.
[3]肖遙. 論高等教育中工匠精神的人文解讀及培育路徑[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9, v.39;No.692(2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