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摘要:目前,我國聽障學生數量較多,但社會對聽障學生的關愛程度遠遠不夠,甚至有部分民眾在一定程度上歧視聽障學生,這對聽障學生的成長產生了不利影響,同時不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品德的傳承。本文闡述了聽障學生在我國社會中受到的社會歧視現狀,然后全面探討了樹立聽障學生公共意識的策略。
關鍵詞:聽障學生? ?公共意識? ?傳統文化
一、聽障學生受到社會歧視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聽障學生在社會環境中受到的歧視現狀比較明顯,這對聽障學生的未來發展和心理狀況都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影響。一方面,因為當前我國企業的逐利性比較強,相較于正常群體來說,聽障人員具有明顯的不足,這使得聽障學生在就業等各個方面都存在一定弱勢,這些情況使得聽障學生容易在社會環境中被排斥;另一方面,因為聽障學生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同時自我評價度較低,很難融入社會環境中。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社會民眾對聽障學生就有了一定的心理排斥,最終慢慢轉化為社會歧視。這樣的現狀不僅不利于聽障學生的心理成長與未來發展,還會對社會環境造成不良影響,阻礙社會文明發展。
二、樹立聽障學生公共意識的策略
1.在社會環境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但社會民眾的精神文明建設程度并不算太高,對聽障學生存在一定的社會歧視。因此,我國應該在社會環境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全民文明程度。如國家可以多開展公益活動,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社會民眾的精神文明建設程度,對聽障學生給予更多的心理關懷。
2.通過現代互聯網途徑,開展聽障學生相關活動
當前,我國互聯網信息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在各個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對聽障學生公共意識的樹立,國家可以考慮通過互聯網信息化技術來開展。特別是當前我國民眾在平常生活與工作中已經習慣使用微信、微博等各類互聯網平臺進行交流溝通,同時比較傾向使用互聯網獲得信息。因此,通過互聯網途徑開展聽障學生相關活動,能夠引起社會民眾的高度關注。比如在2018年3月3日全國愛耳日中,上海聾兒康復中心就開展了聽障學生跟蹤支持服務工作,并且在互聯網中引起了較高的關注度,讓社會民眾進一步了解了聽障學生在學校中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同時緩解了聽障學生各類助聽設備和其他資源的需求情況。
3.加強對聽障學生心理世界的關懷
聽障學生融入社會時之所以會遇到適應困難,一方面,因為聽障學生自身的素質水平問題,另一方面聽障學生很容易因為外界因素而出現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聽障學生遇到的各類心理問題,那么就會對他們的后續成長造成較大的危害。因此,在聽障學生公共意識樹立方面,社會應該強化對聽障學生心理世界的關懷。這需要社會民眾和社會機構充分關注聽障學生的心理世界,同時立足于他們的心理世界,解決他們遇到的心理問題。而社會層面也應該避免做出傷害聽障學生心理的行為,多在互聯網環境中發動一些關注聽障學生心理世界的活動,讓聽障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4.優化聽障學生的公共環境
為了充分樹立聽障學生公共意識,各個地方政府應該優化聽障學生的公共環境。首先,各個地方政府應該改善聽障學生的社會環境,明確當前聽障學生在就業等各個層面存在的困境。這樣一來,各個地方區域就能夠建立聽障學生就業引導體系,給這些學生群體更多關注。其次,各個地方政府應該聯合居委會、街道辦事處、社區、社會組織等各個主體,調動更多的社會群體關注聽障學生群體,集中消除聽障學生群體的孤立感和遺棄感。這樣一來,聽障學生就能夠受到更多的社會關注,從而真正在我國社會環境中樹立聽障學生公共意識,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明。
參考文獻:
[1]陽澤,張香玉.聽障大學生歧視知覺與自尊的關系:自我補償的調節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8(8).
[2]簡仲謙.聽障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現狀研究——以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為例[J].綏化學院學報,2018(7).
[3]李國敏,吳洪菊.我國聽障大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教育觀察,2018(3).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