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紅



摘要:在課程思政理論不斷成熟、實踐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全國高校越來越重視課程思政,并進行了大量實踐,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將民族高校的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苗語方向)的專業課程苗族文學放在課程思政理論指導下,學校應進行課程思政質量跟蹤分析,提出對應的質量監控對策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調查某高校接受過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育的在校學生和已經畢業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苗族文學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進行深刻反思,并改進教學方法,使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更有針對性。
關鍵詞:苗族文學? 課程思政? 質量分析? 監控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全國高校積極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尤其是上海市推行的課程思政改革,形成了一套有價值、可推廣的“上海經驗”。
在課程思政理論不斷成熟、實踐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全國高校越來越重視課程思政,并進行了大量實踐,得到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筆者探討了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苗語方向)的專業課程苗族文學,提出了相應的教學質量監控對策。
一、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途徑
高校教師重視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積極在課程思政中不斷探索,促進了苗族文學課程思政的長遠發展,也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在教學目標設計中,教師要把苗族文學課程思政的要求與苗族文學的知識點有機結合起來,納入每個章節的教學目標。
如在《苗族神話》章節的教學目標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苗族神話,懂得神話的內涵,知道苗族神話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特點,還要把神話作品反映的苗族先民樸素的唯物主義觀與苗族先民征服自然力的強烈愿望和勞動力量的思政教學目標納入教學目標;在《苗族民間傳說》章節的教學目標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學習苗族民間傳說,掌握苗族民間傳說的定義,了解具有代表性的一般人物傳說、英雄人物傳說、苗族的風俗傳說與地方風物傳說故事,還要把民族團結,以及苗族與紅軍的軍民魚水情的思政教學目標納入教學目標;在《苗族民間故事》章節的教學目標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苗族民間故事,了解苗族童話、動物故事、生活故事、智慧人物故事、笑話和寓言等作品,還要把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教學目標;在《苗族民間詩歌》章節的教學目標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通學習苗族民間詩歌,理解詩歌在苗語中的含義,掌握苗族詩歌的結構形式,了解苗族詩歌的分類,從苗族詩歌作品中掌握苗族詩歌的藝術特點和詩歌的格律,并把繼承和謳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政教學目標納入教學目標。
其次,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苗族文學的知識點,挖掘對應的思政內容,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如在教學《大嘎雞的傳說》時,教師告訴學生:“大嘎雞是云南馬關縣一個漢苗雜居的村寨,因為這個村寨一直沒有寨名,后來有一個人從外地買來了一對大種雞。之后,家家戶戶都喂養這種雞。這個寨子由于喂大種雞而出了名,為了便于標識,久而久之,寨子外面的人就把這個寨子稱為大嘎雞。所以說,大嘎雞這個寨名是人們以漢語的大種雞的大字與苗、漢兩族稱雞的名稱合在一起命名,這個地名中的‘嘎試苗語,即雞之意。”另外,教師還要給學生評析大嘎雞地名背后的意義,即它是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苗族和漢族和睦相處、共同團結發展、共同繁榮進步的一種體現。
又如在教學流傳于云南省文山州苗族各地的《項崇周傳說》時,教師不僅要告訴學生《項崇周傳說》由“年輕的苗王”“揭竿而起”“船頭、新寨之戰”“保衛界碑”“砍手示眾”“萬金不賣牛皮地”“比武”“行刺”這八個部分組成,還要評析項崇周是一位愛國英雄,他體現的是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項崇周傳說》是一篇很有分量的反帝斗爭的篇章,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苗族先輩的愛國主義精神,做一個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有為青年。
對學生的考核,試題中不僅要有苗族文學的知識點,教師還要把與苗族文學知識點對應的思政內容納入考核要點。如在2016級的苗族文學試卷中,有一道題目是關于苗族神話《洪水滔天》的:“在萬物茂茂的太初,物事悠寧的太古。開天辟地,萬物蒸蒸,辟岀世公與世婆。兩人生二男一女,長子名叫愚皇,次子名叫智萊,幼女名叫易明……愚皇壞心狠且毒,安樂世君賜他子鐵舟,智萊懷心慈且善,安樂世君賜他予杉舟,鐵舟央央沉重而沒,杉舟蕩蕩輕而浮。”這道題目要求學生圍繞敘事詩《洪水滔天》的故事,評價愚皇、智萊不同的結局,以及給予人們的啟示是什么?考核目的的不僅是考查學生從閱讀中找到“愚皇壞心狠且毒,安樂世君賜他予鐵舟,智萊懷心慈且善,安樂世君賜他予杉舟,鐵舟央央沉重而沒,杉舟蕩蕩輕而浮”的知識點,還要讓學生從故事中學會做一個善良的人。
二、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育質量的調查分析
1.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育質量的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對象涵蓋了2013級、2014級、2015級和2016級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苗語方向)的學生,共84人,涵蓋所有接受過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育的學生,他們有的是在讀研究生,有的已經畢業步入社會,有的還未畢業但已經修滿苗族文學課程學分,還有的正在接受苗族文學課程教育。
2.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育質量的調查形式
此次調查形式是在網絡上制作調查問卷,問卷共分為四個模塊:教師素質模塊、教材教輔模塊、教學效果模塊和課程思政效果模塊。其中,教師素質模塊主要包括教師儀表、教學精神、治學態度,教書育人等方面;教材教輔模塊主要包括專業知識、教學組織、使用教材、輔導資料、教學內容、教學理念動態把握、教學實踐的比例、啟發學生思維、教師教學概念和任課教師把握重點等方面;教學效果模塊主要包括教師授課效果、學生收獲情況、課堂教學氛圍和學生熱情等方面;課程思政效果模塊主要包括教師授課結合愛國主義知識的情況、教師授課注重思想道德修養教育的程度、教師授課重視政治教育的程度等方面。問卷調查以無記名形式評價,還增加了主觀評述題,學生能暢所欲言,盡量保證調查數據的客觀公正。
3.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育質量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被調查的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苗語方向)學生,無論是畢業步入社會的學生,還是在校繼續深造的學生,他們在接受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育質量的追蹤調查時,都表現得非常積極。下面,筆者匯總了這些學生對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育質量的調查結果。
首先,在教學苗族文學課程時,教師會結合苗族文學知識點,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在進行“教師講授苗族文學課程中,會結合知識點,講述愛國主義知識嗎?”的調查中,統計結果為講述為100%,其中經常講述為74.6%,偶爾講述為25.4%,不講述0;在進行“教師在講授苗族文學課程中,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嗎?”的調查中,統計結果為重視為99%,其中非常重視為74.6%,較重視為24.4%,一般為1%,不重視為0;在進行“教師在講授苗族文學課程中,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嗎?”的調查中,統計結果為重視的為98%,其中重視為98%,非常重視為55.6%,較重視為23.4%,一般為2%,不重視為0。
其次,學生對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學是非常認可的。如在進行“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育對你的影響如何?”的調查中,統計結果是正向影響為100%,負向影響為0。
最后,教師是開展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學的關鍵,其榜樣作用在課程思政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作用。所以說,教師要教書育人,首先要育好自己,做一個學生喜歡的教師。如在進行“如果還有機會,你還愿意再接收老師的苗族文學課程教育嗎?”的問卷調查中,統計結果為愿意為97.3%,一般2.7%;在“你對苗族文學授課教師的評價是什么?”的問卷調查中,統計結果為嚴謹細心,恪盡職守為100%,忠誠的共產黨員為100%,言傳身教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為100%,不認真為0,課堂教學照本宣科為0。
另外,教師在鉆研專業課程知識的同時,也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做到將兩者相結合。如在進行“你認為開展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學,需要教師的知識結構是多元化還是單一化?”的問卷調查中,統計結果為需要教師知識結構多元化的為100%,單一化為0。
三、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育的質量監控對策
根據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育質量的調查分析可知,教師是開展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學的關鍵,所以苗族文學課程思政教育的質量監控就必須通過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結果這三個環節來完成。
1.教學設計的監控
教師要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結合專業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實施苗族文學課程大綱和苗族文學課程教案。在課程大綱和課程教案中,教師應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把課程知識點與對應的思政元素相結合。為了避免教學方案的隨意性,校院兩級領導、教學督導員和教研室主任要加大教學方案的檢查,禁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踐不合格的教學方案。
2.教學過程的監控
課堂是高校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校院兩級領導、教學督導員和教研室主任要對苗族文學課堂教學進行聽課和看課監監督,并且將聽課、看課情況及時反映給授課教師,授課教師根據領導和專家聽課、看課的反饋結果,及時改進教學方案和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教學結果的監控
教學結果主要反映在學生的課后作業、期中和期末的考核,以及學生在課后的發展趨勢。
第一,在學生課后作業、期中和期末的考核中,不僅要有苗族文學的知識點,還要有與苗族文學知識點相對應的思政內容,這是院校兩級領導、教學督導員和教研室主任監督的重點。
第二,對于學生完成課后作業,以及期中和期末考核的情況,任課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提出針對性建議,為更好地開展教學提供重要參考。如在學習主題為“親情”“愛情”“悲情”“寬恕”和“神話傳說”等各類苗族文學體裁后,學生能獨立完成充滿苗族鄉土氣息的正能量的文學作品。如2013年級學生馬明光以悲情為主題創作了小說《兒子的天堂》,吳金標以愛情為主題創作了小說《人死愛仍在》;2014年級學生熊文國以親情為主題創作了小說《小店》,熊朝蘭以寬恕為主題創作了小說《蘆笙縈繞》;2015年級學生楊江以寬恕為主題創作了小說《原諒》,熊興壇同學以愛情為主題創作了短詩《雨花湖》等。
第三,對已完成苗族文學課程的學生進行滿意度追蹤調查,對學生認可的、滿意度較高的方面,教師要堅持和完善;對學生不認可、滿意度不高的方面,教師要予以改進。
總而言之,通過苗族文學等課程思政教育,保證了一屆屆苗族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如四屆苗族大學生中考研升學共有8人,6人在云南師范大學,1人在中央民族大學,1人在云南民族大學,2013級考研率為22%,2014級考研率為27%,2015正在備考研究生的人數占有很大比重,2016級學生也在積極咨詢考研消息。
參考文獻:
[1]馮惠芳.課程思政建設的時代價值、內在要求及具體路徑——基于高校教師的視角[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1(2).
[2]王方,張博文,張雨田,等.研究生培養中“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調查分析與對策建議[J].大學教育,2021(4).
[3]張凱,段嫵迪,辛海燕.課程思政研究綜述[J].職業技術,2021(4).
[4]劉志靖,伊紀民.2018年苗族文化研究綜述[J].文山學院學報,2020(4).
(作者單位:云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