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婷
摘要:一直以來,語文都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那么,教師怎樣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扎實掌握語文知識呢?本文探討了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希望給實際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核心素養? 教學策略
隨著當代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日益滲入,作為教育工作的基礎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已經成為教育行業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改革傳統應試教育,提高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和語言表達能力,已成為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在核心素養下,小學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素養,增加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讓學生能在語文課堂中自由完整地表達,落實文化傳承的目標。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概念
小學語文教學順應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為主要目的,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語文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和總結經驗,形成一套適宜自身發展和學習的方法。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主要包括語言積累與規范、思維方法掌握與融合、審美體驗與感知、文化知識與歸屬四個方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家長、學生的共同配合。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尋求新穎的、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與此同時,家長應關心孩子的學習,給孩子營造寬松、愉悅的家庭學習環境;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要不斷積累經驗,尋找高效的語文學習方法,不斷完善語文學習方式方法,最終形成語文核心素養。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1.課堂中學生無法發揮主動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多數學生無法發揮自主學習意識,課堂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此外,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安排教學內容和方法,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學生能夠發揮主動性的空間非常小。不僅如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進行備課,降低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后
雖然教師非常重視素質教育,但是很多教師仍然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和綜合能力的提高。不僅如此,教師沒有根據教育的發展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利于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三、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1.利用互聯網資源激發學生的興趣
互聯網技術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也融入了學校的正常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互聯網資源,搜集與語文學習有關的資料,以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由于小學語文課本知識相對較少,而學生的好奇心較強,教師應利用互聯網資源設計吸引學生好奇心、適宜學生學習的網絡教學模式,如微課教學、投影儀教學等,通過視頻、聲像等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只借助課本內容進行教學,學生很難體會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情景。如果教師在上課前讓學生朗誦文章,然后用投影儀放映桂林山水的真實面貌,其美景圖片會讓學生產生震撼。這時,教師將課文知識與幻燈片結合起來進行講述,學生通過參照圖片理解語文課文,才能真正學習到作者采用的語言技巧與修辭手法。面對圖文并茂的語文教學方式,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內容,并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也加快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
2.創新教學方法
優質的課堂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提升能力的先決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并在融洽各方關系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主動性,點燃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品德修養,也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如在教學《將相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和行為表現,每個小組討論完成后進行總結性發言,讓學生發表本小組成員的看法和觀點,闡述文章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然后,教師可讓各組成員進行故事表演,并評比出表現最好的一組。隨著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教師可使用教學工具營造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讓整個課堂充滿趣味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3.注重學生參與
核心素養的養成在于個人能力和思想意識的形成,而傳統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參與性,所以學生無法在知識學習中感受到語文核心素養的存在。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方式。首先,教師要樹立生本理念,建立平等的教學關系,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自主表達和闡述的機會,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如組織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理解知識和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教師要做好即時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以主動參與和創新實踐為評價標準,促使學生產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
4.重視學生語言訓練
語言訓練是學生有效學習語文知識的前提,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掌握情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獨特魅力,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個性特點。溝通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能,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給學生提供練習口語的機會,從而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后,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開口,勇于表達。當學生擁有優秀的口語表達能力后,語文核心素養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5.引入趣味性游戲
小學生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對學習也是一樣,他們只會對一些有意思的學習內容感興趣,且在課堂上很難持久保持精神集中。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靈活運用趣味性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如小學語文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學會更多的生字詞,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所以在講解生字詞的時候,教師要考慮如何運用趣味性游戲,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生字詞,實現高質量教學。
如在教學“崩”這個字時,教師可以把這個字進行分解,運用趣味解釋法:“山上有一個朋友,然后讓學生自己體會這個字的寫法,上面一個山,下面一個朋。”在這樣的趣味解釋法下,學生會對這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小學生在寫字的時候會出現馬虎的問題,經常多一筆或少一筆,有的時候把“鳥”寫成“烏”。在糾正學生錯誤的時候,教師可以說:“在寫鳥字的時候想象啄木鳥的樣子,鳥沒有眼睛不方便飛,所以要加一點。”運用脫離書本的語句進行教學,學生很快就會記住這個字。這樣的趣味教學不僅避免了學生死記硬背地學習語文知識,還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技巧。此外,教師還可以把語文知識變成繞口令、順口溜,加深學生的記憶。
四、結論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教學策略,這不僅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還是素質教育下必要的教學工作。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把握素養與知識的聯系,并且注重教育評價對學生個人行為和想法的作用,促進學生的自主成長和主動反思,從而營造良好的小學語文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趙巧潔.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分析[J].名師在線,2020(14).
[2]張蘭花.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
[3]吳丹妮.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才智,2020(18).
[4]姜賽賽.關于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5).
[5]蘇云羅.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3).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金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