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國成
摘要: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挖掘德育內容,讓學生在運動的同時獲得德育,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本文從挖掘體育活動中蘊含的德育內容、依據學情施教、創新德育滲透的途徑、完善德育滲透的評價體系等方面,闡述了在初中體育中滲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體育? 德育滲透? 策略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秉持“德育為先”的理念,將德育融入教學,讓學生在獲得運動技能與方法的同時,也能獲得道德體驗,實現道德的建構。初中生的心理與生理發展尚不成熟,他們對不良信息的辨別能力較差,缺乏道德實踐,所以教師要在體育教學時滲透德育,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
一、挖掘體育活動中蘊含的德育內容
德育具有獨特的優勢,能夠促進學生的道德內化,教師要深入挖掘滲透內容,并加以分類整理,進行有序推進,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在體育理論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隊列隊形訓練中,教師要向學生明確動作的規范性,強調集體主義觀念,提升他們的組織紀律意識;在田徑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與頑強拼搏精神,以及自信果敢的意識品質;在球類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樹立規則意識,感受團結合作、頑強拼搏的精神,能理性地面對挫敗;在體育游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形成公平競爭的意識,強化學生團結互助的理念。
如在教學羽毛球項目的“正手擊高遠球”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四組,進行分組比賽,每人擲5次球,達到一定的距離才記分。教師可以逐漸增加比賽的難度,立一根竹竿,擲出去的球必須達到一定的高度,否則不記分。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徒手擲球的動作,體驗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體會個人在團隊比賽中的作用,從而形成集體榮譽感。
二、依據學情施教
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存在明顯差異,教師要觀察他們的行為與思想上的變化,選擇具有層次性的內容進行滲透,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七年級學生遵守紀律的意識較差,教師要通過游戲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規則意識。同時,學生面對學科多、壓力大、難度大等問題,會產生焦慮情緒,教師要滲透頑強拼搏的內容,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八年級學生自尊心、好勝心強,他們易沖動,教師要選擇理性謹慎和有規則意識的內容,讓他們理性面對青春期的各種變化,給予他們思想上的引導。當學生到了九年級之后,他們的思想與行為也會變得成熟,但學生忙于功課,彼此之間交流變少,教師要滲透團結協作的德育內容,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三、創新德育滲透的途徑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對傳統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進行融合和創新,提升德育滲透的實效性。在運用激勵教學時,教師的語言要具有針對性,不能一概以“很好”這種單調語言進行評價。教師也不一定每次都要對他們加以肯定,要有意識地讓學生獲得受挫的體驗,讓他們反思,激發他們訓練的斗志。在進行德育滲透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不能困囿于課堂,要向課后延伸。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運動健兒奮力拼搏的視頻,讓他們對頑強的斗志、不屈的精神產生認同感。
四、完善德育滲透的評價體系
體育教師既要對學生的運動技能進行評價,又要對學生的身體素養、理論水平、道德品質等進行全面評價,這樣評價才能更加客觀。教師要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促學功能,以發展的眼光評價運動技能與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并將過程與結果統一起來,關注學生運動習慣、合作意識、頑強拼搏的水平與道德水平等,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滲透德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將運動技能與道德踐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規則意識與合作精神,讓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湘晉.學科教學——德育滲透的載體[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6).
[2]劉顥.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8(34).
[3]李斌.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分析和優化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9(3).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濱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