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還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如何改革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方法與理念,是教師一直探究的問題。本文分析了當前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和現狀,并對如何改革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小學音樂? 教學方法? 教學理念
經過調查發現,很多偏遠地區的小學或者中學雖然開設了音樂課程,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學內容較為簡單。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要求,而音樂是一門獨特的學科,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不僅如此,積極向上的音樂可以影響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知美,感知自然的美好。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如何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這都需要教師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1.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音樂的產生是人們對情緒的展示,自音樂產生以來,人們通過音樂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小學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這個世界,音樂作為一種重要的表達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家長與教師都過分重視學生的成績,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而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在教學中更要充分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讓學生通過音樂感知不同情感,并通過音樂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意識。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音樂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2.增強學生自信心
不同的學生會在不同的方面擁有各自的天賦,很多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羞于開口,一方面是認為自己聲音的不好聽,另一方面是認為自己的聲調不準確。教師要通過科學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正確地認知自己,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小學音樂教學現狀
1.資源分布不均勻
當前,小學音樂教學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就是資源分布不均。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推行了很久,但是仍有部分地區以成績為主。農村與城市之間的教育資源相差較大,在城市小學的音樂教學中會有一系列的樂器資源,在信息方面也更為先進。而偏遠地區小學的音樂教學大多依靠教師口頭講解,可供使用的樂器非常少。這就造成了資源分布不均勻,學生接受音樂的方式不同,導致學生的音樂素養相差過大。
2.被重視程度低
音樂課程的內容是無法以成績來展現的,所以大多數地區對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較低。小學是學生開展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培養學生美感與樂感的最初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及認知能力。雖然現在的音樂教學得到了學校和家長一定的重視,但效果仍不明顯,一方面是由于學校的認知程度低,另一方面是家長的忽視。即便有些學生已經表現出明顯的音樂天分,但是家長仍然認為學習音樂是沒有用的。
三、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學方法與理念的改革和創新
1.采用動靜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動靜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如選擇一些節奏感比較強的曲子,引導學生跟著節拍與旋律拍打。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節奏感。
2.利用適當提問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通過提問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提問的形式也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師要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思考,啟發學生對音樂形成自己的理解。
隨著時代的變革,科技的發展,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方法與理念應根據時代而進步。從社會的整體發展狀況來看,小學音樂教學在發展過程中將被逐漸重視,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曉君.改變認識音樂的方式——談《小學音樂教學法》課程改革與創新[J].當代音樂,2017(21).
[2]胡謝密.淺談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青年時代,2017(8).
[3]鄧嬡姿.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課程改革中的應用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7).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泰興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