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摘要:合唱是一門藝術性較強的活動,對小學生來講,歌曲合唱不僅可以引導他們欣賞優美動聽的音樂旋律,還可以獲得美好的情感和生活體驗。小學音樂課堂是傳播美好音樂、美好情感的大舞臺,教師通過教學活動,應充分調動學生合唱的積極性和熱情,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運用恰當的方法提高合唱效率。本文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配合音樂律動及創建情境展開教學這三個方面,簡單闡述了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 小學音樂 ? 合唱教學
在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環境下,很多教師因為不注重合唱教學技巧,導致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必須充分重視合唱教學策略及技巧的優化。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根據相關科學研究顯示,大多數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熱愛的根本原因,是他們對學習內容有著強烈的了解欲望。在小學音樂合唱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是如此。
因此,在展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時,教師必須充分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及方式,優化合唱教學,讓學生對合唱學習產生興趣。這樣,學生才能在小學音樂合唱學習中保持足夠的學習積極性。
在優化教學方式時,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展開:首先,教師必須充分注重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及教學水平,因為小學生對教師有著很強的依賴性,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言談舉止會對他們造成一定影響。同時,教師的舉止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態度。其次,在優化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學生的鼓勵和引導,以保證學生在音樂學習中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愛上音樂合唱學習。
二、充分配合音樂律動,培養學生樂感把握能力
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音樂最基本的表現形式是聲音,在開展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一味地借助聽和唱的基本形式,只能片面地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直觀感受能力,卻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基礎感知能力。學生只有借助所有感官感知方式,才能夠有效地掌握基本的樂感,有效地融入學習內容的演繹。與此同時,在開展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樂感,保證學生音樂學習的效果。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配合音樂的律動,理解音樂歌唱的形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音樂合唱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樂感,有效提升學生合唱學習的效率。
三、創建情境展開教學,提升學生合唱學習效果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音樂合唱教學在本質上就是具有綜合作用的基本教學方式,而所有學生在合唱學習過程中都需要具備基本的演唱能力及藝術素養。由此看來,影響合唱教學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之間的配合度。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時,教師還需要整合教學資源,然后創建出合理的情境教學氛圍,讓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有效地提升合唱水平。
如在教學“送別”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掌握歌曲內容的基本節奏,然后要求部分學生負責演唱,其余學生擔當觀眾的角色。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創建現場演唱會的音樂情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的音樂水平。教師也可以借助輪流合唱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合唱效果,讓學生在小學音樂課堂學習過程中,更有效地提升音樂綜合素養。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注重合唱教學策略及技巧的優化過程。如在教學時,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以保證學生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參與積極性。同時,教師要充分配合相關的音樂律動,讓學生可以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樂感的把握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積極創建相關的教學情境,有效提升學生的合唱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邱婷.淺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中),2011(4).
[2]唐曉菁.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方法及技巧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5(12).
(作者單位:江西省宜春市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