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



摘要 :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涵獨特,可以為標志設計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以傳統文化為導向的《標志設計》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文章通過研究傳統文化導向下的《標志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教學實踐,以期幫助學生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引導學生設計出既富有創意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標志。
關鍵詞 :傳統文化 ;《標志設計》課程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碼 :1672-7053(2021)07-0064-02
Abstract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unique connotation, which provides a fertile cultural soil for logo desig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oriented teaching of "Logo Design"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literacy, but also inspire their creativity. By study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of "Logo Desig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article aims to help students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guide them to design modern logos that are both creative and ha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Logo Design"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1 傳統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1]。而對于傳統,我國著名的民間藝術家張授一先生曾經解釋為 :“傳”即流傳與傳播 ;“統”即一脈相承的系統 [2]。故而,不是歷史上所有的文化都是傳統文化,它是在復雜而漫長的歷史發展歷程中沉淀、積累、世代相傳,且具有重要價值和強大生命力的思想文化和觀念形態的總和。我國傳統文化扎根于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經過不斷傳承與發展,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明成果,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 [3]。
2 傳統文化導向下《標志設計》教學實踐意義
標志作為現代經濟的產物,是一種高度概括且有寓意的象征性符號,它的基本功能是通過特殊的視覺文字和圖形,向大眾傳達企業或品牌特定的文化內涵,文化性是標志的固有屬性 [4]。縱觀成功的標志設計作品,引起受眾情感共鳴的往往不是絢麗多彩的形式,而是其蘊含著民族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因此,標志設計必須植根于傳統文化的沃土,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互相結合,使之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否則將成為沒根的藝術,最終枝葉凋零、曇花一現。
《標志設計》課程旨在讓學生扎實地掌握標志設計的基本原則、造型規律及方法,是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以傳統文化為導向的《標志設計》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而且還能讓學生創作出兼具民族性與時代性的標志作品。
2.1 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傳統文化元素中的圖騰、吉祥紋樣、書法等體現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 ;傳統文化特有的藝術形式詩詞歌賦又表達出古代賢者修身養性的優良品質。將這些元素融入《標志設計》教學之中,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夯實學生的文化底蘊,從而幫助學生設計出富含文化氣韻的標志作品。
2.2 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久遠,內涵豐富,題材廣泛,孕育出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元素,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到殷商時期的青銅,從唐宋華麗多彩的陶瓷圖案到明清簡潔典雅的家具造型,從逸筆草草的國畫筆墨到色彩強烈木板年畫。各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元素不僅給予學生充分的設計素材,而且其表達出的藝術效果,如線條的粗細濃淡,構圖設計的和諧美感、畫面造型的節奏韻律都能給學生帶來豐富的創作靈感,讓學生的設計視野更加開闊,標志設計作品更具文化韻味。
3 傳統文化導向下的《標志設計》教學實踐思路
3.1 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教學內容
教師在設計《標志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時,除重點講授標志設計原則、表現形式外,應注重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
3.1.1 強調傳統審美的教學內容
標志設計主要借助圖形、色彩、文字等象征性視覺符號,將企業或品牌的文化內涵傳達給受眾。其不僅要具備實用功能,更要給人以美的享受。在《標志設計》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審美情操和設計品位,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教師應選擇合適的傳統文化元素應用于《標志設計》教學內容之中,引導學生用現代設計理念重新審視傳統文化,理解和領悟傳統文化元素獨有的審美情趣。如通過分析彩陶、青銅器的造型和紋樣,讓學生感受紋飾所呈現出的活潑、舒暢、流動的審美趣味 ;又如通過挖掘制瓷、剪紙、水墨畫等民間藝術,引導學生欣賞青花瓷藍白相間的獨特色彩,水墨黑白暈染的獨具韻味和虛實相生的留白意境,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水平。
3.1.2 增加對地域文化的講解
地域文化是特定區域在一定的歷史與地理條件下形成的獨具特色并傳承至今的文化。每個地域都有自己獨特的、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文化。因此,教師應對當地的民間藝術、歷史、人文等進行研究,選擇當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進行解講,讓學生感受其獨特的魅力。以貴州為例,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共同發展的地區,每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有絢麗多彩的苗族服飾,有獨特造型的侗族風雨橋,有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仡佬族儺戲,有傳承千年的蠟染、刺繡等傳統手工藝。將這些地域文化資源引入《標志設計》課堂,幫助學生對貴州的地域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理解地域文化背后蘊含的對大自然、對未來美好生活向往的寓意,從而將所學的地域文化知識用于設計創作之中。
3.2 探索豐富的教學方法
第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地域文化體驗活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如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觀當地的民俗展示館、博物館等 ;拜訪民間藝人、參與民間手工藝品的制作,讓學生深刻體會鮮活、真實的傳統民族文化。教師也可以邀請當地蠟染、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走進校園,向學生介紹蠟染、刺繡的藝術源流、演變歷史等,讓學生感受蠟染、刺繡等色彩魅力以及創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創意是標志的核心與靈魂,只有具備新穎獨特的創意,才能設計出優秀的標志作品。因此,如何創意,依據什么進行創意,是學生在學習《標志設計》課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也是教師需要重點講授的內容。
例如,以企業特色為切入點的創意構思 :通過對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的分析和提煉,找到企業的顯著特征,從而進行創意。如民生銀行的標志,就是以太極圖形為原型,借用它的“骨格”,對它進行抽離、解構,保留太極中的兩點不變,將本身的原型設置為“S”型,體現了民生銀行生生不息的企業精神,又運用上下兩枚古銅錢的造型凸顯民生銀行的金融屬性和財富特征(如圖 1)。
以地域特色文化為切入點的創意構思 :不同的地域都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從當地的民族文化中提取設計元素進行創意,往往更能被受眾所接受,并引發共鳴。如貴州旅游標志以“貴州”兩個字作為設計的基礎,將貴州獨特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觀、秀美的山水、醉人的美酒、多彩的民族文化進行完美融合,同時運用書法的方式讓“貴州”的標志成為一幅具有民族風情的美麗山水畫卷 [5](如圖 2)。
以合理聯想進行創意構思 :任何標志都是在合理的聯想下展開創意的。教師應通過對優秀標志設計作品的剖析,引導學生運用聯想思維,尋找標志的立意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共通點,從而將傳統文化元素的“寓意美”和“蘊涵美”運用于標志之中。如著名設計師陳幼堅先生曾經設計的茶館標志“MR CHAN”,就是運用茶葉和蘭花指這兩個圖形,傳達出一種安詳的、豁達的、深沉的審美意味(如圖 3)。
3.3 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
科學而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挖掘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因此,教師不能單純通過期末考試的方式考核學生最終的設計成果,而是要構建個性化、多元化評價體系。如教師可以通過觀影的方式對傳統文化進行賞析,要求學生在觀看影片后寫一份觀影總結,講述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感受。
4 結語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傳統性、民族性已成為增強標志個性與內涵的有效手段。傳統文化導向下的《標志設計》教學實踐,創新了課程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了傳統文化的內涵,讓傳統文化元素成為標志設計創意的有效載體,從而引導學生設計出既富有創意又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的現代標志。
參考文獻
[1] 韓璐.設計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 [J].上海藝術家 2011(03):66-67.
[2] 任彤.淺談設計美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J].藝術科技,2016(06):231.
[3] 吳冬玲.淺析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產品設計 [J].工業設計,2011(11):93-94.
[4] 易中華.標志設計中的文化融入 [J].藝術教育,2011(01):47-48.
[5] 羅爽爽.地域文化下標志設計教學方法的探討 [J].科教導刊,2019(05):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