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晨
摘要:當前環境下,部分人群被“精致利己主義”思想腐蝕,成為一個以利益為唯一存在價值的個體,其善于運用權力與規則以達成自身目的。這促使大學生在思想領域彷徨不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動的開展,蠶食著國民信仰體系的穩固性,最終將危及社會。本文從社會、高校等多層維度系統性剖析“精致利己主義”癥候,展開有實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
關鍵詞:精致利己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矛盾沖突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53
當前,我國已然邁入新時代,新的時代課題也在逐步顯現,在意識形態領域我們亟待解決一些新的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提出和重申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任務等一系列講話,這為我們解決意識形態領域道德問題奠定了基石。回顧歷史,在改革開放以來西方資本主義思潮的沖擊下,“精致利己主義”思想的泛濫,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前進步履維艱,實效性不盡人意。從學理方面本質而言,“精致利己主義”是追求個人利益至上的利己主義。公眾對典型的精致利己主義者的印象在影視節目中非常深刻,從此類人的言語與行為之中,我們得以深入了解精致主義者的內心。這讓我們不禁聯想到錢理群先生的言論,其認為,當代高校正在培養一部分‘精致利己主義者,其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旦社會權力被賦予這些人,對社會危害更大。其在追逐外部獎勵的過程中將利己行為美化成符合社會要求和社會規則的行為,從而動搖國民信仰體系。精準剖析大學生“精致利己主義”癥候成因,準確把握“精致利己主義”思想發展規律,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識形態的實效性,是有效解決“精致利己主義”癥候的重要前提。
1利益最大化的經濟目標與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的矛盾沖突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核心差異在于——所有制差異——“公”與“私”的元構成比例問題。顯而易見,在市場經濟下,資本主義私有制成分遠高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自身作為孕育利己主義的母體,而“精致利己主義”又作為利己主義的分支,“精致利己主義”在本質上同利己主義高度貼合,在形式上存在部分差異。利己主義作為西方資本主義核心觀念,隨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需要并以一定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科學理論去完善、發展,“精致利己主義”等形式存在的利己主義思想便是這種社會科學理論的一部分,不可能發生異化。即使在西方資本主義主場下,存在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核心觀念——利己主義的批判,也很快會被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學理論迅速攻破并得以掩埋。這就決定了“精致利己主義”癥候只能發生在運行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政府職責是盡最大能力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但當前無法避免的是,部分市場經營者為獲取利益鉆社會規則漏洞,破壞國民經濟健康運行,引發思想動蕩,這種思想動蕩是阻礙我們走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市場經濟運行下所孕育的“精致利己主義”,從市場經濟理論中去探尋答案無疑是首要的。市場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理性人”,即實現個人經濟利益最大化。而與市場經濟相對應的計劃經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產生了深刻影響。在計劃經濟中,人的自利行為更多的與利他行為不發生沖突,由于社會生產驅動和社會成員收入等,無論形式上是否銷毀,都表現為實質上的兌現即銷毀。并當更多成員有生活保障時,社會刑事犯罪就極少,因而利己與利他更加一致。事實上各盡其能,按需分配個體勞動時間,追求的就是一種以自身勞動為基礎的存在形式。但不可否認的是,市場經濟是對以自身勞動時間為基礎的個人主義的否定。商品化因素的確可能腐化人的思想,因為人是社會性的。但這并不足以將“精致利己主義”癥候歸因于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只是一種經濟制度,人才是市場經濟主體,社會經濟關系只是人與人之間個體經濟關系的綜合。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即個人在市場經濟里選擇最能帶來最大化效用的行為方式,最后整個社會的社會效益就會達到最大化,即人的自私屬性決定市場經濟的自私屬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初期,一部分市場經營者裹挾市場經濟體制,將傳統道德中的自私屬性“合法化”、放大化、極端化、精致化,因為其必須面對自身環境及環境影響下所塑造的自身關于社會公德等思維沖突。
其次,社會主義所有制是公有制,這決定了社會主義文化要高度重視“公”的概念,而與此相關聯的又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中重公輕私觀念,這使得部分人群在處于市場經濟時,既要遵守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和中華文化傳統道德要求,同時也要謀得最大經濟利益,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性的對立,而且這種對立在當時社會環境下無法得以有效解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社會學家也未及時從思想層面幫助人們厘清經濟與道德之間的相互關系,這進一步使得“精致利己主義”癥候得以迅速蔓延。
2精致化、美化的利己行為與現行社會規則與機制的矛盾沖突
“精致利己主義”最典型特征便是其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與一般的利己主義者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手段的精致性,即主體的理智性、隱蔽性。理智性是指個體擁有的認知、理解、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高于常人,相較人民群眾而言,其主體具備深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社會規則意識,即個體在辨別是非關系、利害關系等關系的基本前提下通過對本體行為與心理的控制能及時適應和應對環境的強大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精致利己主義者,其自身在價值觀和人生目的指引下、在通曉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前提下運用能夠判斷、評估實際理由以及使其自身的外在行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工具理性為手段,通過論點與具有說服力的論據,并通過符合其自身邏輯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獲得結論,以此來支持自身的主觀意愿和行動。其對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高水平認知,也就是說其選擇“精致利己主義”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經過與自身的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理念較量過的,其自身必然建立了一個理性抵抗機制來以此對抗思想政治教育。其主體理智性的使命在于為精致利己主義者自身的思想體系建立一個堅固的思想堡壘,以此來維護自身思想體系的穩固性,保證本體在獲取各種利益的道路上能夠坦然面對各種思想沖擊,最終達成自身目的。這種理智性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汲取外界“先進思想”來為自身的思想堡壘添磚加瓦,以自身目的作為中心,不斷修補“思想漏洞”,使得自身獲得目的具有更加強大的合理性,并且能運用這種強大的、已經內化的合理性來說服自己去克服外界的“思想沖擊與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