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開勝

【摘要】轉化學困生已成為素質教育的要求,轉化學困生與培養優等生一樣重要,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只要我們對初中數學學困生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學困生也可以一步步轉化為優秀學生。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分析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談談幾種有效的轉化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學習暫時困難的學生。在各學科中,數學科學困生相對較多,人們關注更甚,其形成的原因也十分復雜。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分析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談談幾種有效的轉化策略。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造成學困生的原因非常復雜。下面主要從學生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社會原因等方面分析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學生原因: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態度不主動;缺乏學習方法,不能做好課前的預習準備工作,聽課效率極低;課后不會及時地復習鞏固,不會舉一反三;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2.家庭原因:各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有差異。有的家長對學生溺愛、放縱,不理不問;有的家長為了生計長年在外打工,對孩子的學習監管不到位,無能力對孩子的數學學習進行輔導,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下降。
3.學校原因:數學教師很難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同時不能及時地對數學學困生進行課后輔導;個別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教法,缺乏激情,沒有積極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個別教師對優等生偏愛,對學困生漠視,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現象。
4.社會原因:自控能力比較弱、容易受到社會上各種不良現象的影響,沉迷于網絡,有的甚至染上網癮玩游戲,放縱自我,無心學習。
二、轉化初中數學學困生的策略探究
1.端正學困生的學習態度
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為了提高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必須使他們認識到初中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并糾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價值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被激勵和主動學習。
2.改革教學方法
改革教學方法是改變學困生工作的重點。在教學中,我們必須以學生為中心,研究教材,研究教學方法,把好學困生的脈,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學目標層次化。跳出傳統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教師要轉變為教學中的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
3.幫助學生制定可行的學習目標
目標是走向成功的推動力。在教學中,我們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并幫助學生制定實際的短期和長期目標。這是轉化學困生的有效策略之一。我們要建立學困生成長跟蹤檔案,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分階段設定小目標。如,第一階段的單元測試中,原來只是考38分的,考取45分就算成功了,第二階段再考取55分的又算成功了。只有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學困生就真的離72分合格不遠了,并為其制定一個下次考試提高10分的目標。因為這一目標可以通過努力來實現,且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效果很明顯。在期末的數學考試中,所有學困生的考試成績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 學困生由于長期的惰性,在課前預習、聽課、課后復習等環節存在著不良的習慣。我們要糾正學困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引導學困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對預習中沒有理解的知識作出標記,聽課中學會思考解疑,復習中鞏固所學的知識。平時,教師要引導學困生做好課堂筆記,要求學困生制定錯題本,而錯題本能起到有效的提醒作用。必要時加強和學困生家長的有效溝通、交流,從而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加強“一對一”輔導,解決學困生學習問題
“一對一”的輔導是針對學困生的,這是最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之一。它可以正確分析學困生的問題,并可以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在教學中,要加大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以實現掌握學生知識發展水平的目標。對學生作業面議面批,及時發現其在解題思維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導其怎樣運用課本知識解題。
6.創造心理條件以促進學困生的學習動機
只有當學生有足夠的學習動機時,他們才會有熱情和主動性,將“要我學習”的消極狀態轉變為“我想學習”的積極狀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發揮多種學習動機,還應注意內在動機在學習中的作用和外在動機對學習的影響。注意并使用各種策略來激發學習動機,適應各種學習動機,有效地激勵學生學習,并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教學效果。
(1)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興趣是學生自覺地思考和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楊振寧博士說:“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可見,興趣是成功的起點,激發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利用興趣的磁鐵吸引學生思考。
案例1:在二次根式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化簡:
巡視課堂發現,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先進行分母有理化再計算的,筆者引導學困生認真觀察這個算式的特點,并指出:運用分式化簡中常用的方便、快捷的因式分解法能更巧妙地解決這個問題嗎?通過這樣點撥,許多學困生覺得問題很“奇”,迫切想知道解法,變“要我學”成“我要學”。他們通過認真思考,很快就得出了“奇異”而簡捷的解法:把分子7-寫成,然后提取公因式得到,很快算出了結果。最后,筆者還要求學困生再把兩種解法進行比較,優劣自然可見。整節課,學困生都懷著極大的興趣投入學習之中。
案例2:在七年級教學簡便運算時,讓學困生探索個位數字是5的數的平方的簡捷計算方法。筆者先讓學困生隨便說一個兩位數(如452),說這個數的結果是2025,接著繼續讓學困生報幾個數(如,652、852、1052、2952),筆者又馬上說出這些數的結果,不信你們算一算。大家通過計算,答案果真不錯。這時,學困生可驚訝了。有的學困生問教師:“您為什么算得這樣快呀,用的是什么方法? ”筆者不失時機地抓住學困生的好奇心理說:“你們想知道嗎?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 學困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到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