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高中階段是學生能力提升最為迅速的階段,因此,教師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核心素養理念提出后,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希望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促進思維和能力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師如何構建高效課堂,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0-0018-02
引 ?言
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提出,使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轉變。而數學核心素養既是指導學生學習的關鍵,也是促進學生成長和成才的重要指導。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實踐經驗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逐步將核心素養滲透到數學課堂中,在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的同時,提升其綜合素質[1]。
一、生活教學法,培養學生數學抽象思維
數學抽象是數學思維發展的一種形式,是學生認識數學本質的一種重要思維體現。生活是形象的、真實的,也是有趣的,可以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2]。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教學法培養學生數學抽象思維,促使其不斷進步。
例如,在教學“冪函數”內容時,高中數學教師上課前可先將購物過程中蔬菜重量和支付錢數之間的關系,粉刷正方形墻面過程中邊長與油漆消耗量之間的關系,正方體水箱盛水量與邊長之間的關系,以及騎車過程中速度和時間的關系以問題的形式展示出來,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和數學常識寫出函數表達式。當學生寫出函數表達式后,教師可以鼓勵他們說出表達式的共同點,并以此抽象出冪函數概念,講解冪函數的性質。在結合生活實例學習數學知識時,學生的心情十分放松,能在高效掌握數學知識過程中形成數學抽象思維,為深度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基礎。
二、問題教學法,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問題教學法的主要內容就是問題,其既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又有利于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將問題教學法引入課堂,促使學生在主動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推理,并能夠在推理中掌握某一知識點[3]。
例如,在教學“指數函數”內容時,高中數學教師一上課便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能夠自主說出人體細胞分裂過程中分裂次數和個數的關系嗎?”學生結合學習過的生物知識點,將幾組數據表述出來。然后教師結合學生回答情況,繼續提問道:“分裂了10次之后,細胞數量一共有多少呢?”學生自主思考并展開推理,還有學生將數對寫在紙上進行推理。之后,教師引出指數函數,并通過上述例子帶領學生一起推理出指數函數的性質。在問題教學情境中,學生喜歡思考問題,因此,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邏輯推理能力都會得到有效提升。
三、情境教學法,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能力
眾所周知,新課程改革將能力培養作為重點進行了強調。基于此,教師都反思了個人課堂教學過程,并且嘗試了創新,希望營造出適合學生能力發展的氛圍,提升其學習效率。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能夠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手段,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借其組織課堂活動,以促進學生在情境中提升建模能力,進而使其更加高效地應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4]。
例如,在教學“等差數列”后,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將某地通過植樹改變環境的事例講述出來,并以此設計問題:“2014年和2016年的種植樹木的數量分別是2萬和2.2萬棵,每年增長的絕對數量的定值為a,問2020年能不能達到3萬棵?”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分析問題,并且假設出模式后建立模型,當解答出模式后再重新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和檢驗。當學生掌握了等差數列這一模型后,教師便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引入課堂,鼓勵學生應用此模型快速解決問題。在情境中建立模型,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效率和建模能力都會隨之升高。
四、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直觀想象力
立體幾何是高中數學學科的重要知識點,但是作為教師,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幾何知識過程中經常出現各種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的直觀想象力欠缺。鑒于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格外注重對學生直觀想象力的培養,并運用多媒體設備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以此促進學生高效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內容時,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翻書的動態過程展示出來,讓學生直觀觀察到書的邊緣與桌面的位置關系。在學生對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產生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再次利用多媒體將各個點標有字母的長方體展示出來,并將側面的對角線連接在一起,使之思考這條線段與對面平面的位置關系。這時,學生會立即展開想象,并將“平行”回答出來。教師隨之鼓勵他們進行證明并開展教學活動。在多媒體輔助的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明顯提高,直觀想象力也逐步提高。
五、對比教學法,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
在課堂練習、作業及考試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的計算能力較差,經常出現各種錯誤。計算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中的一種,教師應注重計算教學活動。對比法是一種簡便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種教學手段。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講授計算知識點時運用對比的形式,以此培養并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例如,在教學“不等式”內容后,高中數學教師將最值問題與不等式知識點聯系到一起,促使學生學會利用不等式求解最值。當解答題目“已知2b+ab+a=30, 求解函數的最小值”時,有的學生先利用消元法用b表示a,然后再求解函數的最小值;有的學生則是利用基本不等式的知識點,先將“2b+ab+a=30”轉化為“2b+a=30-ab”,然后利用“2b+a≥”計算函數的最小值。在學生分別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答出題目后,教師再將兩種方法分別呈現在黑板上,鼓勵他們進行對比,并使其重點掌握自己熟悉的一種解題方法。在對比過程中,學生又重新分析和認識了兩種方法的解題過程,而且數學運算能力也隨之提升了。
六、探究教學法,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分析能力既是社會人才必備能力之一,也是數學教師在課堂中重點培養的能力之一。數學本身就是與數據打交道的一門學科,所有的數學知識都離不開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探究式教學方法則是一種將課堂還給學生,突顯其學習主體地位的有效方法[5]。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將探究活動引入課堂,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整理和分析數據,以此提升其數據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學“隨機事件的概率”內容時,教師可先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將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等概念講解給學生聽,然后鼓勵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一起探究拋擲硬幣過程中正面及反面向上的次數和比例。很多學生在實踐探究過程中,會將小組各個成員投擲的次數、出現的正反面的次數及計算出來的比例按照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來。在整理數據過程中,很多學生發現“隨著投擲次數的增加,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次數越來越接近,頻率越來越相似”。隨后,教師借助學生實踐探究的結果引出頻率和概率的概念,促使學生掌握隨機事件概率的計算方法。在探究式教學環境中,學生在正確理解概率意義的同時,提升了數據分析能力。
結 ?語
一言以蔽之,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下,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將很多教學方法和技巧引入課堂,以此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具備數學核心素養的高中生,在數學課堂上會表現得更加主動,其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也會得到迅速提升。
[參考文獻]
李超英.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探析[J].文理導航(中旬),2019(05):28-29.
黃宗升.核心素養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2):87.
蔣立娟.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4(08):4.
徐德強.論高中數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12):38-39.
張銀.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2):97-98.
作者簡介:黃龍木(1972.3-),男,福建漳平人, 本科學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