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輝
摘要: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兩個環節。教師應著重關注這兩個方面,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目的是使學生的閱讀及寫作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閱讀和寫作分開教學的割裂式教育模式,學生的讀和寫脫節,兩項能力不能互相促進。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讀寫結合,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寫的素材,在寫的過程中領悟讀的方式和方法。這樣讀寫互相促進的模式,有效的將閱讀和寫作結合了起來,加深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寫作的興趣和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一、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團體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正確的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一門課程。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質的學科,需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的語言文字功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認真研究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不斷的學習,創新和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及理念。因語文課程涵蓋的知識面較廣,要掌握的知識豐富等特點,需要海量的閱讀以及寫作能力的輔助。但寫作難,閱讀內容不理解也是學生們普遍面臨的問題。針對學生的這種困難,教師們需要結合寫作及閱讀的特點,分門別類地展開教學,同時也要利用好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讓寫作和閱讀能力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二、小學語文寫作及閱讀教學現狀
(一)學生缺乏閱讀興趣,素材積累量不足
閱讀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但小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會有許多不懂和不理解的地方。這時教師如果沒有做很好的引導,學生就會對閱讀產生排斥心理。閱讀的積極性就會下降,長此以往會導致閱讀量不足,理解能力降低。相對應的寫作能力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學生沒有閱讀素材的輸入,在寫作的過程中會面臨“無話可說”,“無詞可用”的困境。
(二)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和技巧
寫作是語文學習中的難點,用詞不規范,語句不通暢的情況在寫作中時常發生。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枯燥的傳授一些較為晦澀的寫作方法,學生沒有辦法深刻的理解。有些教師的寫作方法比較的陳舊,也有一些教師生搬硬套指導書籍中的范文進行拆解。這樣的教學無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注意力及學習效率方面都得不到提升,甚至會出現一些學生不愿意聽老師上課的現象。
三、小學語文教學閱讀寫作提升策略
(一)結合專業學科知識增強學生閱讀寫作能力
結合各學科知識,創建閱讀寫作訓練場景,可以讓學生更輕松的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寫作技巧。寫作的知識面涉及很廣,從音樂、美術到實驗、科學,都可以成為文章中的素材。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場景化與實際學科知識相結合,學生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的真實體會以及相關的專業知識準確的表達。
例如,在《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的課程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親手繪制清明上河圖的局部場景。在繪制的過程中,教師主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想象,還原北宋人生活的真實場景,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深度。通過繪畫的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們課堂的積極性,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儲備了寫作素材,掌握了寫作的方法。結合學科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們畫的開心,寫的起勁,對文章內容閱讀和寫作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
(二)讀寫結合,閱讀寫作互相促進
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學生在平時如果沒有閱讀的積累或有效信息的輸入,就沒有辦法輸出優美的文字或獨特的個人觀點。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寫出優秀的文章需要有一定的閱讀量,豐厚的語言沉淀以及豐富的生活經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搜集閱讀相關內容的書籍做好預習的準備,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為學生還原真實的生活場景,創造身臨其境之感。學生處在這種氛圍之中,結合課前預習所準備的背景材料,寫作就變得不那么困難,優美的語句和詞藻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
例如,在《聽聽,秋的聲音》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一些描寫秋的詩句或者文章。感受其他作者對秋天描寫的意境和氛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請一位同學閱讀課文內容,并配以秋天氛圍的背景音樂,讓學生仿佛置身秋天的大自然之中,聆聽秋的聲音。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學生對于秋的理解和感悟會更加深刻,提筆寫作的時候也會更加的輕松。
(三)閱讀寫作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寫作的靈感是來源于生活的,輸出的文字又高于生活。要想寫出真情實感的文字,需要回到生活實踐中去體會和感悟。學生通過真實的體驗將書本上的文字與實際生活的場景一一對應。在觀察、感受、體驗、思考之后,把自己所看、所想、所聞寫出來,一篇文章就完成了,可謂信手拈來。
例如,在教學《風箏》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親自動手制作風箏,并將做好的風箏放飛。這種將課文內容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實的了解風箏的有關知識,在做游戲娛樂的過程中,輕松的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了與之有關的寫作素材。回到課堂再次閱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對課文內容也更容易掌握,寫作相關場景的時候,也可以有更加真實的體驗和感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閱讀及寫作的能力,打好語言文字基礎。將課本的文字知識與生活的實踐相結合輔助學生對文字內容的閱讀理解,積累生活中各類場景,事件,人物的寫作素材。鼓勵學生熱愛生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在課堂之外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詞匯量的儲備,真正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共同構成了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閱讀寫作雙技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克強.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互相結合方法[J]. 速讀(中旬), 2018, 000(009):230.
[2] 馬曉娟. 小學語文閱讀促進寫作教學模式探究[C]// 2018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匯編.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