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卿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和法治社會的建立,在小學生教育培養的形成過程中,道德與法治內容以及課程的建設顯得格外重要,在教育的前端,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引申發展,不能僅僅針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學生的好壞,而是應該綜合地考量學生,讓新時代的青少年能順應國家發展的潮流和個人發展的動向,真正地將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好,為青少年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真正地將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好,真正地為祖國輸送大批優秀的新時代青少年。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程設置;生態文明觀;策略研究;青少年
一、 引言
生態文明觀,指的是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觀,包括純自然生態文明觀、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生態文明觀和廣義生態文明觀三種。生態文明觀的出現,將給陷入困境中的人類帶來希望與曙光,也給現代人類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新生體驗,為現代人類的進步和形成提供了更多地幫助。
二、 生態文明觀建立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生態文明是人類在進入新的發展文明階段之后,形成的新的文明,而生態文明所具有的核心,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能夠和諧共生、良性發展、全面循環,真正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宗旨。這是生態文明的概念,也是生態文明所要求人類所具有的相應品質。而生態文明提上更高的地位,要求人類一定要在利用自然的同時,更加尊重和愛護自然,在自然中索取利益的同時,也能將我們的生態環境建設得更加美好。這是人類自覺建設的良好習慣,也是形成自律氛圍的重要環節。因此,在現代的青少年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一定要將學生的生態文明理念更好地建立起來,讓學生在利用自然的同時,也能約束自己的行為,更好地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自身的發展目標,提升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識,真正確立學生共同共榮和諧發展的思維環境。這種生態文明觀的理念建立需要從小抓起,真正地讓小學生在年齡較小的階段就能建立起生態保護的理念,能讓青少年在樹立理念的同時,堅定自身的行為,更好地為環境的建設以及生態的確立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 道德與法治課程發展背景及現狀
道德與法治課程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發展模式,但是,依舊有一些內容還不能真正地和現代社會接軌,或者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情分析方面還不夠到位,導致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建立得不夠完善,難以形成良好的發展局面,難以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觀。
(一)教師關注程度低,培養方式單一
青少年發展教育的關鍵環節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的教學引導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針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生態文明觀的培養,更是需要從小抓起,因此,在當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需要格外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將青少年的學習狀態變成自身的備課目標。而現階段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對這門課程的關注程度比較低,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及其延伸出來的內容的關注程度,學生在這門課程中汲取到的知識和內容也是簡單的、枯燥的,不能真正地將教材的內容轉變為實際的行動。同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對青少年的培養方式比較單一,不能利用豐富的課堂形式,激發學生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學生在接受培養的關鍵環節上,缺失了一定的趣味性,針對小學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講,吸引力比較少。
(二)理論教學較多,實踐教學較少
在青少年的教育培養之中,要想真正地將青少年都培養成為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讓青少年都能在規范的框架內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就要真正地將課本的內容轉化為實踐,讓青少年能更好地踐行于生活之中,提升教學的實踐性,促進學生的長足發展。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往往還是呈現著理論教學較多的局面,很多的教師雖然采用了新時代的教學形式,在教育中融合了多媒體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但是給予學生的實踐機會還是比較少的,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學生難以形成良好的實踐局面,無法真正地將課本的內容轉化為實踐的方向。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缺乏對生態文明觀的專門培養
在現代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一定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和國家發展的大勢對學生進行教育,切實地讓學生在實踐中尋找機會,并且能伴隨著祖國的發展而共同的發展。但是,在當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很少對學生的生態文明觀進行多方位的培養,沒有將這個作為一個課題進行相應的討論,青少年也無法獨立地形成生態文明的保護意識,對于這個概念,學生只是針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泛泛的學習,沒有專業的對生態文明觀的建立提供有利的條件。
(四)青少年生態文明行為意愿較強,但付諸行動的動力不足
筆者經過調查發展,現階段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實現節能環保的行為較為容易,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數據能直觀的看到青少年落實生態文明行為的意愿。例如,青少年經常能做到“光盤行動”的比例為49.6%,將近有一半的青少年能自覺地落實國家的號召;在電子用品的使用方面,經常淘汰電子產品的青少年人數比例為4.7%,很少有學生大手大腳的浪費電子產品;青少年在夏天空調溫度經常控制在26℃以上的比例達47.1%,也將近有一半的青少年能在環保和自身的舒適程度方面有節約的意識;青少年經常擰緊公共場所的水龍頭的比例為73.5%,大部分的青少年能自覺地節約用水,知道擰緊水龍頭對節約用水來說的重要意義。但是,我們經過調查發現,青少年專門參加生態環保組織和活動的情況較少,經常參加的比例僅為21.5%。
四、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培養青少年的生態文明觀的有效措施研究
隨著現代教育形式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素質教育成了當前教育的重點,而現代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落后性,要想真正地培養青少年的生態文明觀,就需要教師能豐富性的開展教學,利用好課堂的時間和課下的落實實踐,真正地促進青少年在生態文明觀方面的確立,切實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提升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為社會的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更多有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