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亞紅
摘 要:“科教興國”是重要國策,近年來,國家對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重大改革。其中,在教育理念上,以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重心,而在教育方式上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此,在當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再將基礎性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點,而是要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以興趣帶動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文章就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寫話興趣,展開了相關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寫話教學;興趣培養;策略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寫話教學針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作出了合理科學的創新,這不僅能夠提高寫話教學的質量,
還能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以及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此外,基于寫話教學對學生后期學習和發展,以及對知識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影響,教師堅持采用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教”與“學”的有效結合,成功地為學生營造出良好、輕松、高效的學習環境。
一、 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所以在低年級語文寫話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作為重點。基于此,教師需要對教學方式作出調整,有效的教學方式既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要點,又能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和積極性。眾所周知,寫話、習作在語文教學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這兩個部分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能夠擴展學生的思維。此外,寫話、習作與口語表達有著密切聯系,而小學生普遍具有多話善言的喜好,所以教師完全可以運用口語交際訓練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首先,在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話題,如此一來,必然能夠讓學生主動地投入交流中。另外,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展口語交際,還能使學生有說不完的話,繼而能夠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其次,現代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必須從課堂“主宰者”轉變為“引導者”,以此更好地
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例如,教師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發現,小學生對小動物極為感興趣,所以教師就可以將《可愛的小動物》設置為口語交際的話題。教師可以先使用提問的方式,將學生引導進口語交際話題中,如“同學們是不是都養過可愛的小動物?能不能形容一下動物的可愛之處”。由于話題與學生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相符,學生自然有說不完的話,有的學生會說:“小白兔,喜歡吃蔬菜,走起路來蹦蹦跳跳的,十分可愛”,有的學生則說:“小狗有時候會追咬自己的尾巴,特別有趣”等。此時,教師發現學生都進入到了學習狀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對小動物的認識,用一段或者一句話表達出來。通過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作為口語交際的話題,而后順勢開展寫話教學,不僅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寫話的興趣,還能夠提高寫話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 以寫日記作為切入點,激發寫話興趣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所以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只要涉及說、讀、寫,都能學到語文知識。因此,在低年級語文寫話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寫日記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第一,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良好習慣,長久以往,學生的寫話能力也將得到提升,而后再配合教師的表揚和贊賞,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第二,合理設計日記的形式和內容。首先,寫日記的形式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盡量不要硬性規定日記的格式、文體等,以免影響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其次,教師要合理把控日記的內容,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往往不知道日記要寫什么內容,教師可以每天為學生設計合理的日記內容,從而引導學生堅持寫作。第三,教師需要對學生寫的日記進行評價,但是要注重評價的方式,盡量采用夸贊和鼓勵的方式,以此激發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和興趣。
例如,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日記題目,如“我的家庭成員”“放學之后”和“玩游戲”等,這些日記題目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所以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真實體驗,書寫日記。此外,教師根據學生所寫的日記,會發現其中不乏錯別字、語句不通、用詞不當等問題,但是不要對學生進行批評,而是要通過引導的方式,轉變學生的思維和認知。
三、 鼓勵學生續編故事,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在語文學習中十分重要,不僅能夠擴展學生的思維,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所以在低年級語文寫話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鼓勵學生續編故事的方式,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以此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首先,教師應該認識到,小學生對故事有著強烈的喜好,他們不僅能夠敘述故事的大體內容,同時還對故事有著自己的認識。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具有想象空間的故事,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故事的后續,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其次,為了提高學生續編故事的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給學生營造出與之相應的情境,如此一來,學生融入故事情節中,也就能夠續編出更為豐富的故事內容。最后,教師在開展續編故事教學活動時,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盡量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更不要給學生制定“條條框框”,以免影響到學生拓展思維。
例如,教師在開展《坐井觀天》教學活動時,首先,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以此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中。其次,教師向學生朗讀文章,從而使學生對文章內容產生基本認知,而后,教師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文章的大體內容,這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還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當學生敘述完成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力,大膽地續編故事,為了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模式,豐富故事續編的內容。最后,教師讓小組代表將續編的故事分享給其他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再次得到拓展。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分享,實現相互借鑒和提升,他們不僅在語言組織和表達方面,還能在故事續編方面得到有效提高。通過續編故事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勇于想象、樂于想象,繼而讓學生感受到寫話的樂趣,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寫話興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