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健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點,通過閱讀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本色閱讀的機遇,為學生給予眾多閱讀啟迪以及引導。基于此背景,筆者對緊扣文本內容,引導本色閱讀和基于讀寫結合,引導本色閱讀的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本色閱讀;語文素養
本色閱讀具體代表對文本開展的直接、客觀性質的閱讀行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關注本色閱讀,旨在讓教師和學生不再陷入人為、無病呻吟式的感性解讀,本色閱讀需求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形成個性閱讀的感知。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本色閱讀的機遇,為學生給予眾多閱讀啟迪以及引導,讓學生在理順文本結構、解讀內容、表述鑒賞、讀寫實踐的進程中產生學科的認知。
一、緊扣文本內容,引導本色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談到,“閱讀教學這一進程實現師生、文化的對話。”毋庸置疑,人和文本開展的對話是語文教學的核心,語文教材內的文章,文質優秀、有著深厚的意蘊,無論是繪畫景色和物品,或是敘事,均涵蓋著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色語文”需憑借著課文,讓學生擁有眾多的時間以及機會和文本展開對話,自此之中得到眾多的信息,吸納營養,增強語文素養。
(一)在品詞析句中再現語文本色
語文“本色教學”的重點是文本閱讀。在教學進程中需要以文本閱讀為前提,引導學生步入文本和作者對話,品鑒和體會文本,仔細考慮并且玩味,自此之中獲取感受和體會,進而理解、評鑒、體會語言文字,這就需要我們關于文本內涵存在綜合的認知,掌握文本的本質,尋找切入點,把握核心語句,尋找文本內的亮點、對空白處重點斟酌,自點延展至面,讓文本變得豐富多彩。
例如,《一夜的工作》這一課文,作者何其芳在文章中首先扼要的簡述自己能夠看到總理工作的原因,接下來重點敘述他陪伴周總理在審閱稿子過程中看到以及聽到的內容,闡發自身真實的體會。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精準的解讀文本,深切的揣摩文本,把握文本,所做出的設計如下:1.通順的閱讀課文,從整體上熟悉課文的內容,接下來讓學生繼續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考慮一個問題——“課文是自何種方面講述周總理一夜工作的?”然后將其相關聯的語句尋找到,并繪畫好。2.尋找重點詞句,探究課文的核心內容以及語言表達,課文內刻畫出周總理工作的“勞苦”的句子有哪些?刻畫周總理生活樸素的句子有哪些?彰顯周總理的“簡樸”的詞匯是什么?請學生尋找句子,接下來尋找詞語,讓學生感受課文中使用詞匯的精準性。
教師在執教的進程中并未進行過多的講述,學生經過自主接觸眾多語言材料,以自己的方式闡釋文本的內容,自此之中獲取感受以及體悟,此種進程中,學生便會產生一定的語感,也會積累更多的語言,這一過程也是學生切實的學習語文的進程。
(二)在感悟想象中理解文本內涵
語文教材內的每篇課文均注入作者深沉且實際的情感,其目標無論是否具有意識,總是期待在讀者內心中產生共情。閱讀需要深入情感,在教學進程中需要教師具備引導學生的意識,讓學生在閱讀文本過后,在每個字句的斟酌之中體會文字的魅力,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被情感所渲染,體會文本的內涵。
例如,《桃花心木》這一課文,講述描寫了作者在看到老人奇怪的行為的過程中形成眾多的疑問,在明確老人的答案過后,作者柳暗花明。在教學進程中,教師經過把握作者獲取的體會,組織學生和文本展開對話,與作者展開心靈上的交匯,課堂中迸發出學生眾多精妙的體會。
師:作者在聽到種樹人講的那些話以后,有什么思考嗎?請找到文章中啟示的話。
生:“不僅是樹,人也一樣……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繼續生長。”
生:“人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生活,可以經受住生活中出現的挫折,更會鍛煉出堅強獨立的心。”
師:哪位同學來講一講自己的體會與理解?
生:其中“不確定”的含義是指生活中的難題和面臨的挫折,面對這些難題與挫折,我們需要經受住考驗才可以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
生:我認為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顆“獨立堅強的心”,這樣面對難題才會不依靠他人。
師:講得很好,結合課文,你真正地理解了堅強獨立的關鍵性。
師:大家重新再一次朗讀課文這幾句話,感受作者理解的意蘊。
經過對文本的閱讀,將思想內容和語言文字實現一致化,尋找文本語言內部的獨特意蘊和內涵,在感情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本的思想感情,在斟酌字句的進程中體會文字的樂趣,最后獲取自身關于文本的體會,體會文本的內涵。
二、基于讀寫結合,引導本色閱讀
(一)在閱讀中積累習作素材
閱讀是學生組織語言的整個進程,小學生在寫作進程中總是百思卻難以想到可以寫些什么內容,其實是由于其并不具備充足的語言知識儲備。提高寫作技能需要充足的閱讀,通過廣泛的閱讀,學生能夠有更加開拓的視角,同時積攢眾多的素材,做好寫作的預備。因此,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進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高效的閱讀,積攢眾多的素材。那么該以何種方式實現高效閱讀呢?筆者在持續性的教學實踐中了解到,有效閱讀并非一味地閱讀文本,而是在讀的進程中多次思考,體會語句的深度內涵、作者情感等。為了達成這一任務,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的進程中,一般情況下可讓學生展開批注式閱讀,在圈點的進程中考慮文本內容,在無形之中積攢一定的語言素材。
(二)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技巧
寫作需要有一定的閱讀基礎。目前許多小學生根本難以高效完成寫作,因為其不僅沒有充裕的寫作材料,也沒有學會高效的寫作技能。仔細觀察教師使用的語文課本,里面的課文和知識均有教學的典型性,而且大多數文章的框架十分緊湊,思維邏輯清楚,語言優美順暢。因此,在進行閱讀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課本里的文章作為依據,教授學生相關寫作技能。
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中,作者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打造了小興安嶺四季秀麗的景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這些修辭方法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閱讀課文,尋找文中的修辭內容,將所使用的修辭手法標注好,再一起探討應用這種修辭手法的效果。
通過上述方式開展教學既可以讓學生深度的體會文本內容,也能夠讓學生學習更多的寫作竅門,促進寫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總而言之,本色閱讀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性解讀,加強學生自主實踐,強調教師教學閱讀的鑒賞策略,通過開展多元化的讀寫活動,讓學生在主體學習的進程中構建學科認知基礎。小學生閱讀基礎并不強,閱讀習慣尚未生成,教師需要自閱讀方法教學的立場上敞開教學,讓學生在閱讀探究的進程中加強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熊艷.彰顯本色語文 ?享受閱讀課堂[J].基礎教育研究,2017(6):61-62.
[2]王富俊.加強閱讀教學,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新教育,2019(2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