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

[摘 要]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在已有教學改革經驗基礎上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與合作企業共同搭建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框架,提出了“跟崗—知崗—頂崗”三階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了高水平雙導師教學團隊,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機制,切實從酒店的用人需求出發,攜手培育出酒店行業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雙主體育人;三階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14-0064-03
★基金項目:2018年廣東省高職教育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項目《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YGL201853)。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通過學校和企業深度合作,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聯合傳授,共同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1]。這種育人模式能夠將學校專業教學和工作崗位的技能訓練較好地結合起來,既兼顧專業知識和素質的培養,也重視專業技能的訓練,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2],使職業教育具備更強的專業性、實踐性和針對性。
2014年8月25日發布的《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指出,應堅持服務發展、就業導向,以推進產教融合、適應需要、提高質量為目標,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突破口,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2]。在該理念的指導下,我國先后于2015 年、2017年、2018年公布了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目前,全國職業教育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單位有558個,覆蓋1000多個專業點,惠及10萬余學生(學徒)[3]。
酒店行業在強調崗位操作技能的同時,更強調作為服務領域對客戶的服務、溝通、管理、營銷的能力。從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來看,單純掌握基本崗位的服務技能并不能勝任工作要求,因為酒店管理行業作為典型的服務行業尤其強調職業素養的培養,如敬業精神、公關意識、溝通能力等。這類隱性知識和能力由于充滿不確定性、復雜性,獲取的關鍵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完成工作任務,只通過校內系統知識的傳授很難實現。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通過真實的情景創設,讓學生厚實融通,全面提升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同時,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師傅與學徒、學徒之間自然會有相互交流和切磋,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取知識、鍛煉技能,這些大量隨機的交流互動也正是隱性知識獲取的重要方式[4]。
(一)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基本情況
酒店管理專業是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廣州涉外學院)的老牌專業,于2005年創辦,目前在校生206人。多年來,其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內外實訓條件建設、國際交流合作、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不斷進行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該專業是廣東省重點專業,位列第一批廣東省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群,并且與香港公開大學合作舉辦酒店管理專業試點、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合作舉辦三二分段專升本協同育人試點。
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歷經多輪改革探索:從最初“2.5+0.5”的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到“學校—企業—學校—企業”的學工輪替的“三明治”培養人才模式,到“四雙”(雙主體、雙身份、雙本位、雙導師)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
(二)學工輪替的“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
“三明治”學工輪替的人才培養模式來源于歐美發達國家。“三明治”是一種很形象的稱呼,具體而言就是將校內課堂教學和校外實習實訓交叉安排,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融合起來,學生在獲得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后就集中一段時間到企業去實踐體驗,然后再帶著實踐中的問題回到課堂學習,六個學期反復交叉三輪。這種模式可有效克服我國傳統人才培養中的工學脫節、校企分離、供需錯位等弊端,學生的崗位實操能力和職業綜合素養在實踐中得到培養和提升,畢業后也更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
學工輪替的“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與現代學徒制有較多相似之處:都有企業參與到育人過程中;都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主要目標;都是對傳統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但與現代學徒制相比,其還是有很明顯的不同,包括以下幾方面。
(1)企業的參與度不同。“三明治”模式里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不夠深入,合作的對象可以不固定。現代學徒制一般都是學校固定與一家企業深入合作,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
(2)學生進入企業的身份不同。“三明治”模式中,學生是以實習生的身份進入企業學習,現代學徒制的學生具有雙身份,既是學生又是學徒,在學校是學生,在企業是學徒。
(3)培養的能力側重點稍有不同。“三明治”模式更強調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現代學徒制既要提升學生的崗位實操能力,更強調職業綜合素養和企業文化的認同。
(4)企業導師的管理態度不同。企業接收實習生大多數時候是為了應對用工困難,節約成本,由于學生未來的去向不明,企業導師對實習生的管理具有臨時性的特點。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是為未來儲備人力資源,把學徒當成“自己人”進行培養,企業導師對學徒的指導會更加用心和全面。
在對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我們發現:一方面,由于消費升級的需求,酒店出現了“用工荒”;另一方面,高職畢業生在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等方面都與酒店的用人需求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與此同時,學生對酒店行業缺乏正確的認知,普遍缺乏職業歸屬感。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廣州涉外學院和合作酒店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學工輪替、理實結合”的“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校企合作平臺,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提出以“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為指導的“跟崗—知崗—頂崗”三階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此解決人才培養規格和酒店需求不一致的難題,提升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競爭力,培養酒店真正需要的人才。
(一)“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理念
作為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方能知行合一。工學結合是知行合一實現的路徑,知行合一是工學結合的最終結果。“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契合現代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指導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設定、教學方法選用、教學思路設計、教學重難點突破等,引導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體系改革、評價機制建設、學生能力養成等,給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實踐提供了理論支撐[5]。
(二)“跟崗—知崗—頂崗”三階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學徒制遵循“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理念,為了提高企業的參與度,也為了加強學生的職業認同,學校在與酒店制定校企聯合招生(招工)制度和方案時,充分考慮了以上因素,構建了“跟崗—知崗—頂崗”三階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第一階段:跟崗。本階段是學生入校、學徒入企的第一階段,也是學徒成長為員工的起始和奠基階段。這一階段的主陣地在企業,學生的身份是學徒。開學第一天,由企業主要工作人員參與學校迎新全過程,然后帶學徒回到酒店,簽訂三方協議,安排食宿。接下來一段時間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對學徒進行新入職員工培訓,了解行業的歷史和發展,認知前廳、客房、餐飲等崗位的職責,了解企業發展歷程,具備基本的企業文化知識。學徒有了基本認知、具備了從業素養后,即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進入崗位體驗性階段。這個階段強調學生作為企業員工的身份,在實際的工作場景中培養學徒的專業崗位技能,通過上課及講座等形式,增強學徒的職業意識。
第二階段:知崗。這一階段主要在學校完成,學徒的身份轉換為學生。學生在學校進行管理知識和拓展能力的培養,每個學期再安排兩周左右的短期實訓。這個階段主要培養學生作為基層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由于學生在真實崗位上鍛煉過,能夠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密切結合,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思考,實現了理論知識與應用技能的相接、相知、相融,提升溝通、管理、營銷、創新等職業能力。
第三階段:頂崗。頂崗實習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學習場景再次回到企業。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學徒作為準員工獨立上崗,復雜事件的處理能力、行業動態把握能力、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提升和培養。同時在企業文化與價值觀的感染下,用企業導師的工作精神潛移默化影響學徒,讓學徒產生職業認同,為畢業后留任打下基礎。
(三)校企共同開發課程體系
校企合作雙方按照現代學徒制試點課程設置要求,共同開發一套以職業素質養成、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理實一體化的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結合企業實際崗位需求,重新制定教學目標,重構課程設置、職業技能與學習內容,系統設計課程門類、課程內容和課程學分,實現課程通識化、模塊化,理實一體化,崗位群單元化,使畢業生的培養規格更符合酒店用人的需求[6]。
廣州涉外學院酒店管理專業與合作酒店共同設計了9門現代學徒制試點班核心課程,并列入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職業核心能力模塊之中。這九門課程均是實操性強的課程,分別是:中餐服務與管理、西餐服務與管理、酒水服務與酒吧管理、前廳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康樂服務與管理、茶藝服務技術、會展服務與管理、酒店企業文化。同時根據職業教育的發展內涵,融入“1+X”證書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考取“1+X”職業資格證書,實現技能證和畢業證的雙證書畢業。校企雙方聯合制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編寫特色自有教材,保證學徒順利上崗。
(四)建設高水平雙導師教學團隊
師資隊伍決定了人才培養質量,校企雙方的導師根據各自的特點,共同組建“課程建設團隊”“教學培訓團隊”“監督管理團隊”,互聘互用。選拔年輕教師到酒店深入實踐積累企業經驗;邀請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到酒店幫扶,提高企業導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聘請工作經驗豐富、專業水平高的經理、主管做學生的企業導師,在崗帶徒。校企合作還需要為雙導師教學團隊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督與考核機制,監督導師履行教育職責的過程,通過監督機制的處罰制度,約束師帶徒的松散行為,鼓勵導師重視和加強業務能力,帶動學生(學徒)的積極性。
(五)構建平臺化的保障機制
校企雙方參照國家相關工種職業標準,本著合作共贏、職責共擔的原則,共同構建一套教學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包括制定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開發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專業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現代學徒制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質量標準等。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討會,加強雙方溝通,確保每一個環節的落地執行,讓學校、酒店、學生(學徒)三者成為一個緊密合作共贏的有機體,及時解決校企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同時,不斷完善招生、就業等相關環節,讓更多的學徒畢業后能夠順利留下成為酒店的正式員工。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強調校企雙主體育人,為行業培養更多符合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依靠的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廣州涉外學院在五年“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礎上對現代學徒制做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與合作酒店共同創建了以“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為理論指導的“跟崗—知崗—頂崗”三階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課程體系、建設高水平雙導師教學團隊、構建平臺化的保障機制,最大程度地調動合作酒店的參與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職業認同、職業崗位能力及后續發展能力,適應酒店行業的需要。
經過三年的實踐,學生的培養質量顯著提高,2018級的部分學生還未畢業就已成為酒店的骨干員工,受到領導的重用;合作酒店對學生的評價也大幅提升,認為他們的實操能力和敬業精神堪比老員工,工作態度主動積極,能夠靈活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1] 胡文華,龔漪,孫勇,等.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2):36-38.
[2]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EB/OL].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4.
[3] 教育部.我國職業教育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0.
[4] 姚曉燕.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6,15(01):59-63.
[5]韓愛霞.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路徑研究——以山東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2020(34):69-70.
[6]劉玲.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的構建探索——以陽江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