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君
摘 要:面對當前教育改革的現狀,小學音樂教師也需及時調整教學步伐,將新課改的理念滲透到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聲樂教學可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演唱能力和鑒賞能力,可讓學生的情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格外重視情感培養,引導學生探究音樂內涵,喚醒學生的情感因素,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音樂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關鍵詞:小學音樂;聲樂教學;情感培養;意義;方法
在聲樂教學中開展情感培養,不僅可幫助學生準確理解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還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與成長。因此,教師需準確把握情感滲透的點,靈活運用情感教學法,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多樣化的歌唱教學,引導學生認真傾聽音樂,帶領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跡,這樣可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切實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一、小學音樂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的意義
(一)幫助學生理解音樂
在音樂教學中,聲樂教學占據著重要地位;而在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這是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認知不夠客觀與全面,情感培養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體會作者所創作的意境,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控生活中的情感。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需帶領學生共同鑒賞美妙的音樂,同時借助音色、音調等知識,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音樂,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
(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挑選音樂作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情感,降低學生學習和理解音樂知識的難度。音樂學科可實現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會對其今后的發展和成長帶來較大影響。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情感培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帶領學生認識和了解世界,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控情感。
(三)有利于學生今后發展
在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發展和成長的關鍵時期,其性格相對來說較為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探究欲望,也愿意表現自己的獨特之處[1]。但該階段的學生不具備較強的自制能力,無法堅持不懈地探究事物。如果此時教師采用說教式的教學方法,就會讓學生逐漸產生抵觸心理,進而影響到學生今后的發展與成長。因此,教師必須要注重情感培養,帶領學生感知音樂作品的情感,使其能夠明白教師的良苦用心,認真聆聽教師的指導,虛心接受教師的幫助,從而更好地發展與成長。
二、小學音樂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的方法和策略
(一)激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對音樂知識產生學習欲望,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情感。教師需利用多種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學習能力、音樂素養、知識基礎等諸多方面的情況,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較強的信賴,從而主動跟隨教師的教學步伐學習音樂知識,體會作品情感。此外,教師還應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內容,挖掘一些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問題,從生活中挑選更多合適的教學素材,圍繞著這些內容展開教學,這能夠真正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將學生實情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情感教學的素材和資源,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和音樂情境。同時,教師還需不斷肯定和激勵學生,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音樂的真諦,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感。
(二)運用情感培養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認識到情感培養的重要性,這是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審美能力的關鍵[2]。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提高各項能力和素養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形成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靈活運用情感教學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在教學《國旗國旗真美麗》《同唱一首歌》時,這些歌曲既能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又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與音樂作品相關的圖片、視頻、動畫等,并鼓勵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將音樂作品中的內容和情感充分呈現出來。教師利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還能釋放學生的天性,使其更好地理解歌詞內容。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需充分利用情感教學法為學生提供更多自由學習和成長的空間,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讓更多的學生愛上音樂。
(三)積極開展歌唱教學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需重視歌唱教學,借助歌曲處理、發聲訓練、聲音控制訓練等方式,逐步培養學生的情感[4]。在發聲練習中,教師需帶領學生多多聯系拼音和單詞;學生在發聲時,可嘗試借助腹部發聲的方式,而非只是借助大聲喊叫進行演唱。在控制聲音時,教師需在第一時間糾正學生錯誤的發聲,培養學生控制聲音的能力,使其能夠合理調整聲音力度。在進行多聲部的教學時,教師需引導學生牢牢掌握自身的聲部,同時還需認真聆聽其他聲部。要想盡可能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教師可采用輪唱的方式開展教學。通過多樣化的聲樂訓練和歌唱訓練,學生可牢牢掌握多種不同的發聲方法,可更好地融入各種教學活動中,有效激活其情感因素。
(四)全面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
音樂作品的創作與地域文化、時代背景及作者的生活環境、生活經歷等多個方面存在較大關聯[5]。要想學生將音樂作品中隱藏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就需教師深入分析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并將這些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小學階段的學生尚不具備寬廣的知識面,尚未積累充足的生活閱歷。所以,盡管音樂作品擁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學生也難以準確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真實情感,最終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需自行搜集資料,并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給學生。
例如,在教學《賣報歌》時,很多學生不夠了解該首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無法體會到當時艱辛的生活環境。如果此時讓學生將《賣報歌》演唱出來,那么將無法取得較好的效果,這是因為學生無法理解其中的特有情感。為了更好地進行情感培養,教師就需在正式教學前先帶領學生了解該首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與作者的生平經歷。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理解音樂作品所隱藏的思想情感,同時還能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學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而在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教師需深入分析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準確把握動情點,創設教學情境,靈活運用情感教學法,積極開展不同類型的歌唱教學,鼓勵學生認真聆聽音樂,帶領學生了解作品內涵,最終實現聲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同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寧.中小學音樂課中聲樂教學法的運用探究[J].戲劇之家,2020(03):159.
[2]田蘭.小學音樂授課中聲樂教學的方法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12):1.
[3]汪荻.淺析聲樂教學中情感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J].藝術評鑒,2019(17):94-95.
[4]徐青.聲樂教學中情感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分析[J].北方音樂,2020(21):209-211.
[5]張原銘.聲樂演唱教學中學生感情培養研究[J].北方音樂,2020(0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