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建珍
摘要:女高音是當今世界歌劇舞臺上最活躍的聲部之一,其聲帶結構短而薄,音色華麗、透亮、又柔和,所以探討它的價值和學習方法十分重要。本文擬從歌唱中的氣息、想象力、中低音聲區、高音區、表情儀態等五個方面出發,對其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個人見解。
關鍵詞:女高音 ?聲樂演唱 ?音樂教學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J60-05
一、聲樂學習中的氣息
(一)聲樂學習中氣息的重要性
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打基礎的時候,氣息的訓練顯得十分重要。唱歌時的氣息無異于我們說話時的氣息,當我們人與人之間對話時,如果氣息不足,說出來的話就明顯沒有力量,給人癱軟無力的感覺。在聲樂教學中如果只是為了追求歌唱的力量,長時間運用真聲歌唱會損耗聲帶,造成聲帶病變。但是有了氣息的控制后,我們的聲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特別是在歌唱中,我們不僅需要氣息的支持,還需要氣息的控制,如果沒有了氣息的支持與控制,發聲位置會不統一、音色會不漂亮、咬字會不圓潤。
(二)聲樂學習中易出現的呼吸問題
呼吸的作用在歌唱中十分重要,當我們吸好氣后,吸入的氣體與橫膈膜形成對抗,兩者相互對抗產生了一種壓力,這種壓力會持續地伴隨每一樂句演唱,一句一換氣,如此循環,直至一整首歌曲唱完為止。由此可以看出呼吸在演唱里貫穿始終,直接影響到整首作品的完成效果,因此我們在歌唱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歌唱前呼吸的準備。氣息吸的過淺或過撐都會造成一些問題,吸淺了,聲音會提;吸撐了,聲音會僵。歌唱者可以嘗試帶著享受一般的感覺,想象自己打開胸腔自然呼吸,做到氣沉丹田。
第二,歌唱中關于漏氣的問題。歌唱者在歌唱中會遇到換氣不從容、在速度較快較長的樂句來不及吸氣或不能較好地完成樂句的情況,這正是因為很多時候沒有合理分配氣息,在曲目的開頭已經耗費了大量氣息。所以在唱歌時候,在歌曲開頭就應該做到均勻地吐氣,學會有控制地歌唱。
第三,聲音與氣息的結合。我們在歌唱中,聲音和氣息密不可分,應讓聲音搭在氣息上,氣息托住聲音,一字一句都如潺潺流水一般,連綿不絕地向前送出去。
對于練習氣息,歌唱者可以借助輔助工具去練習。例如著名女高音卡巴耶的氣息練習,先平躺在地上,然后把約十斤重鐵盤放置在上腹部。歌唱者先自然地吸氣將腹部的鐵盤頂起,感受橫膈肌的支持,使腰腹擴張,歌唱的呼與吸是相對保持再慢慢地、均勻地吐氣的過程。
二、女高音聲樂學習中的想象
(一)聲樂學習中想象的重要性
聲樂學習的過程雖然漫長而艱辛,但是有了想象,聲樂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樣美好而又快樂。盡管上課時老師用語言把聲樂理論知識、科學的發聲方式傳達給學生,但學生并不能完全地消化掉全部理論知識,還需要老師的示范與引導,這時想象就顯得舉足輕重,想象就如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教學時老師發揮想象先做出示范,把自己所感受的東西用抽象的方式描述出來,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從而讓學生通過想象建立形象化的聲樂發聲技巧、聲音形象。
(二)聲樂學習中想象的運用
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呼吸、發聲位置、情感都需要用感性和理性相結合的思維去理解,用想象去摸索,這樣才有可能提女高音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其更好的掌握發聲方法,引導其更有情感地、有技巧地發出高質量的聲音。
1.在呼吸時的想象
唱歌時我們可能會感到自己的呼吸不流暢,吸氣不足,或是呼吸時氣息淺,聲音不扎實,針對于這些問題,這里提出幾點個人建議,在吸氣前,我們需要想象自己處于一個非常舒適、美麗的環境(比如一片花海),以此來調動愉悅、快樂的情緒,放松自己的身體。當我們吸氣時需要發揮想象,想象著自己正在陶醉地聞著甜美的花香,自然的打開胸腔吸氣;吐氣時,想象著我們像在吹蒲公英一樣,帶著嘆氣的感覺,把它吹向遠方。
2.發聲位置的想象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容易出現聲音位置忽高忽低、元音里出外進,無法做到發聲位置統一的問題。歌唱的起音很重要,起音要軟起,聲音有彈性,母音純正,沿著起音的方向和狀態相對保持空腔的狀態,做到相對統一。
3.情感的想象
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情感:或像歌劇《傷逝》選段《欣喜的等待》中的堅貞、勇敢、執著、渴望自由、嫻靜天真的少女子君,做好可口的飯菜,等待著愛人涓生下班回家時愉悅的心情;或像歌劇《尤里烏斯·凱撒》選段《我哭泣為我的命運》中美艷、個性鮮明、充滿智慧的埃及公主克里奧帕特拉,她以為凱撒已死,悲嘆自己的命運、心灰意冷,在獄中等待末日降臨的悲慘處境;或像歌劇《魔笛》選段《我感到》中純善、忠貞、充滿理想的帕米娜公主,在愛無回應中悲痛欲絕,內心崩塌陷落。
所以我們需要根據曲目的要求,想象著自己擁有主人翁的特質、思想和形象,想象自己此時此刻正在經歷歌曲里的故事,把自己當成原著里的主人翁,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去。
三、女高音聲樂學習中的中低聲區
(一)聲樂學習中低聲區的重要性
在聲教學中,常會出現“高音有響聲、低音唱不響的”問題,有的歌唱者為了追求“大、響、撐”的高音,忽視了中低音區的訓練和歌唱狀態的建立,進而造成聲區之間的脫節、位置狀態不統一等問題。在一部女高音作品中,中低音區往往占多數,是整首曲子的核心音區,所以唱好中低音是關鍵。
(二)中低聲區易遇到的問題
因為女高音的聲部及其生理結構的原因,從而造成中低音區訓練難度較大。許多歌唱者在訓練的過程中易出現中低聲區氣息不穩、聲音放不下來、聲音不傳、中低聲區無法與高音區統一的問題。良好的中低聲區應是建立在穩定的腔體狀態、適度的共鳴的條件下,以下四點是歌唱者在低音區容易出現的問題及個人改善建議:
第一,中低聲區“虛”或“擠”的問題。針對于中低音區虛弱的問題,我們可以先練習閉口音“e”“i”,唱好閉口音后我們可以加入開口音繼續練習。針對于中低聲區太擠的問題,我們可以先運用開口音“a”“o”“u”唱,唱好開口音后我們可以加入閉口音繼續練習。例如,開口音和閉口音就像“胖人”和“瘦人”,那我們應該如何讓他們看起來更協調呢?就需要兩者結合去做改變。在唱開口音時,我們應該想著閉口音的感覺。反而言之,在唱閉口音時,我們應該想著開口音的感覺,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改善中低音區虛和擠的問題,使開口音和閉口音更均衡、統一。
第二,真聲過多的問題。歌唱者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大音量而完全用真聲去唱,這樣的聲音就會顯得寡淡無味,甚至會傷及聲帶,也失去了美聲的意義。我們雖然為了防止低音虛弱從而去找聲帶閉合發出的聲音,但是并非大白嗓。我們要用混聲去唱中低音,想著高位置去練習中低聲區。
第三,與高音區不統一的問題。從高音區開始下行到低音區,猶如過山車一般,跌跌撞撞、磕磕絆絆。無論是在高音區還是低音區,我們都應該把聲音“豎”起來唱。我們可以為統一管道從最基礎的元音——“a、e、i、o、u”開始訓練,筆者比較建議先從u母音開始訓練,u母音是一個比較容易發出的音,可以更好的幫助歌唱者充分地打開口腔、咽腔。
第四,解決壓喉及舌根音的問題。在演唱中低音時,很多歌唱者會出現壓喉的問題。歌唱者為了追求自己低音區想要的音量,就會壓聲帶、擠喉嚨,使其產生中低聲區的厚實感,但這樣的聲音沒有空間感、不圓潤,這種擠破迫發出來的聲音,不僅不會讓聽眾覺得很實在,還會令聽眾難受,我們大可自然地平視前方,不用追求音量,自然地放下來,如說話般歌唱。
四、聲樂學習中高音區易遇到的問題。
(一)聲樂學習中高音區的重要性
高音的訓練對于歌唱者十分重要,一首歌最精彩、絢爛的部分往往在高音區,所以把高音唱好才能更好地釋放情感、把整首歌曲的情緒推向高潮。對于歌唱者來說,保護好聲帶是唱好歌的前提、是延長藝術壽命的關鍵。在訓練高音的過程中歌唱者不可盲目地、不科學地發聲,這有可能會導致損傷聲帶。周小燕老師把中低聲區比作“地基”,高音就是“空中閣樓”。所以如果沒有良好的地基基礎建設,又怎么會建成一棟高立、堅挺的空中閣樓呢?所以在我們訓練高音前需建立好夯實的低音訓練基礎。
在高音的訓練中,越到高聲區,我們的氣息越需要更扎實的支持;我們的喉嚨需要更放松;我們的聲音不能尖銳刺耳,要有彈性,找到聲音的聚焦點讓其綻放,猶如散發出的光芒一般,溫暖又柔和。
(二)高音區易遇到的問題
第一,在唱高音時擠喉嚨產生“尖銳”“刺耳”的音色,這其實是錯誤的發聲方式,肌肉是有記憶力的,一直運用錯誤的訓練方法,會給發聲器官帶來負擔,甚至病變,會對后期的訓練及擴展音域造成許多麻煩,一旦形成不容易改正。
第二,在唱高音時位置不統一,我們既不能直接在喉嚨上推聲音,更不能為了尋求所謂渾厚的聲音去靠后扣著唱,需要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發聲位置,就像我們生活中“打哈欠”一樣,學者需在打哈欠的地方去唱。高音演唱還要建立在氣息流暢、發聲器官積極興奮、身體放松的基礎之上。
第三,在唱高音時聲音與氣息脫節,高音離不開氣息的支持,首先應該放松喉嚨,不要總想著音高。吸好氣后,想象嘆氣一樣的感覺,“嘆”著往下唱。音越往高處走,氣息的支持越多,口腔里的空間也就越多,做到抬笑肌去“啃”字。嘴巴是放松的,聲音是集中的,身體是相對放松及興奮的。
五、女高音聲樂學習中的表情儀態
(一)聲樂學習中表情儀態的重要性
聲樂表演這一門學科,強調的不僅是聲樂演唱,還有舞臺表演。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聲樂審美藝術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演唱者的表情和儀態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在表演中合理地將表情、儀態、面部表情和眼神融合在其中,不僅會加強歌者表演的渲染力,使歌者更充分的表達、釋放內心情感,還會從視覺上讓觀眾眼前一亮,從聽覺上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進而感動觀眾。
(二)聲樂學習中表情和儀態易出現的問題
第一,聲樂歌唱中的表情和歌唱是成正比的。我們看過許多著名歌唱家表演,不管其演唱歌曲是歡樂的還是悲傷的,他們的表情都是自然的、放松的、唯美的。當一個初學者在臺上歌唱時,由于曲目高、中、低聲區的轉換,就易出現“猙獰”“痛苦”的表情。而這些錯誤的外部表情正是因為發聲體內部肌肉沒有調整好,運用了多余的力氣,外部表情錯誤地去協助內部,我們可以面對鏡子練習,進而及時改正。
第二,在歌唱時,我們上半身應相對松弛。下半身要像一顆大樹一樣,我們的雙腿和雙腳要像樹根一樣牢牢地抓住地面。切莫不可僵硬或駝背,這些不良的站姿一旦形成不易改變,在學習聲樂伊始就應該注重站姿。
第三,在歌唱時動作僵硬、過多、與歌唱意境格格不入。歌唱時的動作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為了動作去做動作,刻意的動作反而顯得非常做作。隨著歌唱的韻律,我們所展現的動作應該像音樂一樣流動、舒展,面對不同的情感,我們應該有不同的舉動,根據自己的情感和內心做出來的動作會給歌唱錦上添花。
本文從氣息、想象、中低聲區、高聲音、表情儀態等五個方面探討了女高音在聲樂學習中易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個人見解及個人建議。美聲唱法是一門有著規范聲音界定的唱法,有優質的音色、通透的聲音,結實的質感,純美的音質。想要真正地學好美聲,這一切都需要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循循漸進地練習,我們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更要帶著理論去實踐。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真正幫助女高音在訓練中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才能提高女高音的專業素養與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秀英.也談聲樂教學中的幾個技術問題[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8(04).
[2]楊璐倩.論美聲唱法女高音聲部中低聲區的訓練[J].西安音樂學院,2015年.
[3]呂欣.美聲唱法教學中女高音常見問題與方法[J].黃河之聲,2019(19):24-25.
[4]成瑩.女高音聲樂教學中常見的演唱技術問題與訓練方法[J].參花(下),2020(04).
[5]劉柯妤.想象力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和培養[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04).
[6]彭靜靜.聲樂演唱中女高音訓練方法綜述[J].黃河之聲,2020(21).
[7]劉佳.美聲唱法教學中女高音常見問題與方法[J].藝術研究,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