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穎
【摘要】在小學生低年級時,教師就要有意識、有目標、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及訓練。立足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本文主要分析了培養口語表達能力的意義和教學中有效的措施,以期找到提高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此“點亮”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
與簡單的生活語言和書面語言相比,數學語言更具精確性、嚴謹性和邏輯性。學生口語表達的重要成長期在小學??谡Z表達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想象力;學生語言表達得準確、連貫、清晰、流暢,還能有助于學生素養的提升。學生只有通過不斷地鍛煉來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通過口語表達出來,才會進行更深入地思考,從而理解掌握知識要點;也只有表達了自己的思路,才能知道自身問題的所在從而改進。同樣,表達出自己的解題思路,既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性質、算理的學習,提高邏輯思維,又有助于教師把握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我們作為啟蒙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養成在課堂乃至生活上“敢說”“能說”的好習慣。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動口說”的培養訓練,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說,通過說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幾年的數學教學過程中,筆者常會遇到的一個現象是:學生對于筆者提出的問題都能較快地回答或者列出一個正確的算式,但再深入讓學生說出他們的解題思路時,他們通常都難以簡潔明了地表達自己內心的解題想法。大部分都要由筆者對學生進行思想和語言上的引導。可見,大部分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薄弱,語言缺乏完整性、邏輯性。筆者認為,這極大影響學生數學思維的提高。那么,造成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薄弱的原因有哪些?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造成以上現象的主要原因有:
1.教師擔心教學任務無法完成
學生學習數學會受到數學嚴謹性和抽象性的影響,這也加大了學生表達的難度。于是,有些教師為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總是在潛意識深處想讓學生直接或簡潔地回答問題,問題大多數是選擇題或是判斷題。因此,學生無法真正參與體驗數學活動。長期下來,缺乏數學表達的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就逐漸下降了。
2.教師教學中缺乏鼓勵
大量數據證實,一個表達能力優秀的班級,學生都會主動并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也會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及時的褒揚。對于表達得不夠完整的學生,教師對其也進行了鼓勵并引導其自行重新思考更改表達。而大部分學生表達能力薄弱的班級,他們的教師是比較少進行鼓勵和贊美的。大部分人對于賞識和鼓勵都充滿干勁,何況是小學生呢?鼓舞激勵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十分重要。
3.教師輕視學生的能力
很多時候,教師在面對學生回答不正確時,他們常常會打斷學生的話語,用自己主觀的口吻進行評價,這會讓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受到打擊。實際上,有時學生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在學生表達時,教師若強行介入打斷,且次數多了,就會扼殺學生表達的積極性,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將不愿開口說。
4.教師的帶頭示范作用不強
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的教學能力,其中一個是良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這要求教師能規范自己的語言,并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筆者相信,教師的這些行為能讓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和發展。
5.學生過于被動,不會表達
課堂上,教師若說得多,學生主體意識的確立和發展就會被抑制,學生不愿自己動腦思考,只想從教師的講解得到答案。不開口說、不開口練,就不善于和同學交流。有些學生也因學習的自信心不足,擔心表達會遭到他人的譏笑而不愿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中,學生沒有得到適量的表達鍛煉機會且被動接受知識灌輸,就不會有想說的需求和欲望。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呢?下面淺談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創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創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沒有壓力才會“敢說、要說”。大部分小學生可能無法完整地進行表達,有時還是不正確的。教師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有時,學生勇于表達,是為了得到大家的認可,如果教師表露出不滿意甚至批評他們的表情。在這之后,他們會因為害怕丟臉而不愿意踴躍發言。因此,不論學生表達得怎樣,教師一定要給予肯定和鼓舞。一個和藹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句溫馨的提示,等等,小小的一個動作表情都可能對學生產生激勵的作用,他們也愈加積極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會說的前提是要會聽,認真聆聽同學的發言,才可以思考判斷對錯,才能在原話上進行補充表達,還能使膽小不愛說的學生以之作為榜樣讓自己也開口說。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斷積累,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從模仿中進行表達
不容小覷,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教師的表達示范對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教會學生把生活語言轉為數學語言。教師在課堂要鼓勵學生勇敢發言,善于傾聽,并從其他人的發言中,獲取信息、發現并提出問題,力圖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輔助和語言引導,獲得屬于自己較為完善的表達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學《大數的認識》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出示數位表,讓學生通過觀察讀數,總結讀數的方法,得出核心語言:這個數讀作……先讀萬級的數,按照個級的讀法,加上“萬”字;再讀個級。經過相似的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經過不斷地練習,學生不但能讀萬以內的數,還會把萬以內的數與億以內的數的相關知識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實現方法的遷移和歸納。這樣既培養了口語表達能力,又培養了比較思想的能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讓學生借助圖進行表達
數學書為我們提供了豐富且生動漂亮的情境圖。利用這些素材進行教學,不僅能調動起學生的興趣,還能讓授課教師利用這些圖片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如,根據題目所給的圖表達出圖意、提出問題和列算式解答,使學生理解、掌握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例如,在和倍問題中:在沒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數、除數和商三個數的和是185,商是5,求被除數和除數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