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摘 要:美術教育面對的是全體學生,是為了豐富學生人文情感與修養,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審美品位,以及感性的把握生活和世界的思維發散力、價值判斷力和變通創造力等重要品質而進行的美術教育。美術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自身素質的提升,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重視表現美、創造美的教學內容。教學中采用分層次教學,促進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切實地讓學生從美術課堂中感受和體驗美術的美,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得到培養與發揮。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有效性;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落實,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這就要求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美術教師,應切實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通過美術學習來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創造力,為新課改下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讓美術融入學生的學習及生活之中,給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教育服務,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有效性。
一、 美術教師必須重視自身素質的提升
(一)切實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知識
活到老學到老。美術教師應該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多閱讀美術史、美術理論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來提升對美術學科的認識,還可以從其他渠道獲取美術信息,比如參觀美術館、網上查閱等形式來開闊自己的藝術視野和提升自己的美術素養。
(二)必須掌握現代的教育技術
當現代教育技術融入課堂后,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必將被打破。在傳統的授課中主要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基本也以練習為主,這樣就不能充分發揮學生認識的主體性,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然而當今的社會是一個信息的時代,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掌握現在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用計算機多媒體的教學技術,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生動化,使學生從中激發起學習美術的熱情,最大力度地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課的寓教于樂和美中育人。
二、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創新思維的培養是發展美術實踐的能力,它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還能進一步完善學生的人格。因此,只有認識和尊重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才能科學地實施美術創新教育,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美術思維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平常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展開大膽的想象,認真分析歸納,這樣才會產生創新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平時的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就要求教師要營造出有助于創新精神培養的教學氛圍,在這氛圍的熏陶下就潛移默化地訓練了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然后再進一步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聯想,讓學生大膽地把自己看到現象,通過比異同找聯系,總結出規律,想出辦法,從而產生創作的“靈感”。
(二)訓練學生發散思維
在教學中應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的思維,培養思維的積極性就是培養發散思維的重要基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須打敗思維積極性的克星——思維的惰性。因此,努力培養思維的積極性就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重頭戲。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對繪畫、手工等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教學環境中掌握各種各樣的繪畫技巧。
(三)訓練創作能力與造型表現能力
想要把美術學好必須牢牢掌握美術基本功。大膽的創作和自由的表現手法是造型表現常見手法之一。在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啟發學生要根據物體的基本型展開合理的想象,使形象具體、清楚、直觀,從而使學生的想象力不斷地發展。最終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獨特構思來繪制、創作和進行各類的美術設計。
三、 重視表現美、創造美的教學內容
(一)積極鼓勵學生尋找生活題材
羅丹說過:“我們的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美術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走進他們自己的生活世界,幫助他們找到大量的生活素材。如果教師和學生一起將這些生活素材進行篩選整合,就會發現里面有很多有趣的繪畫題材。其次,我們應該在課堂上再現那些有趣的生活場景,引發學生共鳴,豐富學生的記憶儲備,并鼓勵學生大膽地運用美術材料和方法來表達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將美好生活表現在繪畫中。由于學生所表現的內容是經過自己所思所想,所以能較為輕松地用美術媒介來表現學生的生活,也能較為容易地掌握美術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再次,美術教學活動應注重課程的整體優化。教師要學會將課內活動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學資源,有意識地帶領學生走向生活大課堂,比如帶領學生參觀、游覽、體驗,美術館、商店、街道、民俗活動等。
(二)改變教學觀念
學校美術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在美術教育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因此,要把以教師為主角的課堂教學轉向學生和教師的共同進步的“雙邊活動”。生活化的教學應該是不斷啟發和引導學生發現生活的美,通過美術自身特有的價值去完善多彩的人生。所以在教學中,請給學生一點時間和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自由發揮。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始終是站在講臺上,這種教師高高在上的教學模式容易令學生有壓力感,認為教師是就是權威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這樣不利于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的興趣,美術課亦是如此。在生活化的基礎美術教育中,雖然教師與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不同的地位,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是雙方有著共同的目標和利益,相互之間存在依賴關系。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配合也成就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美術教師應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做學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