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海松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開展,初中階段是學生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初中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將道德與法治的課程與生命教育相融合,力求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甚至是立足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意義以及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 生命教育? 教學策略
我國教育部2016年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文件,其中六大素養之一“健康生活”明確強調“珍愛生命”,這是國家提倡在教育中加強“生命教育”的表現。作為承擔道德素質與法治意識培養任務主陣地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其新版課程標準也適時根據核心素養發展要求作出改變,在目標與內容上均增加了“生命教育”,將“生命教育”內容融入學校日常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目前“生命教育”不足的局面,進一步滿足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與道德品質發展的需要,使學生更好地應對社會環境的改變,減少社會風險給其帶來的身心危害。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合生命教育的意義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承上啟下的階段,所以初中階段對學生的教育至關重要,可以說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和未來立足社會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逐漸樹立的階段,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同時也應該讓學生明白生命所具有的價值,從而逐步引導初中生尋找出人性的真善美力量,并喚醒其對生命的認知。由此可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大意義。
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學策略
(一)深挖教材,聯系生活熱點,有效融合材料。
現版本的道德與法治教材擁有相當比例的“生命教育”內容,例如,七年級上冊獨立設置了一個有關生命的單元,具體的課題為《成長的節拍》《發現自己》《探問生命》《珍視生命》《師生之間》《親情之愛》等,從人與自身關系、人與他人的關系的角度滲透生命教育內容;八年級上冊增加了人與社會、人與國家的內容——《網絡生活新空間》《社會生活講道德》《做守法的公民》《積極奉獻社會》等,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復雜的社會,增強國家集體意識,明確自身責任,學會遵紀守法,實現公民或社會人的生命價值。然而,生命的含義深刻雋永,課本的知識容量有限,單靠教師在課堂口頭闡述“生命知識”,很難讓學生全面理解生命、感知生命,因此,有必要對課本知識進行一些拓展,結合當前的熱點,探究生命五彩繽紛的狀態。
例如,七年級上冊第八課第二框題《敬畏生命》的“探究與分享”欄目給出了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失聯的MH370客機的材料。材料中提到,在搜尋MH370的過程中,多國聯合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值得嗎?根據此則材料,教師可以播放一段視頻,內容包括電影《紅海行動》中國海軍前往“伊維亞共和國”解救被困僑民、《戰狼2》主人公孤身犯險返回淪陷區營救同胞和難民,以及災難發生時國家和普通民眾共同救援的場面。這些社會熱點直接觸動學生的神經,讓他們感受到每一個面臨危險的生命被關懷的人道主義精神,進而理解營救生命無論投入多少精力、物力和財力,都是“值得”的。深挖教材生命教育元素,再聯系生活熱點進行教學拓展,在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能逐漸樹立起學生認識生命、敬畏生命、珍視生命之心。
(二)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生命教育實效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合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猶如催化劑,能夠推動生命教育的有效開展。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選擇,讓生命教育走入道德與法治課堂真正“活”過來,被學生所接受。
(三)結合法治、道德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律道德意識
在開展生命教育時,教師也應把生命教育與法律教育、道德教育等融合在一起,以此增強學生的法律道德意識。畢竟在社會生產生活過程中,因為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人民的生活才會更有保障。國家通過憲法等來規范和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也應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違法犯罪,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讓學生懂得遵紀守法與珍愛生命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同時,教師也要重視道德的影響作用,讓學生明白生命不只屬于個人,還屬于家庭和社會。教師應主動與家長一起,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適時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學生明白生命的來之不易,進而學會尊重生命、愛護生命、關愛社會、奉獻社會,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挖掘課外資源,強化生命教育體驗
為了延伸拓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讓生命教育與學生同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在課下開展豐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動,強化學生的生命教育體驗。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建構生命教育網絡平臺、舉辦線上生命教育知識競賽、制作生命教育宣傳短視頻等;教師還可以開展生命教育相關的手抄報展示、生命教育主題演講、生命教育知識比拼、生命教育講座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夠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同時也能夠推進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進一步落實。
三、結束語
生命教育是將人指向生命的教育,它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認識,對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充分認識自身道德與法治課堂這一重要教育平臺,要立足平臺落實上述舉措,將生命教育落實到實處。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和實踐將道德與法治和生命教育進行融合的具體教學策略,進而為學生更好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釗霞.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生命教育校本課程[J].視界觀,2019(22):202-202.
[2] 張雪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命教育觀及實踐[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20(0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