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華
【摘 要】 初中體育教學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升、健康的發展、思想品德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參與積極性,進而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另一方面,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教師進行教學觀念的改變,進一步推動教學改革過程,用積極健康的體育鍛煉方式去引導學生生活觀念與運動思維的形成,提高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度,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從幾個方面簡要地論述了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策略,深入挖掘了不同策略的作用效果。
【關鍵詞】 初中體育? 教學質量? 策略
在過去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限制,認為體育教學是課堂學習的補充,因而對體育教學提不起重視。而在新時代的當下,體育素質作為衡量教學水平的關鍵指標,更多的教師意識到了體育學科的教育價值與實際地位,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投以更多的關注。因而,體育教學在轉變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也就容易遇見各類問題,學生往往缺少體育鍛煉的意識,整體的積極性不高,而整個體育教學也容易趨于單一化,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有趣,另外,體育教學過程也缺乏對學生各種意識的引導,教學效果不理想,進而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導致整體的教學質量有所欠缺。于此,以下給出了對應的教學策略以解決這些問題。
一、創新初中體育教學模式,引發學生訓練熱情
對大多數的體育課堂而言,教學傾向于“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對學生的指導不夠具體、明確,且給予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較少,加之體育學習的運動強度較大,導致許多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體育課堂學習的效率較為低下。因而,教師應努力創新課堂教學的模式,從初中生的心理特點與年齡層次出發,把握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教學建設,設計符合學生體能素質與發展需要的體育項目,在教學的展開中促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可以利用多種方式去維持學生的學習熱度,在教學內容的調整中使體育能夠充分與學生相契合。
如,教師可以從體育教學的游戲化出發,在教學的改變中運用籃球、足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形式進行體育的變化,追求教學活動的游戲性。從用網球擊打圈圈內的物品,到數人籃球中的戲弄傳球,再到乒乓球的側面過網,都是適合初中生的游戲活動,學生也能在這些活動中掌握一部分的體育技巧,進行體育知識技能的運用,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學生表現出更高的參與熱情。在創新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的過程中,趣味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相關的體育技能與操作能夠得到更良好的應用與發展,學生在游戲化的學習中也能深入地學習理解體育知識,從而切實提高了初中體育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二、改善體育教學設施,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由于教學觀念與教學經費的限制,體育教學也帶上了應試教育的色彩,初中的體育項目更多地圍繞籃球、足球、排球、田徑與引體向上等考試科目,且單就排球一項而言,更多地教授地是墊球、擊球的技巧,有的學生甚至初中三年都沒有與他人正式打過一場排球。這樣,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中不僅感到無趣,也容易在疲累中對這些體育項目產生倦怠感,甚至影響到對體育的觀感。因此,教師需要去改善體育的教學設施,引入一些新鮮有趣的體育項目,在游泳、跑酷、體操、健美操等活動的帶領下,讓體育教學的內容逐漸豐富化,學生在健康、多元的環境下自然愿意進行體育學習與鍛煉。
如,假若學校缺少游泳池,可以讓教師定期帶領學生去游泳館進行鍛煉,幫助學生培養水性,掌握一些基本的游泳技巧與急救知識。而如果學校缺少足夠的場地與器材,可以借助跑酷這一形式,在有限的空間內進行海綿墊、單雙杠、獨木橋、跳馬箱等物品的多樣組合,學習跑酷運動的嘗試,盡力用現有的器材進行搭配,從而讓學生能夠在障礙翻越與跑跳中找到體育運動的快樂。或者,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學習健美操和瑜伽,通過各種姿勢去鍛煉學生身體的柔韌性,這種低強度、低烈度的體育活動也很受學生的歡迎。通過教學設施的改善,學生們能夠獲得更豐富的體育學習資源,體育學習不再成為了一項任務,而是對自身興趣的滿足。進而,許多學生能夠參與到學習中,在樂趣的引導下形成健康的體育習慣。
三、加強思想心理引導,無痕落實德育滲透
初中體育教學也不只是對身體的訓練,也有對意識與思想的考量。在體育教學中,通過各種團隊游戲、體育競賽,初中生能夠逐步形成集體觀念,通過配合與競爭形成了良好的集體認知,還能通過觀賞一些奧運比賽等強化對國家與民族的認同,深化愛國精神的培養等。因此,教師需要在體育教學中加強思想引導,從德育教育的角度進行學生的行為與思想入手,從而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培養出學生所必須的品格與意志。
如,教師可以從長期性的體育項目中展開,用長跑與馬拉松去訓練學生的意志力,在不斷的訓練過程中,利用長跑后的疲勞狀態去鍛煉學生的精神,通過鼓勵與嘗試,讓學生能夠在延長呼吸的過程中克服困難,磨練個人的忍耐力與意志品質。進而,這樣的活動能夠打下學生良好的精神基礎,對學生的未來造成積極的影響。體育教學也需要注重精神與意志的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平衡,使學生在教學中逐漸發展為全面的人,幫助初中生打好身體素質基礎與思想認知基礎,為人才的培養貢獻一份力量。
結語:
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教師從多面性的角度入手,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善用體育學科的教育特點,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能力培養,進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打下健康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高海霞.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
[2] 劉夢欣.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策略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