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波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科學教學能夠激發小學生對事物的探索精神,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對小學生保持好奇心及集中注意力有很大幫助。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倡的學習模式有很多,小組合作學習便是其中之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學習熱情,還能為小學生營造有利于打破傳統課堂思維模式的科學學習氛圍。
關鍵詞:小學科學;小組合作;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4-0038-02
引 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許多新型學習模式應運而生。其中一種備受提倡的學習模式就是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模式不僅能讓每位學生都參與課堂教學,還能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本文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希望能為小學科學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
一、重視學生需求,加強交流互動
在傳統教學中,通常教師占據主體地位,而在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新型的學習模式中,這種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師不再占據主體地位,而是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并注重小組合作。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角,教師應讓他們自主進行實驗分析和研究,而教師則擔任引導者的角色,滿足學生的需求,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第一,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加入討論交流的意愿并不是十分強烈。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學生羞于表達,也可能是學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抑或是不知如何參與討論交流等。對此,教師應積極對學生不愿加入小組學習討論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學生盡快地融入學習小組,積極與其他組員進行討論交流[1]。
第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學生意見或想法不一致,繼而發生爭執,為了防止此類情況對學生學習進度造成不利影響,教師應及時進行協調,解決問題,維持好小組的學習秩序。首先,教師應主動了解事情的經過,聆聽學生的想法,找出其矛盾所在,從實驗結論及學生想法中尋找雙方意見相悖之處,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指出癥結所在,讓學生補充、完善自己的結論和想法,使討論學習順利開展。
第三,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引起重視,并將其融入所有學習小組的學習探究中,仔細聆聽每位學生的發言,將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習成果記錄下來,對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優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及表揚,對不足之處耐心地進行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除此之外,教師必須主動與學生互動交流,聽取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看法及意見,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對學習方案進行調整,從而實現師生共同進步。
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分工
讓學生通過共同學習、交流及探討來實現學習能力及知識水平的提升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目標。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使學生高效地進行小組合作的前提是有一個科學有效的分組方案。因此,教師應結合每位學生在科學教學中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在進行分組之前,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提問或小測試來檢驗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結合學生自身意愿進行分組。例如,“食鹽的溶解”是四年級上冊第一章“溶解”中的內容,在探究食鹽的溶解時,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來讓學生展開對食鹽溶解的科學探究。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應以“食鹽的溶解”為核心來檢驗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學習能力,并適當結合學生的意愿對學生進行分組。為了讓學生擁有足夠的學習及探究空間,教師應在實驗開始之前為學生講解實驗的方法及原理,并展示食鹽的溶解示意圖,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如“食鹽溶解的規律是什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等,使學生帶著對這些問題的好奇心進行探究。
每個學習小組要自主進行實驗,通過組員之間的討論來決定實驗變量的控制、相關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及實驗器材的選擇,這要求組員之間必須有明確的分工及默契的配合。在進行實驗時,小組可以選擇一名學習能力及科學素養較高的組員為領導者,由其負責為組員講解具體的實驗內容,并根據組員的能力及意愿進行分工,布置相關實驗工作,如數據的分析、實驗的操作及實驗器材的準備等。在完成實驗后,學習小組共同對食鹽的溶解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分析,并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通過組員之間的合作,學生不僅參與了食鹽溶解的實驗,還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種方式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在科學課堂上的參與度,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還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實現了共同進步。
三、明確學習規范,制訂合理學習流程
為了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氛圍,教師必須將課堂秩序視為重中之重,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因此,教師需要明確學習規范,制訂合理的學習流程,讓教學活動井然有序地進行。學習流程專業化、規范化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具有輔助作用。在一堂科學課程開始之時,教師要點出本節課的科學主題及主要知識點,進而引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但是,通常情況下,學生在自主討論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如部分學生因為對知識點了解得不夠透徹,難以正確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這對教學進度的推進極為不利,因此,教師務必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流程規范化,首先根據要學習的科學課程內容提出問題,接著進行假設,然后帶領學生開展實驗,最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這樣規范化的學習流程對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