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燕
摘 要:籃球運動教學不僅能鍛煉學生的運動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體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在現階段的體育課堂中,教師可以從做足準備、合作學習、游戲教學及分層教學等策略出發,優化傳統籃球運動的教學模式,在調整整個教育結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學體育;籃球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3.9?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4-0090-02
引 言
綜觀我國當前的籃球運動教學情況,籃球運動的教學質量不如預期,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也不高。對此,體育教師應對籃球運動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進行細致分析,并主動改良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形式,在增強籃球運動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激活學生學習籃球的活力,進而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一、做好準備,有序實施教學
教育準備是教師在正式上課前所做的準備工作。在教學準備中,教師不僅會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細致分析,還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以便設計出更加精準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但是,在籃球運動教學中,存在教師過度關注學生課堂訓練、忽視備課環節的情況,以至于在沒有做足準備的情況下,就進行籃球運動教學。顯然,這樣的方式不能有效提高籃球運動的教學質量。因此,體育教師應一改以往對備課工作不重視的態度,在精心準備中有序開展施教活動,推動高品質籃球運動課程的構建[1]。
以“運球”這一動作技巧的訓練為例,教師可以以運球訓練為主要內容,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進行精心的教學準備。首先,教師應先對運球的基本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確定“運球的基本動作技巧”“運球接力跑”等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其次,教師應對學生的籃球練習情況進行分析,明確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情況,以及學生對運球這一動作技巧的了解情況等。再次,教師應制定運球教學的目標,包含“身體健康目標”“心理發展目標”“運動技能目標”等方面,為真正的課堂教學指明方向。最后,教師應安排“熱身、熟悉球性、運球的基本動作學習、練習”等環節,以便學生有序參與課堂學習活動,逐步落實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提高練習運球技巧的效果。
教師通過對籃球運動的訓練內容、學生的練習情況等進行分析,并圍繞體育課程的學科核心素養要求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以及籃球運動訓練活動的安排,能夠讓整個籃球訓練更有效,讓學生的練習變得更加科學、有序,從而助力高品質籃球運動課堂的生成。
二、合作訓練,提高學生默契度
籃球運動并不是一項個人的獨立運動,而是需要隊員相互配合的集體運動。因此,在學生進行籃球運動時,教師不能讓學生一個人完成所有的訓練,而是要適當地為學生創建合作學習的平臺,讓學生擁有與他人接觸的機會,以便于學生在和他人的相互指導中,提高彼此的默契度。但是,教師也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及練習情況,按照互補的原則進行分組,以便于學生之間能互幫互助,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合作學習活動在籃球運動教學中的價值[2]。
以“原地單手肩上投籃”這一動作技巧的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通過合作活動的創建,提高學生之間的默契度。首先,教師為學生示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技巧,并為學生預留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觀察,了解不同學生的實際練習情況。其次,教師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使每個小組中既有性格有差異的學生,又有對原地單手肩上投籃這一動作技巧練習效果不同的學生。最后,教師應將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組內展開互助學習,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練習原地單手肩上投籃這一動作技巧的實效,提高學生彼此之間的默契度。
合作學習活動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活動。在籃球運動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為學生創建合適的學習小組,能夠營造良好互助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相互幫助、相互指導中,提高彼此間的默契度,為日后參與籃球競賽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游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形成學習動力的發動機。在以往的籃球運動教學中,教師常常有意無意地忽視學生的心理期待和興趣愛好,更多的是采用單向示范、重復訓練的方式,引導學生鍛煉籃球技能。甚至有的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權利,讓學生在自由活動中自主練習籃球技能,而不給予相關的指導。顯然,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下,學生不但會降低對籃球運動的學習興趣,而且會產生抵觸心理,制約自身籃球運動技能的發展。而游戲化教學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所以,體育教師不妨將游戲活動與籃球運動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在玩樂中完成練習任務。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了“定點投籃”的動作技巧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建“比比誰投得多”的游戲活動。具體來說,首先,教師為學生講述游戲的基本規則:學生站在定點進行投籃,每人投十次,投中次數最多的學生獲得勝利。然后,教師為學生預留自主練習的時間,使學生為了爭奪游戲的勝利,主動進行投籃練習。在學生為游戲做準備時,教師也要游走在學生之間,觀察學生的練習情況,當發現學生的投籃動作存在問題時,應及時糾正,增強學生動作的標準性。當學生練習完畢后,教師可按照游戲規則組織活動,充分激發學生對投籃的興趣。
顯而易見,教師結合籃球運動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合理地設計游戲活動,能讓學生出于好勝心,主動進行練習,使學生在玩樂之余,潛移默化地掌握定點投籃的技巧,并對籃球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分層訓練,尊重學生個性
由于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的差異,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特征也存在較大的不同。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同樣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籃球運動訓練,對于身體素質不佳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甚至會拉大學生之間的差距。因此,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對學生進行層次的劃分,并按照不同的層次,設置差異性的訓練任務,使學生在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的同時,縮小彼此間的差距。但是,在劃分完層次后,教師也要認識到,學生處于動態發展階段,當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所變化時,也要為學生變動層次,以便學生始終都用符合自身體能的方式進行籃球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