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寶麗
摘 要:現如今,我國新課程改革得到了全面的普及與推廣。為了改變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需要教師對教授方式以及教授手段進行優化與創新,進而才能提升課堂的教授成效及教授質量。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生物理論知識,也要重視培育和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以及綜合素質,進而才能促使學生全方面地健康成長。文章著重探討了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含義、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進行生物教授的意義、高中生物課堂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3-0067-02
生物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以及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通過對生命活動進行具體的觀察,進而對生命活動進行概括與歸納。與其他課程相比,高中生物課程與實際生活之間有著更為緊密的聯系。所以,高中生物教師在教授學生生物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組織學生參與生物實踐活動,培育學生敬畏大自然的思想。與此同時,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特別重視培育和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全方面地健康成長。
一、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包括一個人的文化基礎、社會參與以及自主發展這三方面的內容,核心素養在生物課程中具體表現為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技能以及社會責任感四個方面。生命觀念指的是人們在參與社會活動時所遵循的基本觀念,而學習生物這門課程首先就需要明白生命是珍貴的、無價的,生命沒有貴賤之分。針對理性思維來講,生物是屬于自然科學的范疇,只有具備一定的科學邏輯思維以及科學研究方法,才能學好生物這門課程。科學探究技能是指學生發現生物當中的問題,并能設計方案來驗證的一種技能。社會責任感是核心素養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基本內容,涉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方面的內容,是所有學科核心素養中最為基礎的一項內容。立足學科核心素養教學學生生物理論知識是生物教育事業成長過程中的必然。
二、立足學科核心素養進行生物教學的意義
(一)對學生的意義
現如今,素質教育的大范圍普及與推廣使人們認識到提升學生綜合技能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性。通過分析與研究生物教育,我們可以知道,培育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技能以及操作動手技能對學生以后從事科研工作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將高中生物課程與學科核心素養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增加學生在生物課堂中的情感體驗,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和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融入學習的氛圍中,進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高中生物教師在將生物核心素養融入高中生物課堂的同時,需要創建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繼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感受生物知識的魅力,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當中的生物現象,繼而促使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二)對教育改革的意義
教育事業與其他事業有著本質的區別,教育事業關注的是學生的全面成長。重視個人發展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才是教育事業中真正的關注點。與此同時,立足學科核心素養來教授學生生物理論知識,不僅能推動個人的成長、社會的成長,同樣也是對新課程改革與創新的踐行。學科核心素養的出現能夠以更加全面的標準去培育人才、挑選人才,促使學生朝著全方面的方向成長,推動著教育事業朝非功利化的方向發展,以此使教育事業更加重視人和社會長遠、穩定的成長。
(三)對社會的意義
通過將學科核心素養與高中生物教學融合在一起,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的全面成長,同樣也更加符合現代化社會對人的實際需求。現如今,我國的科學技術以及信息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長,大量的人力勞動被自動化、智能化的機器所替代,而社會對人邏輯思維技能的發展有著愈來愈高的要求。與此同時,高中生物教師通過立足學科核心素養教學學生生物理論知識,不僅能對早期的教學方式以及教授手段進行改革與創新,同樣也能彌補早期教學方式中出現的不足之處,為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理念,培育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技能以及推理探究技能。重視學生綜合素質以及綜合技能的提升,促使學生全面健康成長,進而為社會的發展培育出優良的人才。
三、目前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分注重知識性,忽略培養學生興趣
在當下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著應試教育的影子,高中生物教師在課堂上過于重視基礎知識的教授,忽視了生物學科的生動性與趣味性。大多數高中生物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老舊,不僅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和學習積極性,反而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學習壓力。在高中的生物課堂上,重復性的教學以及練習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擊,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與互動,這也是導致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成效與教學質量提升不上去的原因之一。
(二)教學方法落后,抽象知識生硬講解
生物雖然是一門基礎性研究的學科,但是大多數高中生物教師依然運用早期的教學方式教授學生生物理論知識。教師不僅沒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同樣在課堂上也沒有運用實驗教授法教授學生生物知識,繼而導致學生的科學探究技能以及邏輯思維技能得不到提升。這種落后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生物理論知識,但學生在運用知識技能方面的能力較弱,這不符合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實際需求。與此同時,高中生物教師運用早期的教學方式,其不能將抽象的生物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難以感受到生物學習的樂趣,對繁雜的生物學結構知識也是不甚理解,這不利于學生全面的發展。
四、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教學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生物探究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分析和研究生活中有價值、有意義的生物現象。例如:當教師在教授學生“光合作用”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植物,感受植物是怎樣運用地球上的資源生存的,對大自然中的循環過程有著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明白綠色植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合社會中的實時熱點,如第四代雜交水稻的培育,袁隆平發明的超級雜交水稻不僅對中國水稻的研究事業有著極大的貢獻,而且對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有很大的幫助。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水稻雜交的知識,然后結合生物課程中學習的遺傳學來分析與研究雜交水稻的培育方法以及培育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繼而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與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