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
摘 要: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之下,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思想,這對學生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均有積極作用,這也是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必要策略之一。數學思想,其實指的就是現實當中的空間形式以及數量關系,反映到人們的意識中,再經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最后得出結果。掌握數學思想,可以說,就是掌握了數學的精髓。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主動并科學地滲透數學思想,全面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想;核心素養;滲透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9-0057-02
數學是重點學科之一,也是難度相對較高的一門課程。小學作為教育的啟蒙階段,雖然涉及的數學知識難度不高,但對小學生而言也不簡單。傳統教學方法存在局限,并不利于學生吃透知識。數學核心素養是當代教育的重點理念,并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推翻了傳統數學課堂中的一些狹隘思想,將一種更全面、更現代化、更科學化的學習思想灌輸到了課堂之中,揭示了教學的初衷和真諦。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這是我們不斷思考的一個重點。通過多項研究、反復調查,我們發現數學思想的滲透對培養核心素養有很大的效果。數學思想,即利用數學符號、概念、定義等元素分析現實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教師將數學思想貫徹在數學課中,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出發看待各類問題,并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這對優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注重概念探析,豐富數學思維
滲透數學思想,實為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概念、定理及符號等對現實問題展開分析。教師幫助學生探索數學概念,豐富其數學思維,一方面是數學思想的直觀滲透模式,一方面也是完善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主要步驟。例如,低年段小學生剛剛接觸數學,對許多概念性的問題還停留在“不知道”“不認識”的基礎之上。所以,我們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案幫助他們吃透概念,讓他們了解什么是數學。例如,“加法”“減法”,如果我們一味地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將理論普及給學生,反而會讓一部分學生“聽不懂”。相反,我們站在生活的視角闡述知識,就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譬如,我在教學期間先給學生展示了右手的五根手指,然后詢問學生:“這是幾根手指?”學生回答:“五根!”這時,我將大拇指和食指蜷縮,再次詢問:“這是幾根手指?”學生回答:“三根!”當課程進行到這里的時候,我立即告訴他們,“這個對五根手指變成三根手指的過程,便是減法”。隨后,我引導學生從減法的概念進行延伸探索,分析“何為加法”。此時,學生先是伸出三根手指,然后又伸出一根手指,并告訴我:“這個過程是加法!”趁此機會,我順勢圍繞生活現象提出問題:“生活中的哪些現象,體現了‘加法或‘減法呢?”然后動員學生舉例,并做出說明。由此可見,一次簡單的演示,便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掌握了“加法”和“減法”的概念。而且,這種教學方法靈活方便,符合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模式,娛樂性強,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眼球。同時,教師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讓他們懂得如何利用數學概念觀察生活。由此可見,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就必須把數學概念和思維訓練統一起來。
二、注重思維運用,完善創新意識
遷移思維、創新意識,這都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礎數學思想,同時對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而言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另外,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研究,我發現學生在多項思維運動的過程中,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而創新能力不僅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還是學生在以后學習數學時所要具備的重要基礎能力。我們知道,“促進人的發展”是教育發展中的一個永恒主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新課改理念,滲透數學思想,構建多項思維運用機制,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從而讓學生在知識遷移、創新的情境體驗中感受數學核心素養,懂得如何在創新中完成對問題的解答與整合,此乃此次研究工作的另一項重點。
在引導學生探索“加法交換律”的概念時,我首先準備了若干張字母卡,然后將其排列成a+b=c。隨后,我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觀察一下公式,字母a、b和c分別可以代表哪些數字?”此時,學生紛紛燃起了好奇心,并搭配了多種數字進行觀察。通過一系列的嘗試,學生發現c的數字取決于a和b的數字,且隨著這兩個字母代表的數字的變化而變化。隨后,我又改變公式:a+b=c=b+a,并鼓勵學生找到推翻該公式的方法。如此一來,學生的好奇心被勾起。通過無數測驗后,他們對加法交換律的認知會顯著加深。另外,為了持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遷移思想,我們還可以根據加法交換律的概念設計一些具備“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性質的習題,以此讓學生在實際的體驗中進一步鞏固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以及對相關思維模式的運用能力。當然,考慮到學生個體間能力的差異性,我們在該階段也要適當地融入分層機制,并對某些學生個體存在的問題展開針對性的講解。
三、注重思維引領,增強訓練效度
數學教學主要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若想保障小學數學課堂上,小學生思維訓練得法,數學教師就應該積極創新自己的教學手段,以長遠的眼光去更新數學教學理念,以教材中的內容為依據,科學合理安排教學手段,為小學生提供輕松愉悅的數學學習氛圍,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要知道,思維訓練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要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并采用合理的思維培訓方法,從而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教學“位置和方向”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數學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了解方向。教師可以邀請幾名小學生分別說出自己相對于其他幾名同學來說處于東南西北哪一方向,而自己又在教師的哪個方向。在講述“統計”內容時,數學教師就要引導小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統計知識。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教師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的時候,不要為學生施加太多的壓力,避免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煩擾。小學數學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這就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頗高。教師向學生頻繁滲透多種數學思想,需要加強練習才能讓小學生形成系統性的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中,有一部分知識與“植樹問題”有關,數學教師要提前告知學生操場的長度與寬度,再告知學生每隔幾米栽種一棵樹苗,并且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數形結合”與“劃歸”方法去解決這一數學問題。在實際解題之時,數學教師可以邀請小學生分別走上講臺來講解自己腦海中的解題思路,教師在身旁要對小學生流露出鼓勵的目光,順著小學生的思路去解決數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