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話說:“把戲人人會做,各人技巧不同。”提問作為課堂教學中一種常見的行為,教師只有充分掌握提問技巧和藝術,才能充分發揮提問的作用。物理學科知識比較抽象,很多學生認為物理學習很困難,對此,教師就可以借助提問來幫助學生開拓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文章主要以初中物理為研究對象,談一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提問藝術。
關鍵詞:初中物理;提問藝術;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7-0069-02
引言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開拓學生思維的基礎,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盡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提問的教學手段,但也只是簡單的教師問、學生答,并沒有真正發揮提問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改變提問的方法和思路,深入研究提問藝術,進而有效發揮提問的價值。
一、注重提問的啟發性
提問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從目前課堂提問來看,提問還未發揮有效的作用。在初中物理課堂上,很多教師都將教學重點放到了物理知識的講解上,課堂提問的機會是比較少的,即便是進行課堂提問,大部分也都是簡單的問題,無法調動學生的物理思維。針對這種情況,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改變提問題的思路,所提出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去進行深入的思考。
為了提高問題的啟發性,教師在提問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營造良好的提問氛圍。氛圍對課堂提問是有一定影響的,如果課堂教學比較沉悶,學生學生的興趣就會不高,在這個情況下,教師即使提一些啟發性的問題也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如果學生的求知欲比較強,在物理課堂上熱情高漲,在這種情況下提出啟發性問題就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為此,教師需要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這樣才容易取得良好的提問效果。二是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物理現象來提問,進而引導學生去思考。例如,在北師大版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筷子插入裝有水的透明杯中是什么樣子的,學生會發現從杯子外面看筷子就像折斷了一樣。這時,教師可以問學生: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錯覺呢?是什么原因導致筷子看起來像是折斷了一樣呢?三是注意問題的啟發性。在提問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問題來讓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初中物理“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由于之前已經學過平面鏡成像的知識,這時,教師就可以提這樣的問題:“當我們越來越接近平面鏡時,我們會發現自己在鏡中的身影越來越高大,這是不是和我們之前所學的平面鏡成像規律自相矛盾?”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就會將物理現象延伸到凸透鏡成像的原理上來。四是考慮問題的遞進性。通常情況下,在一節物理課上,教師都是圍繞一個主要的知識點來開展教學的,對此,在設置問題時,教師還要注意由淺到深,層層遞進,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步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識。
二、注重提問的候答性
只有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學生認真作答,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提問教學的作用。在提問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問的候答性。如果沒有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那學生所給出的答案可能并不完整或者不是很準確。這樣不僅很容易打消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會影響教師提問的熱情。因此,為了保證提問的有效性,教師還要結合問題的難度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對于一些理論性較強的問題,教師通常給學生留出一兩秒的思考和反應時間即可,如“什么是機械效率?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等。面對理論性較強的問題,學生不需要深入地思考就可以快速說出答案。而對于需要思考的問題,教師就需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考慮時間,讓學生先自己進行獨立思考。如果問題比較復雜,教師既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之后,前后桌再進行相應的討論,但是還需要注意問題思考的時間不宜過長。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在一個問題上不能浪費太多的時間,而且時間過長反而不利于學會思考。在課堂提問環節,教師候答是非常重要的。從初中物理提問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并沒有很好地注意問題的候答性。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思考的時間并不是很多,教師基本上都是讓學生直接說出問題的答案,這對于物理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說可能難度不太,但對其他同學來說難度就比較大,這樣下去,學生會越來越不愿意回答問題,從而影響學生物理學習的效率。
三、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權。因此,在課堂提問環節,教師需要考慮全體學生的感受,在設計問題時要保證問題的梯度,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進而使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獲。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設置討論環節。課堂提問的機會畢竟有限,不可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回答的機會,但是課堂討論卻可以使每個學生參與進來。在提問環節,教師只能檢查回答問題的學生的思考情況和對知識的把握情況,而對于那些沒有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可能并不清楚他們思考問題的結果,這也就可能存在一些學生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但是課堂討論環節可以讓部分學習比較被動的學生參與到問題討論中,這樣就可以推動學生學習。而且在小組討論環節,教師能夠直觀地看出哪些學生在積極討論,哪些學生沒有參與進去,這樣也就可以方便教師對哪些沒有參與問題討論的學生進行監督指導。此外,在提問環節教師還要注重問題的多元化。傳統你問我答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提問環節為了最大限度地兼顧全體學生,教師還可以采用各種不同的形式。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初中物理“光現象”時,在課堂提問環節,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圖的形式來作答。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平面鏡成像的具體成像方式等。又如在教學“簡單電路”,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畫電路圖。這種方式可以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提問環節中。
四、幫助學生克服提問的心理障礙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當教師提問時,學生總是會逃避教師的眼神,有的學生會直接低下頭避免教師讓自己回答問題。在課堂提問環節,學生為什么出現這種態度?這主要是因為在長期的課堂提問中學生內心形成了一種恐懼心理。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很重視提問的技巧,提問往往也都比較隨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沒有照顧到學生的情緒。可能在一開始學生回答問題還比較積極,但是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學生經常受挫,積極性自然也就降低了。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幫助學生改變這種消極的狀態,讓學生正確面對課堂提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來回答相應的問題,如果說學生每次所回答的問題都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那也很難說出問題的正確答案來,這樣不僅會降低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課堂時間。教師只有遵循因人而問的原則,才可以最大化地提升提問的效果。此外,教師還要注意把控好提問的時間。通常情況下,學生在課堂前15分鐘注意力會比較集中,越往后學生越容易倦怠。為了學生在課堂上始終集中注意力,在學生出現倦怠后,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到課堂上來。
五、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在物理教學中,除了教師課堂提問,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只有學生自己主動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多提問,教師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比較常見的生活現象中都蘊含著豐富的物理哲理。例如,萬有引力就是牛頓在蘋果落地的基礎上研究出來的;蒸汽機就是瓦特從燒水的過程中研究出的。但是對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可能無法從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小事中探尋到物理的奧秘。為此,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一些比較常見的物理現象,通過實驗的方式將整個過程展現出來。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就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大膽提問。二是讓學生大膽質疑。一直以來,學生都有一種“唯課本論”“唯教材論”的思想,對于教材中的內容,他們很少去質疑,也不去深究,往往只死記硬背,這樣對物理學習是極為不利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學生質疑的過程其實是對知識深化學習的過程。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初中物理“重力做功”時,教師就可以以發電站為例。眾所周知,一般水力發電站都是建在水壩上,水從高處落下時利用機械能和電能的轉換來進行發電。學生可能會問機械能和電能的轉換與重力做功有什么關系呢?這時,教師再引出重力做功的條件以及重力做功的條件限制,就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重力做功的理解。對于一些物理現象和問題,大部分學生都不太了解這其中所涉及的物理哲理,對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敢于質疑,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物理水平。
結語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但提問也不是簡單地問幾個問題,還要講究方式方法。教師要充分掌握提問藝術,這樣才能有效發揮提問的作用,學生才可以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收獲,從而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喬建平.提問有方,教學才能有效——初中物理提問教學簡析[J].魅力中國,2017(43):267.
[2]樊雅平,黃生學.初中物理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0(3):129-130.
[3]吐尼亞孜·尼亞孜.提問有方,激活思維——初中物理提問教學策略探討[J].魅力中國,2017(4):106.
[4]雷 霞,盧慕稚.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標準框架及特點分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20):84-86.
[5]邵元君,李秀云.淺析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及對策分析[J].新課程(中學版),2015(2):276.
作者簡介:崔立光(1983— ),女,吉林長嶺人,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