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摘 要:教學評價是通過量化對教學過程和結果進行價值性判斷的一種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和教學完善,它既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也能帶動教師的自我完善。而且基于評價產生的數據能讓教師進行判斷與反思,實現教師的二次成長。文章從評價目的、評價標準、評價結果三個方面來闡述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三點五心”教學評價模式的特點?!叭c五心”教學評價從“導學、自學、研學、固學、展學”五個維度對教師、學生、教學過程、教學結果進行多元化交互評價,提升課堂效率,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CIPP評價模式;多元交互式教學評價;形成性評價;“三點五心”教學評價;學科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7-0011-02
國際培訓、績效、教學標準委員會(IBSTPI)將優秀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分為五個維度:專業基礎、計劃與準備、教學方法與策略、評估與評價、教學管理,其中評估與評價是一個重要維度[1]。本文將從評價目的、評價標準、評價結果三個方面來闡述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三點五心”教學評價模式的特點。
一、明確評價目的,有的放矢
桑代克在其《精神與社會測量導論》中提出:“凡存在的東西都有數量,凡有數量的東西都可以測量。”
教學評價通過量化過程和結果進行起著“指揮棒”的作用,而當前“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的現象還非常普遍,當教師不能確定什么會在考試中被評價,認為提升學生考試分數的唯一途徑就是在類似考試的練習上對學生進行訓練,這樣過度的考試準備就發生了[2]。因此,評價的目的很重要。如果我們以考試作為唯一評價目的,那么應試教育就充斥著整個教學過程,學科核心素養也無從落實。
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3月18日全國思想政治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思政課有著與其他學科更為明顯的特點——為國家培養合格公民。因此,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在教學評價上的落實尤為重要,我們要通過教學評價體現價值引領。
斯塔弗爾比姆曾提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痹诖嘶A上提出了CIPP評價模式,分別是:背景(Context)評價、輸入(Input)評價、過程(Process)評價、結果(Product)評價[3]。
參考CIPP評價模式,“三點五心”教學評價有背景評價,分析在智慧課堂環境下教師所教學生的學情、教材的特點、本堂課內容在整本書中所起的作用,即瞄準三點中的“學生”和“教材”,將這些背景資料的收集從宏觀上去分析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否合理和具有針對性。
進行輸入評價,分析教師在智慧課堂環境下開發和利用哪些資源,基于資源和條件分析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高效。比如,學校側重希沃教學手段,實現學科和信息技術的融合,提高課堂效率,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上課時,通過“導學·時政引入、自學·翻轉反饋、研學·問題探究”等環節的實施,構建合理情境,基于情境提出問題,通過過程性評價觀察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應用問題的能力,發現教學中的問題。
最后,我們通過“固學·在線測試”的實施結果評價,通過當堂測驗或學生總結,評價教師的教學成效,考查本堂課的目標達成程度;通過“展學·拓展踐行”來考查學生的公共參與以及對自身公民身份的認同和責任的履行。
二、優化評價標準,有理有據
教學評價的本質是一種價值判斷,是研究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師要立住講臺,就需要教師對自身課堂進行反思和總結,從而實現二次成長。但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讓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客觀分析,會有一定的局限性,提高教師自評能力需要依據一定的規則和標準。雖然每位教師有教學風格的差異,但優秀評價標準的制定能做到“求同存異”。當教師將自己評價教學的數據記錄下來,并經常進行回顧與分析,會清晰地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改進策略,其教學能力和教學成效也會不斷提升。
公正的智能評價,關鍵在于關注學生的多樣性,評價學生表現的標準至關重要,缺乏評價標準的評價仍將是孤立的、片段性的活動[4]。
“三點五心”教學評價把整堂課細化成“課程性質、導學、自學、研學、固學、展學、課程主體”七個部分,通過不同分值的評價標準落實側重點。每一項都有具體的評分標準,呈現“多元、開放、包容”的“多元交互式”教學評價,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5],也讓教師有依據、有反思、有收獲、有成長。
“三點五心”評價標準把課堂教學過程分成“導學、自學、研學、固學、展學”五個部分。上課伊始通過“導學”由外入內,從課堂外引入課堂內,教師在每堂新授課前設置了“時政演講”這一環節,通過不到3分鐘的“時政演講”活動培養學生的政治敏銳性,通過課堂活動評價引導學生弘揚正能量,促進學生的表達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科核心素養能力與知識的學習并不矛盾,二者相輔相成,知識基礎的夯實是學生內化知識,形成知識體系的基礎。教師通過自學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學會自我賞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夯實學科知識基礎。
在情境基礎上設置問題,教師通過“研學”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學會互助評析,培養學生面對新穎復雜情境時提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把課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從學生的反饋中可知很多學生把知識獨立于情境之外,當考試的情境和課堂情境出現偏差時,學生就無所適從。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固學”檢測任務與即時反饋,了解本堂課的學習效果,讓學生通過練習使自己的知識學以致用,強調在真實情景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最后,通過“展學”由課堂內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三、落實評價結果,有始有終
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評價目的的確定、評價標準的制定最終還是為了收集信息,根據評價的結果改進和落實教學。我們依據教學評價的結果,能從三個方面發揮其作用。
(一)匯集評價,發揮導向作用
良好的形成性評價肯定有導向作用,它可以引導學生帶著目的去瀏覽教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梢愿鶕读x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引導并幫助學生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以及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
初三教師衡量核心素養水平與衡量學業質量水平的評價標準并不沖突,學科核心素養在一定程度上與學業質量水平是“根與葉,源與水”的關系,“三點五心”評價標準對于情境創設、目標明確、學生參與等要求與學科核心素養相契合,引導教師在基于生活創建情境、基于情境提出問題、基于問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下功夫。
在“三點五心”評價模式下,筆者構建過一個“長沙老城區改造修舊如舊”的情境,讓學生去回答長沙老城區改造的意義,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回答老城區的改造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更有幸福感、滿足感,保護了文化遺產,傳承了優秀中華文化,筆者通過學生與情境契合程度來評價學生的完成情況。在2020年長沙市初中學業水平測試中就通過湘雅醫院的修舊如舊從文化角度來考查其意義,可見課堂情境與考試情境有其一致性,教師通過平時的評價標準能讓學生內化知識,提升知識的可遷移能力。
(二)形成評價,衡量教學效果
教學的本質是“教”與“學”的統一,教學過程不僅要教師預設,也要學生生成,不僅是注重教師在課堂的完成情況,也要注重學生在課堂的提升情況。只有讓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是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三點五心”評價通過“學生參與面廣,學習熱情高,合作意識強,學習效果好”等評價標準強調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關注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為同一目標努力工作的效果,強調學生對自我的評價與反思,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可以在“展學”環節讓學生去寫關于“脫貧攻堅”的小文章,秉承著多元開放包容的原則讓學生從各個層面去拓展延伸,學生交上來的文章中就闡述到了“地攤經濟”“扶貧車間”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甚至也闡述到在新形勢和國際市場流通不暢的情況下如何擴大內循環,實現消費拉動經濟。這樣,通過課外的調查研究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
(三)分析評價,改進教學不足
教學設計的實施會因為學生自身的素質能力、參與意愿、教學環境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呈現的結果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教師可以從教學評價的反饋中找到其原因和依據,從而改進。
“三點五心”教學評價在教學環節的過程中對學生參與度、合作形式、評價語言、現場生成都有一定的評價標準,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數據突顯出本堂課的亮點、爆點、突破點,對教師和學生在改進課堂教學方面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教學離不開評價,教師只有在教學中通過評價分析學情,診斷學生達成預期目標的程度,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存在的優勢,才能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吸引力,才能更好地落實學科核心素養能力,有效促進師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美)Janes D.Klein,等.教師能力標準:面對面、在線及混合情境[M].顧小清,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王少非,等.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3]趙德成.促進教學的測驗與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4](美)Ellen Weber.怎樣評價學生才有效——促進學習的多元化評價策略[M].陶志瓊,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
[5]朱雪梅.“多元交互式”教學評價[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課題項目:此文系中央電化教育館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2017年度青年課題“智慧課堂環境下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研究”(174340002)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 亮(1982— ),女,湖南益陽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思想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