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新課程改革的影響,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強化訓練,還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使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交際能力得到不斷提升。本文從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入手,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希望能為初中英語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關鍵詞:思維品質;初中教育;英語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6-0024-02
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按照《課程標準》的指引,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重點關注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而英語思維品質是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向。所以,在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創設閱讀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對于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活動來說,教師在閱讀教學指導環節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能引導學生在英語語言情境下對相關英語閱讀內容進行分析,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英語文本中涉及的知識點,從而使學生對英語文化內容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進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效果[1]。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多媒體情境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有意識地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進行培養,強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
例如,在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單元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將“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作為主題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比如,教師可以創設相關的情境,即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現學生童年較為害怕的東西,如Thunder, bugs, snakes, big dogs等,然后組織學生回想自己的童年生活,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相關的句子,然后借助閱讀把握關鍵信息,并進行模仿表述,將英語閱讀文本中的主要內容以對話的形式轉述出來。學生可以在對話設計中適當地融入自己的經歷,如“Petunia, after reading the article, What did you find the author was most afraid of? ——Oh, After reading the article, I found that the author was most afraid of darkness in his childhood. What about you, Peter? Have you ever been afraid of the darkness? ——No, Petunia, I was not afraid of darkness. I used to be afraid of snakes.”在此過程中,為了有效地進行對話轉述,學生認真閱讀文本內容,從中提煉出了有價值的信息,并且基于發散思維訓練,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經歷,提高了自身的英語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2]。
二、實施信息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積極性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情境,對英語文本進行設計,可以采用語言描述和表演形式來展示。例如,在八年級的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甲詢問學生乙:“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學生乙回答:“I went to New York City.”此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關于紐約的一些照片,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并隨即播放旅游景點的幻燈片,讓學生用英文來回答問題,并在創設的情境中學習英語。語言的描述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導向作用,使教學情境更加鮮明,并且帶有學生的個人感情色彩。這樣,學生的主觀感受會得到強化,他們會形成一種特定的情感,并積極進入創設的情境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可見,教師根據文本設計教學內容,能夠使英語文本貼合生活主題,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對于文本中不必要的句子,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刪改,并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創設虛擬的教學情境,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優化閱讀問題引導,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有效的問題引導能培養學生對所學英語知識進行深入思考的意識,使其在有效閱讀的基礎上,加深對英語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在英語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對涉及的文本信息進行分析,并向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有邏輯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思考,從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和探究[3]。
例如,在組織學生對Will people have robots?這一單元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與智能機器人相關的文本,然后根據閱讀文章向學生提出引導性的問題,如“What do you think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s? Do you thin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s can replace humans as the main force of social work? Can you combin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and your own experience to prove your point?”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選取一個方向對英語文章再次進行閱讀,嘗試結合不同的論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能得到了良好的訓練。由此可見,優化閱讀問題指導有助于提升英語閱讀指導效果,實現預期的英語教學目標[4]。
四、開展閱讀游戲活動,突出學生思維創新性
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嘗試根據英語閱讀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游戲,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使學生能找準學習方向,提高英語閱讀綜合學習效果,保障學生的英語創新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教學游戲的設計方面,英語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游戲,從而充分發揮游戲教學的優勢作用,促使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興趣得到良好的培養[5]。
例如,在組織學生對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這一單元英語知識進行閱讀學習時,教師就可以設計與英語閱讀內容相契合的游戲。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一方面,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不同物品制作方法的英語文本內容,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另一方面,英語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在閱讀環節獲取的信息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在閱讀襯衫的制作方法后,在游戲環節,學生要簡單地繪制棉花、布等,并使用英語語言對襯衫的制作過程進行簡單的描述,如“The shirt is made of cotton.”“ Cotton cloth is made of cotton.”在此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參與繪畫游戲并使用英語語言進行表達,如“The mirror is made of glass. The glass is made of sand./The desk is made of? wood.”這樣,在游戲化教學的輔助下,學生能在參與英語閱讀的同時,主動思考不同物品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科學文化素養,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為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深入、系統的探究做出了積極的引導。
五、課外閱讀引導教學,增強學生思維深刻性
有效的課外閱讀引導能豐富小學英語教學內容,不僅能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在對比閱讀中進行深入思考,增強思維深刻性,還能使學生更深層次地針對英語知識的應用進行分析,真正彰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價值。因此,教師在英語單元教學中,可以對課外閱讀進行精心的選擇,并設置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的教學內容,對學生實施針對性閱讀指導。
例如,在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單元教學中,為了開闊學生的眼界,引發學生在閱讀英語文本的同時進行深入思考,教師可結合單元教學主題,向學生推薦“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governance”等方面的閱讀文章,以及涉及具體原因的英語文獻資料,并為學生布置課外閱讀學習任務,如“Comparing the text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 where do you think we should save our planet?”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對閱讀文本中涉及的主要觀點進行整合,并在對比分析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結? ? 語
綜上所述,在全面、系統推進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將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培養作為重點,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系統的探究,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逐步實現預期英語閱讀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黃順英.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05):64-65.
孫金松.初中英語有效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名師在線,2016(05):12-13.
方奕仁.關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研究[J].名師在線,2018(20):45-46.
汪建紅.淺談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思維品質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19):88-89.
王芳.預測思維品質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培養與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4):15.
作者簡介:胡孟柳(1981.12—),女,廣西鳳山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