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立足學科要求,設計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切身體驗,潛移默化地發展實踐能力。因此,將語文學科與綜合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勢。在本文中,筆者將以“走進故宮”主題活動為例,就如何開展基于語文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語文主題;走進故宮;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4-0016-02
引 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課程結構”部分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使學生通過體驗實踐活動,潛移默化地發展自身的實踐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學科,教學活動的實施應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的,同時要求教師將語文實踐作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2017年版)》中提出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的要求,呼吁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借助綜合實踐活動延伸、拓展學科教學,使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獲取有價值的學科知識,發展學科能力。基于此,筆者在實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時,密切聯系課程與語文學科的關系,挖掘語文學科主題,設計綜合實踐活動,以促進學生有效發展。《故宮博物院》是語文學科的一篇課文,在閱讀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學生認識了故宮,同時對故宮產生了探究興趣。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生觀看節目《上新了·故宮》,對故宮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同時,故宮是承載傳統文化的場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所以,筆者選擇“走進故宮”這一主題設計了綜合實踐活動。
一、確定活動主題
明確的活動主題是有效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和保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因此,在確定活動主題時,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和發展需求為依據。
在參與小學語文教學時,學生閱讀了《故宮博物院》這篇課文,他們隨著作者的筆觸游覽了故宮,對故宮形成了整體的認知,同時產生了探究興趣。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生會自主觀看各種各樣的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是大部分學生感興趣的節目。在課間活動時,學生會三五成群地對故宮建筑、故宮故事等進行討論。故宮是學生極為感興趣的話題,將故宮作為活動主題,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使學生通過收集信息、展現信息、豐富知識儲備,對故宮形成全面的認知,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發展自身文化品質。所以,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筆者確定了“走進故宮”的主題,希望學生在一探故宮究竟的過程中,豐富知識儲備,發展語文素養,塑造文化品質,也希望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向他人介紹故宮、宣揚中華傳統文化。
二、明確活動目標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語文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及實踐能力[1]。明確的活動目標是師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也是師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能夠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因此,在確定活動主題后,教師應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明確的活動目標,為學生指明實踐方向。“走進故宮”是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組織的綜合實踐活動,在長期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鍛煉了閱讀能力。筆者立足學生的發展情況,在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前設計了如下活動目標:(1)以“故宮”為主題,收集相關信息,厘清故宮的建造、發展歷史,總結故宮的建筑特色,分析故宮的歷史地位;(2)收集展現故宮的圖片、視頻等,欣賞故宮的景色,結合收集到的信息介紹故宮,加深學生對故宮的認知,同時使學生受到故宮美的熏陶,自然而然地發展審美能力、提升審美鑒賞能力;(3)學會利用各種途徑收集信息,掌握分析、整理信息的方法;(4)鍛煉語言應用能力,發展讀寫能力;(5)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共享信息,討論問題,學會合作學習,培養合作意識。
三、踐行活動過程
在確定了活動主題,明確了活動目標后,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策略開展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完成學習目標,實現自身發展。在組織“走進故宮”綜合實踐活動時,筆者采用了如下策略。
(一)展現活動主題,擬定小專題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參與主體,活動主題是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將活動主題展現給學生,可以使學生準確地把握活動內容,做到心中有數,為接下來有效地體驗綜合實踐活動打下堅實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生是通過與環境互動進行學習的。因此,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筆者一般會應用情境創設法,借助特殊的場景,自然而然地展現活動主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驅動學生自主體驗。
例如,在“走進故宮”綜合實踐活動的導入環節,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了有關故宮的視頻,按照《故宮博物院》中的游覽順序,介紹故宮中的各個建筑物,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通過體驗場景自主地調動已有知識儲備。在介紹完故宮后,筆者向學生提出了一些問題:“《故宮博物院》為我們簡單地介紹了故宮的建造特點及部分宮苑,相信很多同學已經從不同角度了解了一些關于故宮的知識,也十分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故宮的趣事。你們想知道故宮是什么時候建造的嗎?故宮是由誰建造的呢?故宮有哪些宮苑?在故宮中發生了哪些故事?”這樣的問題使學生把握了活動要點,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實踐興趣,為有效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做好了準備。
在學生初步了解了此次活動的內容后,筆者繼續向學生呈現“故宮的美學精神”“故宮的歷史發展”“故宮的文化因素”等小專題,引導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每一個專題,實現對故宮的全面認知。
(二)布置活動專題,學生合作學習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項較為復雜的活動,盡管其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但僅靠學生自己是無法有效地完成活動任務的,甚至部分學生受到自主學習能力的限制,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不僅不利于活動的順利開展,還會打擊他們參與活動的信心。針對這一問題,筆者會應用合作學習法,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為每個小組布置不同的專題任務,要求各小組成員圍繞具體任務收集信息、積極討論,通過完成任務,全面認知活動內容,同時鍛煉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
在確定了“走進故宮”活動專題后,筆者以合作學習小組為依托,為不同小組分派了不同的任務。在分派任務后,筆者要求各小組有針對性地收集相關信息、整理信息。以“故宮的美學精神”為例,在完成此專題信息收集任務后,為了提升學生的活動效率,筆者要求學生結合《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從故宮建筑特色入手,利用網絡、報刊等收集建筑信息,并合作分析收集的信息,提取關鍵信息,圖文結合地對故宮的布局、三大殿的建筑特點、故宮門及裝飾物的寓意等進行介紹。這樣,學生不僅切身體驗了生活,自主建構學習與生活的關系,還可以在大量信息的輔助下豐富知識儲備,開闊視野,同時潛移默化地鍛煉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三)展現活動內容,集體合作互動
學生的自主學習為有效地完成綜合實踐活動打下了堅實基礎。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在大量信息的輔助下,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表達欲望,想要將自己獲取的信息展現出來。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引導者,應立足學生的發展情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驅動學生將課前收集、整理的內容展現出來,與其他學生進行互動,在集體合作互動中實現對活動內容的深刻認知,提升活動價值。
例如,在開展“走進故宮”綜合實踐活動前,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收集和整理了許多信息,做好了參與課堂活動的準備。在課堂活動中,筆者繼續按照設定的專題,引導各小組進行展示。在課堂活動過程中,筆者設定了“故宮印象”“走進故宮”“欣賞故宮”等活動。以“故宮印象”為例,在這一活動中,筆者鼓勵選擇“故宮的歷史發展”專題的學生,將課前收集到的信息展示出來。因為有了課前的充足準備,這個小組在展示時利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從明朝遷都北京,建造故宮,到清朝繼續擴建故宮這一歷史角度展現故宮的建造、發展過程。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還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了課件,圖文結合地引導其他學生體驗故宮建造的不易,感受勞動人民的偉大。在這個小組展示信息后,筆者鼓勵其他小組就故宮歷史發展提出問題,接著,全班學生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一個個問題的提出,是學生自主思考的結果;一個個問題的解決,則是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提高的過程。如此,不僅可以使學生準確認知故宮的發展歷史,還可以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學生獲得了不同的體驗。因此,在各小組展示了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并進行集體討論后,筆者繼續設計任務,要求他們寫下自己的活動感受,實現情感的升華,同時鍛煉其寫作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雖然以學科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較為復雜,但學生參與其中,可以獲得綜合能力的有效發展。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科特點,挖掘活動主題,設計學科主題綜合實踐活動,立足學生的學習情況,設定明確的活動目標,引導學生圍繞不同的專題收集信息、展示自我,不斷豐富知識儲備。同時,教師應潛移默化地鍛煉學生收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
[參考文獻]
黃建平.淺談小學語文整合綜合實踐活動問題探究[J].學周刊,2018(35):40-41.
作者簡介:王城燕(1990.6—),女,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