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燕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普及和教育改革的有效落實,小學教學工作獲得了全面升級。并且,對小學數學學科而言,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發展真正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為了符合學生的實際發展特點,只有對游戲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效使用,才能夠在滿足小學生需求的同時,真正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欲望,從而推動學生數學應用能力有效發展。對此,文章主要探討的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應用游戲化的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1-0057-02
引言
對于我國的發展而言,小學生是基礎力量,也是后備軍,這就必須確保學生通過教師職能的有效發揮更加符合國家發展的實際要求。對此,有效將游戲化教學模式應用在小學數學學科中,能夠確保教學的趣味性,也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欲望。畢竟,游戲是學生的天性,而數學又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的學科,所以,教師可以在生活的情境下利用游戲來使學生的發展更具綜合性。此外,有效應用游戲化教學法也能夠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利用學生主觀能動性來促進數學應用能力有效提升。
一、合理設計游戲,以促進學生發展
一般情況下,小學分為五年制和六年制,而不管是哪一種年制,都證明了小學數學教學會陪伴小學生至少五年的時間。同時,在這五年的時間內,學生會由于自身年齡、心理的變化而產生外在行為的改變。因此,針對游戲設計而言,教師必須確保其合理性,這樣才能夠在游戲化的教學模式應用下,真正提高學生數學的應用能力和理解能力[1]。
首先,對低年段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且不太受教師的約束。對此,在設計游戲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就必須保證趣味性和游戲性,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教師所設計的游戲環節中真正融入游戲內,并利用游戲規則來約束學生的行為,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具全面性與合理性,以此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有效發展。例如,在教學“1~5的認知和加減法”時,教師一般會采取“抓小球”的方式開展游戲,所以教師必須確保學生在參與游戲活動時,能夠對游戲規則進行有效講述,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在游戲活動內真正提升能力。如教師可以規定學生在拿他人的小球時,最多只可以拿一個,然后每一輪只能交換一次,這樣在三輪過后,讓學生通過交換計算來確保自身的小球總數不超過五,這樣就能夠在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的同時,利用此活動來學習加減法的性質。
其次,對中年段的小學生而言,其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受教師的約束,這樣才能保證上課的實際效率。但是,此階段的學生仍然會存在著注意力不集中,且無法完全理解教師所講述的純理性概念的問題,因此在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要在利用游戲引導的過程中,依然使用簡單的話語,并保證學生可以對其概念進行有效探究,這樣才能夠使活動的開展更具針對性。例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時,教師就可以開展“找朋友”的游戲,并讓學生原地起立,然后由教師隨機點取一個名字讓學生說出自己在誰的身后、在誰的身前、在誰的左邊、在誰的右邊,再由這個學生點下一名學生并依次重復,這樣就能夠讓學生通過此種方式來逐漸認識到位置與方向的含義。而且,還可以通過游戲總結來引導數學概念,這樣就能夠在游戲的過程中,既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又保證學生對理性概念進行有效認知。
最后,對高年段學生而言,游戲教學模式的應用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同時也要有效學生的探究意識,這樣才能夠使游戲模式的應用可以更加有效,讓學生的發展更具綜合性。并且,教師也要注意到,高年段學生需要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促進自我能力有效提升,因此,教師設計游戲更加需要注重實踐性,否則就會導致游戲模式無法真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
二、確保游戲應用的尺度符合學生的發展要求
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自身并沒有較強的認知能力,而且也沒有建立起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所以在應用游戲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先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夠貼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和認知水平來確保游戲化模式真正適用于學生。同時,教師在應用游戲化模式的過程中,也必須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更要考慮自己所采用的教學模式能否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把握尺度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將生活實踐與數學知識有效聯系起來,畢竟數學知識既能夠體現理性的光輝,又能夠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具體問題。而利用實踐來對數學理論知識進行驗證,既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又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經驗[2]。除此以外,教師在應用游戲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必須對學生進行引導,保證學生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也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游戲化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夠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三、確保游戲的總體時長不會影響教學活動
教學的過程應該是由課前引導、課中講解、課后復習組成的,而要想滿足學生的整體發展要求,一節45分鐘的課,教師就必須合理地分配時間,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具科學性。對此,在應用游戲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游戲化模式應用的時間進行有效掌握,這樣才能夠使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合理。畢竟,如果教師單純依賴游戲化教學模式,就會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習的嚴謹性,而過于簡單的游戲也會缺乏挑戰性,這樣不僅會使學生覺得此類游戲十分無趣,甚至還會打擊學生參與數學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一般來說,游戲時間不應該超過課堂總時間的30%。這樣才能既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又鍛煉學生的能力,并且還可以保障整體教學活動的連貫性。
四、確保創設良好的游戲教學氛圍
良好的游戲化教學的氛圍是確保游戲化教學模式有效應用的前提。因為一旦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使用教學模式時沒有過渡,而是直接跳轉,就會導致學生在思維上沒有連貫性,甚至不知道為什么要開展這樣的游戲。并且,良好的游戲教學氛圍也能夠烘托出游戲的應用意義,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這能確保學生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真正實現全面發展[3]。畢竟,一個班級中,有內向的學生,也會有外向的學生,單純使用游戲化的教學模式的話,由于部分內向學生不擅長與他人交流,且不愿意參與集體活動,所以就難以滿足此類學生的發展要求。對此,營造良好的游戲教學氛圍,就能夠使這部分學生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五、確保游戲的創設符合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大的內驅力。游戲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依據課本當中的知識來創設一個更加合理的游戲情境,這樣讓學生進行自主探尋,就能夠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有效滿足學生的探索欲望,并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同時,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其實與數學教學有著相似的特性,因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游戲也源于生活,所以二者在本源上有著一致性,而且教師都可以利用生活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實際技能。例如,在學習“時、分、秒”時,為了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表盤的轉動來玩“圓圈抓人”游戲,在幾分鐘之后,學生就會發現,扮演秒針的學生,始終無法被“分針”和“時針”抓住,畢竟,“秒針”跑了一圈,“分針”只能挪一小步 ,而“時針”更是動都不能動。這樣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幫助學生理解時、分、秒的關系。
六、確保游戲的創設可以拓展教學的空間
游戲化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它能夠有效拓展教學的空間。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且學生只能夠在自己的座位上進行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促進能力的發展。因此,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真正突破傳統的教學障礙,并讓學生獲得新的體驗,這樣既能夠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性,又能夠實現在游戲創建時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從而就能夠在解釋學生思維的同時,真正利用數學游戲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并確保教學活動的實效性獲得提升。
結語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而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也能確保教學活動具有多元性。因此,在實際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則必須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應用,這樣才能確保該模式的使用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陶懷福.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9):281.
[2]肖 丹.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華夏教師,2020(19):56-57.
[3]郭增明.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1):235.
作者簡介:石 燕(1973— ),男,甘肅臨洮人,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