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的美術教學中,教師越來越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入。為了培養新時代優秀的人才,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了增強初中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將傳統文化融入初中美術教學勢在必行。文章對將傳統文化融入初中美術教學的意義、問題以及方法等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相關美術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傳統文化;問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1-0041-02
引言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就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并且使學生產生文化自信,從而更加熱愛祖國,樹立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做貢獻的理想。
一、將初中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意義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初中美術教師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美術教學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方面,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美術教學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比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閻立本的《步輦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等。其中,《洛神賦圖》設色明麗典雅,線條輕盈流暢,人物生動傳神,整幅畫卷充滿了詩意之美,初中美術教師帶領學生欣賞這樣的傳世名作,可以讓學生知道“春蠶吐絲描”的精妙,領會那“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之美,增長見識的同時豐富文化底蘊。另一方面,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美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術是一門藝術性質的學科,學習美術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的手腦協調發展。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思想精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古人對于美的認識、理解、闡釋與追求,可以豐富學生的審美觀念,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比如,唐代的王維既是詩人,又是畫家。他的《山居秋暝》之中有一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學生若能仔細品味賞析,就能想象出恬靜幽美的畫面,感受到一種幽靜、恬淡之美。蘇東坡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中,詩畫合一,意境高遠的美術作品不在少數。初中美術教師帶領學生多多賞析這樣的作品,學生能夠提高審美情趣,產生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決心。
二、傳統文化融入美術教學時存在的問題
(一)美術教科書所涉及的傳統文化內容較少
我國的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底蘊,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初中美術教學不僅是中國教育的需要,也是學生學習的需要。然而,當前的美術教科書所涉及的傳統文化內容較少。這樣就導致有些照本宣科的美術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入,同時,學生難以充分地了解傳統文化與美術的聯系,難以提高審美鑒賞水平,難以產生文化自信。比如,有的人將建筑比喻成一首凝固的詩。因此,在教學中國古代建筑的時候,初中美術教師如果有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就可以帶領學生欣賞凝聚了中國古人審美和智慧的中國古代建筑,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會油然而生。
(二)家長和學校不注重美術教學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家長非常重視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成績,這使學校逐漸淡化了美術等所謂副科的教學。比如,有的學校干脆直接讓班主任任教美術科目,組織學生簡單地畫些圖應付了事。而且,一些美術教師的專業素質很差,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和傳統文化之美,這嚴重影響了美術教學的質量。部分學校具有很強的功利性,認為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文化課程上。因此,美術課的教學時間被壓縮,學生美術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學生無法充分理解美、感知美和創造美,這也導致我國的傳統文化無法有效傳播。還有一些學校的美術教師只注重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他們雖然讓學生學習美術,但是不重視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
(三)教學方式枯燥乏味
初中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可是有的美術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過時了,美術課枯燥乏味,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當前的美術教學內容大多是相關人士的欣賞和評論,教學資源過于分散,不利于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很難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同時,大多數美術教師都非常注重向學生傳授美術理論知識和美術技能,他們完全忽略了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創新。這樣,美術教師不僅難以向學生介紹中華傳統文化,而且美術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如果學生無法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那么,就算一些學生掌握了某些繪畫技巧,他們創造的藝術作品也是缺乏生命力和活力的。筆者在接手江蘇省泰州市康和實驗中學的美術教學工作之前,學生雖然能夠畫一些作品,但作品缺乏神韻和靈氣。
三、將初中美術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的方法
(一)初中美術教師應選取整理合適的素材進行教學
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術資源,鼓勵學生積極投身美術研究,使學生樂于接受美術教育。一方面,初中美術教師要豐富初中美術教學的內容,積極收集我國傳統文化中與課程有關的材料,并將之融入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在選擇與課程相關的傳統文化資料時,應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適當結合當地的傳統文化資源,并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適當取舍。另一方面,初中美術教師要高度重視傳統藝術中美術資料的整理。為了激發學生對初中美術課程的興趣,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初中美術教師在上課前要認真整理所收集到的資料,做到有序、詳略得當,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很高,而且對初中美術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初中美術教師應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正確高效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關鍵。初中美術教師還應努力優化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方法。要想讓初中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獲得良好的美術學習效果,初中美術教師先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中華傳統文化。比如,在教授國畫的相關知識時,初中美術教師可以將中國古人對色彩的稱謂引入課堂,如胭脂紅、天青色、黛藍色、月白色、妃色,等等,這些顏色,光看名字,學生就能感受到一種美,而其中古人的風雅與智慧,更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另外,傳統文化通常以國畫、書法等為載體,通過這些載體,初中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其中的美術價值,幫助他們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比如,中國古人在繪畫的時候通常講究留白,留白不僅可以讓畫面更協調,還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初中美術教師帶領學生欣賞這些作品,學生不但可以學習到古人高超的繪畫技巧,還可以明白古人的智慧。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非常豐富,美術教師要充分挖掘美術作品中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深刻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讓學生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三)美術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提高初中美術教學質量
首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初中美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游覽一些文化古跡,或去博物館、美術館看藝術展覽等,這樣可以使學生更真實地體驗美術的發生,并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其次,美術教師可以設計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讓學生自主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傳統文化資源,以鼓勵學生重新認識和感受傳統文化,確保學生真正地熱愛傳統文化,熱愛美術課,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最后,美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拜訪當地某位美術家,讓學生得到更專業的指導,從而更充分地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同時,這也是傳統文化與初中美術教學融合的一條新思路。
(四)初中美術教師可應用現代網絡技術提高美術教學效率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普及,教師可以建立在線教育模式,創新美術教學方法,為師生之間的交流建立新平臺。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初中美術教師應重視傳統文化對美術教育的影響,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傳承意識。總之,傳統文化與初中美術教學相融合,將成為促進美術學科發展的重要力量。初中美術教師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許多能夠反映傳統文化特色的藝術品很難讓學生當面觀察和學習。教師可以使用在線平臺通過視頻展示這類藝術品。如果要實現藝術欣賞與精神修養的融合,教師必須充分把握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在教學設計中探索教材所包含的精神元素,了解學生對美術學習的需求,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并采用多種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材是教師教學的必要材料,也是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要根據教材授課,利用多媒體、與實際生活聯系等方式豐富美術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學生對傳統文化更加熱愛,并立志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將初中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合起來是提高初中美術教學質量,鼓勵學生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學生對美術科目興趣、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培養具有文化自信和審美能力的新時代人才,初中美術教師必須將傳統文化和美術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在初中美術學習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并調動學生學習美術這一科目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參考文獻]
[1]郭海貝.探究中國傳統藝術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9(17).
[2]賈 潔.對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探究[J].才智,2020(3).
[3]顏珊珊.立德樹人——融德育于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4(8).
作者簡介:姚文密(1986— ),女,江蘇泰州人,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