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花
摘 要:在新課改政策逐步落實與發展的推動下,我國教育領域愈發重視對教育方式的有效變革。對數學概念進行重點教學,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內容,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將自身的教學思想與理念進行有效轉變,使用科學的策略為學生講解數學概念,從而獲得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年級;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研究
在新課改的教育政策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模式已然落后于時代以及教育領域發展的趨勢,需要逐步探究出與教育現狀相契合的教育策略。小學數學課程內容對學生邏輯意識的要求較高,學生在學習時需要靈活地轉換自身思維。基于此,教師要重視概念教學,使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向學生講解數學概念內容,使其能夠對數學課程有更加深入、透徹的理解,達到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一、當前小學高年級數學概念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采取忽視的態度
現階段,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數學知識內容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對傳統數學教育模式的應用,自己在講臺前向學生講解數學相關知識與概念,只是讓學生聽從教師的指導,并手動記錄課堂上的內容,教學模式機械化特點過于嚴重,無法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學生對數學課程缺乏學習興致,自然也對數學概念缺乏關注,因此很難獲得優質的數學概念教學效果,最終導致學生學習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數學課堂缺乏情境設立,互動過于稀少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高年級數學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只重視數學概念內容以及知識內容的教授,然而,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與溝通的重要意義認知程度嚴重不足,班級內的學生長時間缺乏學習方面的交流,難以互相取長補短,也難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鍛煉,最終無法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在小學高年級數學中實施概念教學的具體措施分析
(一)應用概念教學法,重點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以及創新意識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數學課程內容時,如果使用陳舊、單一的數學教學方法,難以獲得理想的數學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注重應用多種多樣的數學教學方式。科學實施概念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打牢數學基礎,使學生能夠在頭腦中形成良好的數學知識框架。如果學生難以對數學概念有透徹的理解,在對一些數學定律以及數學法則進行學習時,往往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對數學概念內容的理解、數學學習效果的優化以及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都具備關鍵性意義。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針對“分數”方面的數學內容進行講解時,首先需要使學生理解什么是分數,教師可以在課前精心準備一份PPT,并在數學課堂上向學生展示。教師可以在多媒體屏幕上為學生展示一個圓形蛋糕,之后教師可以用簡單的動畫為學生演示“切蛋糕”,將蛋糕平均分成8份,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如果我現在吃了其中一份,那么我吃了這塊蛋糕的幾分之幾呢?”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教師所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待學生研討結束后正式引入分數的概念,使學生能夠對課程中的概念知識有直觀且形象的認知,更加透徹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概念。
(二)組織學生參與到數學實踐活動中,以此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記憶與理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想要促使學生對數學教學概念有深刻的理解與掌握,就要重點落實實踐教學方式的合理化應用。教師在數學課堂上為學生講解數學概念時,可以首先為學生演示數學概念的演變過程,適當地為學生創設情境。此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行感知概念的由來,以此深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例如,小學數學教師針對平行四邊形、梯形這部分數學課程內容進行講解時,可以先為學生講解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概念,之后,教師鼓勵學生自行繪制平行四邊形、梯形,以此加深學生對課程概念內容的理解以及應用能力。在后續遇到相關問題時,學生可以快速聯想到本節課的概念內容,從而準確找出兩種四邊形分別具備的特點,更加迅速靈活地解決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
三、結語
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數學課程內容的過程中,要重點針對數學概念的內容進行講解與傳授,使用優質的數學教育方法向學生講解數學概念內容,為學生在數學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能夠從小在頭腦中建立完整且優良的數學思維框架,對數學課程內容的整體脈絡有清晰的認知。應用科學的方式向小學高年級學生講解數學概念內容,能夠使其在日后面對數學課程內容以及與數學相關問題時能夠快速、靈活地轉換思維,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為其之后的數學學習以及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伯軍.淺析小學高年級數學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8):87.
[2]李宗藝.小學高年級數學概念教學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
[3]陳淑娟.深入淺出 深度學習:小學高年級數學概念教學的創新實踐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2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