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偉
摘 要:估算學習是小學數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計算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被忽視,沒有系統細致地進行教學,所以我們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感,養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估算;數學素養
數學是一門蘊藏無限魅力的課程,它嚴謹、和諧、趣味……學生在不斷地學習中提高了數學能力,提升了數學素養。而估算意識的建立能有效地發展數學素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也強調了估算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估算的作用,沒有系統細致地進行教學,學生也不夠重視。所以從小學低年級起我們就要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它逐步成為學生學習、生活自覺使用的策略,形成良好的品質。
一、整體把握教材,潛移默化滲透
在傳統的教學中,雖然估算作為必學的內容,但是老師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沒有把它作為一種重要能力來培養,只在教材涉及時一帶而過,沒有體現估算的價值。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教好估算,首先要從思想上重視,其次不應僅局限于自己所教的年級段,對小學六個年級的內容要都研究透徹,做到心中有數。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設計估算內容,不僅僅是教材中要求的環節,在沒有強調的內容里也可以涉及。經常引導學生用估算的方法對問題進行預判,對規律進行猜想,對結果進行檢驗……通過日復一日的教學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中,課本中驗算的方法是再乘一遍,看兩次的積是否一致來判斷對錯。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通過估一估來簡單判斷,如298×3這道乘法的驗算,因為298介于200和300之間,所以計算的結果應該在600到900之間,同時298更接近300,所以結果應該更接近900。通過簡單的估一估,學生對積的范圍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即使還沒驗算,有些錯誤也能及時發現。
二、感悟估算價值,激發使用意識
在生活中,估算和精確計算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通常估算更方便、更快捷。當一些問題不需要精確計算時,用估算也顯得更合理,大家也更樂于主動去使用。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就要讓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價值,有了對比,學生才樂于在解決問題中使用估算。所以教師就要創設條件,在課堂中多讓學生體會感悟,不斷激發他們的使用意識。
例如,在除法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小王5分鐘打500多個字,小李8分鐘打700多個字,誰打字更快些?分析這道題,雖然有數量,但沒有具體的數據,這個時候無法進行精確計算,那怎么判斷誰快誰慢呢?估算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通過估算,很容易發現小王每分鐘打100多個字,小李每分鐘打不到100個字,這樣就能比較出小王打字速度更快些,也讓學生體驗到估算能快速方便地解決問題,從而樂于使用估算。
三、積累估算方法,增強應用能力
了解了估算的價值,學生有了使用的意識,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細致地指導,因為估算雖然是大致推算,但不是隨意猜想,毫無根據地瞎猜往往與實際結果大相徑庭。那怎樣才能使估算更合理和更精確呢?需要教師對學生估算的方法進行指導,讓學生對不同問題積累不同的估算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1.在計算教學中
計算中經常用到估算,方法有多種。可以是四舍五入湊整法計算:如一盒鉛筆18元,王老師帶了100元,能買到5盒鉛筆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思考18<20,20×5=100,所以18×5<100,能買到。也可以根據運算性質進行估算:如比大小,480÷6○480÷8,這里可以根據被除數相等,除數越大商越小,不計算直接估計出480÷6商更大。還可以根據尾數變化來估計:如在計算243-57豎式計算中,有個學生得數194,這時根據尾數3-7不夠是13-7=6,只用估算個位就能判斷出結果算錯了。
2.在生活實際中
如估計旗桿的高度、1個蘋果的重量、一間教室的面積等,這時候可以利用參照物像身體尺、已知物品的信息、生活常識等來估測。估計大數量物品的數據:如1000張紙有多厚,2千克黃豆有多少粒等,可以先測量一小份物品的數據再推測估計,如先測量50張紙的厚度再乘20,稱重10克黃豆有多少粒再乘200。在此過程中也不斷發展學生的數感。
3.在綜合運用中
解決一些綜合問題時,往往需要靈活運用,如去旅游時估計帶多少錢,這時候就要盡量將每項開支往大數估,這樣才能保證帶的錢夠用。又如,根據一些統計結果進行估計時,可以觀察數據的特點,在合理的范圍內估計。再比如,元旦時布置教室,需要多少張彩紙,多少條彩帶等,通過簡單測量,同時還要將一些知識綜合起來進行估計。
四、堅持估算習慣,發展數學素養
學生有了估算意識,會靈活運用估算方法后,還要堅持使用估算。在數學學習中、在生活應用中都能夠自覺主動地通過估算解決問題,使之成為一種習慣。在碰到問題時,潛意識里就想到利用估算來推算解決。在不斷應用中,學生的數感進一步發展,對數量數據更加敏感有數,數學素養得到培養,成為一種終身受用的策略,對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醫生測量脈搏時,通常用手按住病人的脈搏默數30秒就可以知曉病人心跳是否有問題,因為通過測量30秒內的脈搏數可以估測出1分鐘的脈搏數,既快速又方便。又如,同學們要步行去少年宮參加下午1點開始的活動,幾時出發合適呢?需要學生利用路程遠近,和平時走到學校的時間對比估計,加上路上紅綠燈的考量等綜合推算出大概幾時出發就可以。這些生活中的應用都是長期積累后的靈活運用,有了估算的習慣,養成數學的素養,最終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學生估算品質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不斷將估算教學融入平時的教學中,將估算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最終使學生成為具有數學素養的人,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