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鴻
摘 要:小學作為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基礎階段,對培養學生的思想、行為習慣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其博大精深的豐富內涵,對學生個人品質和思想的培養有著很好的導向作用。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精華,將其與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能夠更好地優化小學語文教學,同時也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中國歷史中的優秀思想觀念,對道德、思想、行為等規范具有較好的總結,加快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入,對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認同感、國家民族認同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對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很好的引導作用。
一、中華傳統文化概述
中華傳統文化不僅僅局限于其內容本身,更是中國歷史的集合寫照,體現的是儒家、墨家等不同派別的古人的不同思想,是古人文化和智慧的結晶。優秀的傳統文化能為國家的發展和延續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是一個國家的信仰。
二、對小學生灌輸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歷史的積淀,所遺留的是從古至今的優秀內容,對人的正確價值觀念的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形成優秀的品質,同時也有利于小學生三觀的樹立。如今的學生正處于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從豐富的渠道中所獲取的信息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正在興起的多元文化在不斷弱化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因此,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教育之中,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認知,同時也使得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灌輸傳統文化的方式
(一)在文字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人類文明的延續得益于文字的誕生,而漢字作為從古延續至今的文字之一,承載的是無數先輩的智慧。同時具有悠久歷史的漢字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一系列的發展與演變,如今的漢字在繼承古老漢字特征的前提下也出現了不同含義。文字教學中對其意義、構詞方法、古義以及典故等傳統文化進行講解,使文字教學與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結合,豐富學生學習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1]。
在講解文字時可根據它的構詞技巧給學生引入相應的傳統文化。比如,在講解文字“孝”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其構詞特點,把“孝”的上下部分進行拆分,來表達“孝”這個詞的含義,即子女要尊重贍養老人。然后教師可以結合“孝”的這一含義,結合歷史典故,引入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尊敬父母和老人的優秀品格。
(二)在古詩詞鑒賞中滲透傳統文化
不論是小學階段還是中學階段,古詩詞一直是語文教育的一大重點,古詩詞作為從古延續至今的文化瑰寶,其精美絕倫的辭藻和作者無與倫比的情感表達能力都能夠讓人獲益匪淺。而詩詞作為古人表達思想的一大載體,其內在的優質思想能夠使閱讀者獲益匪淺。對古詩詞進行賞析、講解,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古詩詞也能夠反映出大量的傳統文化,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滲入詩詞鑒賞中,在對古人的思想進行講解的同時,介紹所涉及的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詩詞閱讀的興趣和對作者思想的了解,同時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優秀傳統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能夠更加豐富和完善自身的思想和行為。小學作為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奠基階段,老師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知識點的傳輸,更應該注重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在講解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人格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健康積極的人格。
比如,在對《贈汪倫》進行賞析時,教師可以結合詩詞的背景以及詩詞本身對景物和動作的描寫,首先分析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深厚友誼,并總結出汪倫對好友離別的不舍,以及李白對與汪倫之間友誼的看重。然后老師根據《贈汪倫》中對友情的描寫,引入優秀傳統文化中友誼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在加深對《贈汪倫》這首詩詞的理解的同時,強化對友誼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真正的朋友不會在你窮困潦倒的時候離你而去,也不會在你風光得意之時對你阿諛奉承,從而對友誼有新的認識[2]。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使其樹立正確的三觀意義重大,小學教學中應當加強對學生正確觀念和人格的塑造,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對知識點的灌輸,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引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等方式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講解,使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同時也使學生擁有更加正確的三觀和人格。
參考文獻:
[1]杜麗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科學咨詢,2018(33):85.
[2]許秀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現代教學,201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