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國 魏麗
摘 要:“以生為本”是素質教育背景下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具有突出學生教學主體性、激發學生課程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教育作用,因此,如何在課程教學中落實“以生為本”教育理念成為新課改視域下各學科教師重點思考的課題。結合具體教學案例,以初中生興趣、身體、意識特點為出發點,探索“以生為本”教育理念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有效實踐路徑,以期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更好地培養初中生的體育素養。
關鍵詞:初中體育;以生為本;實施路徑
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初中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與優化,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仍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體現,普遍存在教學形式、內容、目標與學生實際學習需求不符的情況,影響了學生體育課程學習的效果以及體育素養的發展。為了使初中體育真正以學生需求為核心展開教學,最大化發揮體育學科教學的作用和價值,教師應積極思考“以生為本”教育理念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施路徑,對現行體育教學模式進行豐富與創新。
一、以學生興趣特點為本,開展趣味式體育教學
在“以生為本”教育理念指導下,體育教師應深入分析當前學生群體的普遍性興趣特點,并以此為切入點,將學生感興趣的元素與體育教學相融合,從而顯著提升體育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主動、認真地參與到教學中,從而實現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升。
以“原地側向推實心球”教學為例。在熱身環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跟隨音樂伴奏一起跳時下網絡最流行的舞蹈以學生感興趣的潮流化運動形式,代替傳統的課前熱身活動。授課環節,教師可以在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技術特點的基礎上,將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絕地求生”游戲相結合,開展情境式、趣味式體育教學。例如,根據課程教學標準,在與學生距離適宜的地面上畫一個正方形,并進行如下游戲情境創設:“現在同學們已經進入到決賽圈,最后一支小隊就藏在教師標出的區域內,同學們只需要‘手雷(實心球)以原地側向的方式準確投入到目標區域,就能夠消滅敵人,成功‘吃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紛紛沉浸到趣味式的體育教學情境中,積極、主動、認真地進行課程學習。
可見,以學生興趣特點為本,開展趣味式體育教學,是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徑[1]。
二、以學生身體特點為本,實施分層式體育教學
因材施教是“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學生身體特點為出發點,實施分層式體育教學,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從而在不損傷學生身體的情況下,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最佳的體育鍛煉效果,獲得最豐富的學習體驗,從而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實現體育教學質量與效果的全面提升。
以“中長跑”教學為例。在正式授課時,教師應結合之前掌握的學生身體特點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并制訂相應的訓練目標,如將身體素質優秀的學生分為一組,并提出教學目標“在教學大綱規定時間內完成訓練項目,并盡可能提高成績”;將身體素質普通的學生分為一組,并提出教學目標“盡可能在教學大綱規定時間內完成訓練項目,若不能按時完成,超出時間不得超過30s”;將身材較胖、體質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并提出教學目標“無須計時,只需完成項目即可”。與此同時,教師可進行全程伴隨跑,不斷給這些學生加油,講解中長跑技術要領,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當所有學生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后,教師應及時進行表揚,并在后續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情況合理地提升每組學生的訓練目標,使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都能夠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2]。
三、以學生意識特點為本,進行延伸式體育教學
初中生普遍存在自我管控意識薄弱的意識特點,在脫離學校教學環境后,容易忽視體育鍛煉,從而影響體育教學效果。在“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體育教師應以學生的意識特點為出發點,通過科學布置課下體育鍛煉任務,實現體育教學向學生日常生活的延伸,從而引導和監督學生持續進行體育鍛煉,使學生逐漸體會到體育運動對身心發展的作用和意義,從而自主形成主動鍛煉的體育觀念,凸顯體育教學的作用和價值。
以“花樣跳繩”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布置“每天跳繩200下并借助KEEP手機軟件打卡記錄,然后將打卡截圖分享至師生微信群”的課后體育鍛煉任務,并將任務完成情況與期末體育成績和學生評價相聯系。在教學任務的引導及相關措施的約束下,每個學生都會堅持每天跳繩。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會發現:跳繩不僅使自己的身體素質得到顯著改善,還能夠有效緩解學習壓力,于是便由被動鍛煉轉變為主動鍛煉,進而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基于“以生為本”教育思想的指導,通過延伸式教學形式,使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的作用與價值,從而主動改掉惰于體育鍛煉的意識,形成積極向上的體育觀念,切實落實新時期體育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師應深刻意識到“以生為本”教育理念對于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并在教學過程中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身體以及意識特征,通過趣味教學、分層教學和延伸教學,實現“以生為本”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實現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潘秋月.初中體育教學中以生為本的有效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4):18.
[2]高海霞.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