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當代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認識到數學文化也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在教學過程中留出一部分時間滲透數學文化,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摒棄以往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模式,通過數學文化的滲透,提升學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并能在數學文化的幫助下促進新型課堂構建,讓數學文化發揮出應有的教育優勢。
關鍵詞:數學文化;初中課堂;有效對策
數學文化充分滲透到數學課堂是回歸數學的本質,幫助初中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發展觀念,也是增強數學課堂趣味性與靈活性的需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數學文化在數學課堂中滲透不足的原因,隨后提出數學文化進入初中課堂的有效對策。
一、數學文化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缺失的原因
1.教師水平不足
教師作為課堂的領導者,文化素養直接影響數學課堂上數學文化的滲透程度,以及學生對數學文化認知程度的提升。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課堂上,調查分析發現,有將近30%的數學教師認為在數學課堂上滲透數學文化是沒有必要的,而且還浪費教學時間,學生只需要掌握數學知識就可以。出現這種思想的原因有兩種:其一,教師本身的數學文化匱乏,很難認識到數學文化的重要性;其二,當代數學教師的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很難把與傳授知識無關的數學文化加入課堂教學中。
2.滲透不夠全面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很多教師認識到數學文化的重要性,也愿意滲透在課堂中。但是在滲透的過程中,很少滲透那些具有歷史年代的數學文化,而是根據所學的知識簡單滲透一下歷史文化,例如,在即將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只是簡單地講解一下勾股定理的發展史,然后再介紹一下勾股定理的問世背景,學生在這種數學文化傳授下很難真正理解勾股定理的數學文化,所以對數學文化滲透不夠全面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
二、數學文化進入初中課堂的有效對策
1.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
對于初中數學教師來說,他們的文化素養才是體現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基礎。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初中教育階段的不斷推進,對現有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擁有專業的教學水平,更要有相對完整的文化造詣。要想數學文化能夠充分融入數學課堂,并在數學課堂上發揮其特有的優勢,數學教師就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在業余時間養成讀書的習慣,通過國內外的各類刊物、論文、雜志等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通過長時間的積累,教師也能在讀書中變成一個更具學識魅力的教育工作者。與此同時,數學教師在通過閱讀、查找資料等方式汲取數學文化時,最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與時俱進,通過初中教材中的內容以及當代學生的發展需求、學習需求,把數學文化與社會背景互相結合。教師在學習數學文化時,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例如,定時開展數學文化調查,與其他學校的優秀數學教師共同探討、交流,學習他人的優點,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情懷。
2.在課堂中充分融入數學文化
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認識到數學文化走進數學課堂的重要性,不僅能對學生產生偌大的影響,對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能提供不少幫助。由于數學文化在融入課堂的過程中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數學教師首先可以采用數學文化史的介紹,把數學文化融入課堂中。例如,我國的現代數學歷史是在17世紀,也就是遙遠的300年之前,從笛卡爾到帕斯卡,再到牛頓的微積分理論,都為我國數學的發展和其他學科的發展奠定了發展基礎。再加上初中數學內容的數形結合理論蘊含著無數文化生機,這些都是古人留給當代人們的寶貴財富。初中數學不同于小學,隨著文化量的擴充,涉及面也變得越來越廣,包括函數、方程、幾何等,所有知識內容都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所有知識中也蘊含著很多數學文化,例如,在學習關于黃金分割內容時,教師可以把黃金分割的概念拓展到生活中,例如音樂、軍事、美術上,通過這種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認同感和自主探究欲望。教師還可以增加一些數學故事的講解,讓學生背負使命感和責任感,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當代學生艱苦奮斗、自強不屈的學習品質奠定基礎。
總之,數學文化是在數學發展中沉淀下來的一種特殊文化形式,教師要認識到數學文化對學生的推動作用,學生在了解數學文化過后,更能加強數學知識的掌握,同樣也遵循了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下所要求的新型課堂和新型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顧建華.基于數學文化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
[2]王惠紅.淺談初中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文化與教學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
[3]王昌桂.基于數學文化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
[4]王新宇.基于數學文化視角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J].數學教學通訊,2017(23).
作者簡介:張希(1993—),女,漢族,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中教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