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紅
摘 要:小學階段,計算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其進行科學培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保證學生更為高效地參與數學課堂學習。分別從數學基礎、學生口算能力、自主探究和計算習慣四個角度綜合探究對學生進行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需要對學生計算能力進行科學培養,保障學生數學計算的準確性和高效性,進而強化整體教學效果。為了進一步明確如何對學生計算能力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特此進行本次研究工作。
一、夯實學生數學基礎
在對小學生進行計算能力培養時,基礎知識應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基礎性價值,教師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培養,從兩個方面開展具體作業。首先需要以數學規律、公式、概念等基本理論知識為切入點進行教學,確保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基礎知識,并對其進行合理應用。教師需要深入剖析相關理論知識,確保學生可以對其進行科學推理,強化學生反思能力,為提升學生計算能力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1]。其次,教師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法則和算理,例如,括號法、小數點移位、破十法、湊十法等,確保學生能夠靈活解答數學計算問題,進而保障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更為有效的應用,對其計算過程進行合理的簡化,使其計算結果具有更高的精確性。
二、強化學生的口算能力
口頭計算對學生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科學培養具有重要的價值,教師需要合理優化教學手段,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練習相關問題,確保課堂教學有較強的趣味性。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計算方法的科學講述,注重口頭計算中簡便運算的具體應用。口頭計算的合理優化,還可以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自身運算能力進行科學展示。在學生進行口頭計算時,教師和家長還需要對其進行及時有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在計算中有更大的信心。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時,需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合理應用,使其在應用中能夠找出問題,并對其進行深入探究,確保能夠更為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時,自主探究法的合理應用可以使學生自我探索精神得到更為充分的發揮,進而確保小學數學教學具有更高的科學性,應用得到更為充分的體現。因此,教師在具體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需要對自主探究法進行合理應用,使教學活動具有更高的科學性。自主探究性教學可以使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更為充分的發揮,進而促使學生有更大的學習進步,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科學應用自主探究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優化學生計算習慣
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審題習慣的科學培養。在學生解答數學問題時,合理優化審題環節可以使學生的錯誤得到有效避免。學生在審題時,需要找出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進而確保正確解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明確審題的重要價值,同時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審題方法的科學培養,確保實現學生審題能力的有效提升[2]。其次,需要對學生進行檢查習慣的科學培養。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兩個方面進行嚴格檢查。其一為題目抄寫的正確性。在檢查時,必須確保逐步檢查,檢查題目中數字的正確性,進而保障學生在后期的正確計算。其二為計算結果。在對計算結果進行檢查時,教師通常選擇使用估算法、逆運算、重算法和筆算法等多種驗算方式。其中,重算法是重新計算一遍原題,并對兩次檢查結果進行對比。估算法是對其計算結果迅速估算,確保能夠高度符合題目大意。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打草稿習慣的科學培養。學生進行數學練習時,需要準備數學草稿本,對每一道題進行驗算,在具體演算時,需要標清題號;在具體書寫時,需要嚴格遵循書寫規則。通過該方式的訓練,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出錯率,確保對學生計算能力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最后,在學生使用計算器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避免學生對其過于依賴,要求學生盡量減少使用計算器的次數,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五、結語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要通過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強化學生的口算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優化學生的計算習慣,科學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強化學生的數學素養,進而使其高度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陳永明.核心素養背景下提升小學生運算能力教學策略分析[J].讀天下(綜合),2020(14):1-2.
[2]李文永.淺析小學數學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