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摘 要: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兩項內容有比較密切的聯系,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將這兩者結合起來。讀寫結合教學法的開展能夠給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極大的幫助。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教育教學
閱讀以及寫作分別是輸入以及輸出知識的過程,所以兩者的結合有較強的必要性。應用這種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將語文知識當作一個整體,而不是割裂地看各部分知識。讓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認識更全面,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一、借閱讀積累素材
閱讀這部分內容是學生每天都需要接觸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對課文進行分析。而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多個專家精心挑選的,所以有文質兼美的特征,價值非常大。學生應該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重視積累,給自己的寫作提供充足的素材。在寫作的過程中,素材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是否能寫出一篇質量上乘的文章,最基礎的就是有足夠的素材。而從閱讀學習中積累素材是非常方便的一種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做好引導,比如講到一些比較優美的段落時,可以鼓勵學生將其摘錄下來[1]。例如,在《鄉下人家》這篇課文中,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將描寫鄉村美好風光的句子勾畫出來,自己制作一個摘錄本,將這些句子記下來。再如《觀潮》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在讀哪些句子時,眼前顯現出具體的畫面及這些句子的特點。這樣一來,也可以讓學生明確在描寫具體事物或者場面時,一定要抓住其具體的特點,這樣才能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在閱讀中分析結構,給寫作中結構性思維的發展提供條件
在寫作教學中,一般是讓學生根據寫作主題來完成一篇文章。很多學生在拿到題目之后不知道該從何處下筆,一種情況是由于他們素材積累不夠,另一種情況是學生拿到題目之后立馬開始動筆寫,但是寫著寫著就會發現偏離了主題或者不知道寫的是什么樣的主題。這主要是由于學生沒有用結構性思維來指導自己的寫作,寫作之前在腦海中沒有構建基本框架。這種能力的鍛煉也可以在閱讀中進行。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結構進行分析,明確在寫人的時候可以從哪幾個方面開展,記一件事時可以從哪幾個方面開展,從而能將其寫得更清楚[2]。如在《桂花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對課文的結構進行分析,看文章是如何將作者對桂花的喜愛、對故鄉的思念、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寫出來的。再如《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多重視結構。在寫作中,很多學生常常將作文寫得像記流水賬一樣,因此,可以在這篇課文的結構分析中體會如何寫觀察類文本,也可以讓學生明確即使是記錄一件比較小的事情,也可以寫得很別致、很吸引人。
三、采用多樣化的讀寫練習形式
閱讀以及寫作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要想使讀寫結合教學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定要將這一理念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展開教學,可以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加以滲透。比如在帶領學生分析課文時,某一段描寫得比較優美,可以讓學生開展仿寫練習。如果具體的課文有深刻的內涵,還可以在學完之后讓學生開展小練筆,寫出自己的內心感悟。此外,在一些故事類文本的教學中,分析完課文之后,學生已經對故事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可以讓他們縮寫故事或者概括故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將仿寫、擴寫、續寫等練習充分結合起來,用多樣化的讀寫練習形式增強學生的讀寫結合意識[3]。這樣一來,學生在后續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也能用這種意識指導自己的學習活動,積極地對一些優美的句子進行摘錄或者仿寫練習。
例如,在《走月亮》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就可以挑選一些比較優美的句子,讓學生開展仿寫練習。還可以在分析完課文之后,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和媽媽有沒有什么讓人難以忘懷的故事。在“寫觀察日記”這個寫作練習中,可以在開展之前讓學生先回顧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如《爬山虎的腳》,給自己的寫作提供靈感。在《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學習結束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續寫練習,給這個故事寫一個別致的結尾。還可以進行續寫,充分發揮想象,想象這個故事會如何發展。這樣用多樣化的形式展開讀寫練習,能夠使這種教學方法的效果更好。
總而言之,讀寫結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將其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將這一方法貫徹落實在教學全過程,充分發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曉菲.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研究[J].家長,2021(6):153-154.
[2]乃艷艷.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索[J].考試周刊,2021(7):33-34.
[3]李迎春.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20(28):65-66.